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芬现在只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只恨不得把这两年因为眼睛不方便耽误的时间一并补回来。
以前凌老太太告诉她,白娟是凌家的福星,她嗤之以鼻,压根就不相信。现在仔细想想,她不得不承认,婆婆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儿媳妇不但漂亮,还极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敬公婆和爷爷奶奶,下疼弟弟妹妹。这么好的儿媳妇,实在是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
想到这些,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前些日子眼瞎,心也瞎了,成天找儿媳妇的岔。幸好儿媳妇大度,不跟自己计较。要是跟其他人一样小心眼,一拍屁股回了娘家,可就亏大了。
她原本心地善良,只是因为长时间生病,这才变得脾气古怪起来。现在思想观念转变过来,立即就格外地心疼起儿媳妇来。
儿子常年不在家,儿媳妇年纪轻轻,便一个人独守空房,想想就觉得可怜。让儿子扔了前途,回家陪媳妇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便是她这个当婆婆的多疼她一点了。
现在,她对白娟呵护备至的程度,竟不下于凌霞。
家务事林玉芬全包了,只有周末凌云回家的时候,白娟才会上灶,做几个拿手好菜,犒劳一下一家人的肠胃。
她负责替儿媳妇在家里收鸡蛋,做得一丝不苟,还拿一个小本记着,生怕出一点差池。
今天接连来了几拔送鸡蛋的,打发走最后一拔,还没来得及坐下喘口气,便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锣鼓声,同时还伴随着高音喇叭高亢的声音。
这些年,大石桥不断会来一些宣传车,用高音喇叭宣传一些公社传达的内容,不过,锣鼓声似乎还是第一次。
凌老太太却竖起了耳朵。
“玉芬,你听,高音喇叭里好像提到咱家白娟的名儿呢。”
不用老太太提醒,林玉芬也听到了,高音喇叭里确实喊着,
“热烈祝贺大石桥白娟荣获特等奖,喜得收录机一台……”
特等奖?收录机?
没等两人反应过来,一辆大卡车已经在门前停下,白娟从车上跳下来,后面的工作人员递下来白娟的加重自行车,还有两个纸箱子。
眨眼间,凌家院门前已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整条街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闻声都集了过来。
大伙儿议论纷纷,“凌家这次又有啥好事啦?”
凌家这些日子好事连连,大伙儿似乎都习惯了,一点也不奇怪。只是高音喇叭喊得慷慨激昂,令人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有人不屑地说,“你耳朵聋了还是咋的,没听见喇叭里说,凌家小媳妇中了啥收录机了。”
年纪大点的不禁问,“收录鸡是啥鸡,能下蛋不?”
年轻后生不禁笑得肚子痛,“能不能下蛋,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很快,凌家院子就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
院子里,工作人员娴熟地在收录机里放了一盘磁带,摁下按钮,机器便欢快地唱起歌来。
这台机器在大石桥确实是稀罕物,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人,也只见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收录两用的机器,还是第一次见到。
有人对录音功能感到兴趣,“这机器真能把人的声音录下来?”
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不光是人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能录下来。”
还当场按下录音按钮演示。
机器开始沙沙作响,赵五爷围着机子转了一圈,左看右看也看不明白,“咦,这机器咋没声了呢?”
工作人员把磁带倒过去,再按下放音键,机子里立即放出了刚才赵五爷的话,“咦,这机器咋没声了呢?”
“这玩意儿果然是个好东西!”
赵五爷一脸惊讶,却不肯相信工作人员的话,“你说啥,这么好的机器,她真的只花了一块钱?”
白娟淡然一笑,“五爷,工作人员没骗你,我确实只花了一块钱。”
工作人员怕大伙儿误会这台机子只值一块钱,赶紧解释,这是买彩票中的奖。
大石桥偏僻,突然出现的彩票、大奖、收录机这些新生词汇,让大伙儿有些蒙圈。好在工作人员能言善辨,七嘴八舌之下,才终于让大伙儿明白了。
交流会现在卖彩票,一块钱就能买一张。要是运气足够好,一块钱就能搏一个大奖。
现在的收录机和缝纫机已经被人抽走啦,不过,里面还有自行车和收音机、毛毯之类的好东西呢。大伙儿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去试试手气。
天啦,一块钱就能得到这么多好物件,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不少人跃跃欲试起来。
白娟在交流会买了羊毛线出来,便被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无论如何都要送她回家。
白娟只略一想便明白了。
并不是主办方有多热情,而是,主办方想借此机会,宣传自己的彩票。
有活生生的先例摆在那里,不让人买都难。
大卡车摇摇晃晃地走了,众街邻聚在凌家,还不想离去。
收录机里的歌声优美动听,他们这辈子还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歌呢。
有人拍着大腿后悔不迭,“早知道有这种好事,今天我也赶交流会去。说不定,这台收录机就是我的了。”
旁边的人轻蔑地瞪了他一眼,“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德性,就想中特等奖。我敢打赌,你就是花十块钱,也未必能摸到这台收录机。”
对方被激怒了,“你这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还没去,你怎么知道我不行。”
有人怕两人打起来,赶紧在一旁打圆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有本事,明天一起去交流会试试手气。咱们大石桥的风水不错,说不定,那辆锃光瓦亮的自行车就等着咱呢。”
众人点头如鸡啄米,正相约明早一起去赶交流会,外面却传来一个尖厉的声音。
“一台破收录机,就多人围着,真是乡巴佬!”
大石桥人最恨的,就是被人说成乡巴佬了。
大伙儿齐刷刷转身,想看看到底是何方妖孽,敢在此口吐狂言。
却听那个中年女人说,“梅子,这些人没见过世面,你又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母女俩的对话顿时犯了众怒。
有人厉声说,“谁这么大胆,敢在这里大言不惭?”
梁梅没有理会他,只大声说,“白娟,娘来了,你还不快出来?”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白娟娘家妈来了。只是,白娟这么好的女人,怎么会有一个如此蛮横不讲道理的娘呢?
听说白娟是替姐姐嫁到凌家的,如此说来,刚才这个出言不逊的女人,就是以前跟凌家定亲的白梅了。
这样的母女俩追到凌家,看来,今天又有好戏看了。
娘家妈这么快就跟梁梅追到家里来,实在是出乎白娟的意料。
什么意思,难道她们竟有如此好心,会来祝贺她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