“军费增长既能通过朝廷批准,就必定是有正规用途,且明面上这些军费具体能有多少真正到达军中,有多少还在拖欠,恐怕没人知道,否则边关将士收到渤海王的银子也不会那弹冠相庆了。”殷竺反应迅速,就找到了攻击点。
姚露凝在心里点了点头,朝廷喊出来的军费确实数量庞大,但军费到达尧城前还要经过一道道手,最终能剩下多少还真不好说。看来殷竺在军中还有友人,否则连边关将士庆贺一事都知道。
“军费一事具体数目不可考证,但吴将军能征善战,爱护百姓是事实,这样的将军不掌兵权,难道换一个不懂兵事的人去统帅三军?若真是如此,指不定没几日细狼骑兵就要踏进大周了。”殷竺继续说道。
姚露凝他们这边又有点败下阵来,很多士子眼看就要被说服了,车靳还想说点什么,却无从说起。
“殷兄对吴将军如此推崇,自是看到了他的功绩,不希望大周少了以为好将军。可站在皇上的立场,兵权若落于一家之手则难免不安,殷兄可有想过这一层?”姚露凝沉声道。
古往今来,皇帝因忌惮二诛杀武将的事比比皆是,一旦初尧帝起了心思,吴将军必死无疑。
姚露凝的话像是打开了一个新思路,车靳领着这班士子同殷竺又是一阵辩驳,结果谁也不能说服谁,今日辩理算是没有输赢。
不过不管是众位士子还是殷竺,心里多少都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了,对于吴将军此人也有了各自新的认识。
武承基全程在暗处观望了一天,对于此次辩理很是满意。
他回头朝身后正在记录的几人道,“回头把今日辩理的全过程整理成册,分发至大周各地,隐去名字。”
几人应是后继续奋笔疾书,武承基则坐在窗边若有所思,他那父皇是铁了心要削了吴家的兵权,可大周暂时除了吴家还真是没人能担此重任。
细狼那边始终对大周虎视眈眈,只因吴将军手腕强硬才不敢越雷池一步,可还是每年试探不断,若没了吴将军,他们只怕要长驱直入了。
可父皇疑心甚重,吴家若不退让,父皇只怕要开杀戒,他不能劝诫任何一方,只能将这小册子散遍全国,让他们都各自思量一番再决定。
“望吴家能懂得断尾求生吧。”武承基说得很轻,连身后的康顺都没有听清他说的是什么。
“死囚的事怎么样了?”武承基问道。
戚风那边海湾已经选定,就等人过去做事了,所以武承基就让康顺找人开始找些死囚送过去。
“还只找了几十个,都查过确实是被冤枉的。”康顺恭敬地答道。
“先送过去,戚风那边急着用人。”
姚露凝心满意足地结束辩理,就带着锦书往浮世楼外走,却被身后的殷竺叫住。
她疑惑地转头道,“殷兄还有何事?”
哪知殷竺朝她躬身一礼,“多谢姚兄不吝赐教,殷某受益匪浅。”
“客气了。”姚露凝朝他拱手施礼,“还望殷兄日后茶会期间多多发言,也让我等受教一二。”
没有争论,便没有进步,姚露凝可不希望浮世楼像原来一样,只有一种声音。
“一定一定,往日是殷某狭隘了。”殷竺脸上十分真诚,姚露凝朝他笑了笑便离开了。
殷竺看着她的背影,心想此人当然不是一般人,说话时条理清晰,极有说服力,且连军费数目都详细知道,性格又爽直,倒是个值得一交的君子。
可惜姚露凝是女子,且有武承基看着,他想要与之相交就几乎没有可能。
一道视线阴沉沉落在殷竺身上,殷竺直觉后背发凉,连忙往后看去却什么都没看见,立即脚步匆匆地离开了浮世楼。
武承基看着他仓惶离开的样子,不由哼了一声,如此胆小还敢跟他的凝儿搭话,真是不知所谓。
见自家王爷连这种没影的飞醋都吃,康顺十分无语地望了望天。
“王爷,都已经整理好了。”身后有人说道。
康顺连忙接了过来递给武承基,他略翻了翻,“嗯,就照这个印吧,十日之内大周每个角落都要有,尤其是京城。”
京城那边只怕正因这事,争论不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