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扶光的出现,瞬间将这些叛军的心智击溃。
方才还气势如雷的叛军,眨眼间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孟扶光放下弓箭,站在城楼上沉默的注视着这些人。其中一些将士,甚至在不久以前还对着她表示忠心,如今却转头入了公子卜年麾下。
孟扶光一双薄唇抿得极紧,直到喊杀声停了,身后有人脚步急促的跑上前来。
“长公主,大王吐血了。”
孟扶光猛地转身,她将弓箭扔给手边亲兵,快步下楼:“这里的叛军交给你们,降者不杀。若是有逃跑或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
孟扶光急匆匆的赶去了前殿,此时的孟伯阳已经昏迷了过去。
孟扶光问围了一圈的医官:“大王如何?”
最年长的那位摇摇头,低声道:“大王身子本就该静养,可公子卜年叛乱,方才又有叛军冲进来,这是受了惊……情况不大好。”
其他朝臣脸色都有些惊惶起来,孟扶光沉下脸说道:“送大王下去休息,若是大王转醒,第一时间告诉我。”
医官这才忙说:“是。”
众人护送着孟伯阳离开,孟扶光站在殿中,环视了一圈立在两侧的朝臣。
这些朝臣有的惶恐有的强装镇静,但无论如何,有孟扶光在这里他们确实安心许多。
孟扶光扫视一拳才收回视线说:“叛贼公子卜年已被我射杀,诸卿就留在殿中莫要乱跑,叛乱很快就能平息。”
有那油嘴滑舌的,连忙道:“有长公主在,臣自是放心。”
孟扶光也没回他,微微颔首便走了出去。
外边还满是乱哄哄的嘈杂,殿内此刻静寂如水。
有人扭头去看最前面的乌鸿雪,发现乌鸿雪神色还算平静后,小声问道:“相邦,长公主何时回国的?我等怎么都不知?”
乌鸿雪看他一眼,笑了笑,温声道:“我也不知,此事约莫只有大王知晓。”
“大王?”那人脑袋转了一圈,自己就想明白了。
大概是大王如今身体欠妥,朝中又被公子卜年把持着,所以他暗中请昭武长公主回来帮忙。
果然,这孟国的朝中还得需要长公主来稳定啊!
好几个朝臣心中都有这种想法,心中不由得对孟扶光多了些期待。
希望昭武长公主这次回来,能够晚点回俞国去。或者……干脆就留在孟国算了,反正她也是孟国的公主。
众人心中想着纷乱的事,外边的天色越来越沉,直到黎明前夕,整个孟宫彻底安静了。
孟扶光再回来时,朝臣们甚至有的都打起了呵欠,看着脑子都有些迷糊了。
直到孟扶光浑身的肃杀血腥味传来,他们的脑子都才清醒了一些。
“天马上就要亮了,诸卿回去再来也费事,不如就在宫中歇息。叛贼都已俯首,剩下的等大王醒来再做决断。”
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朝臣们自然哥哥都同意。
孟扶光叫宫人领着朝臣下去休息,乌鸿雪看了眼孟扶光,双方都轻轻颔首后,这才离开。
天一亮,孟伯阳就醒来了。
他见了孟扶光,两人私下里说了话,待日上三竿时才穿戴整齐到了前殿。
那些短暂休息过的朝臣也回来了,精神看着还有些不济。只是比起脸色苍白难看的孟王,他们到底是要强一点。
孟伯阳先语气虚浮的说了叛贼的事,随后又表示自己身体不济,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就由昭武长公主摄政。
这话一出,下面的朝臣互相看了一眼,却没有人反对。
笑话,孟扶光如今可是带着兵来的,今日脸上还带着几分煞气,谁又敢反对?
不想要命了?
最重要的是,大王说一句话就咳嗽数次,身子看来真的很不好。
这样下去……长公主摄政反倒是件好事。
摄政一事就这么顺利定下来,孟伯阳又安排了诸多事宜后,便叫其他人散去,只喊了朝中几个重要的人进了内殿。
孟扶光才从俞国回来,对朝中政务到底还是不太清楚,便需要这些人的辅助。
孟伯阳希望,这些人能够忠心无私的辅佐好孟扶光,也希望孟国能短时间就稳定下来。
坐在下首的几个人交换了下眼神后,便很干脆的应下。
他们能坐到这个位置也不是蠢笨的人,大王身体每况愈下,又特意召回了长公主……以后孟国的王是谁,还真不好说。
他们若是此时不摆正态度,下场恐怕和公子卜年没什么区别。
反正无论如何,跟着相邦乌鸿雪走保准没错。
孟伯阳说完正事后精神便有些不济,他干脆就这样把事情都交给了孟扶光,自己在寺人的搀扶下离开。
孟扶光坐在上首,看了一圈众人,最后淡淡道:“诸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朝臣们连忙摇头,最后又道:“一切都听公主吩咐。”
“那就好。”孟扶光起身,双手负在身后,沉声道,“便先查一查公子卜年的同谋吧。”
……
孟国多了摄政公主后,临阳城内的气氛并没松弛多少,反而更紧张起来。
公子卜年被杀,他的同谋被揪出。
乌鸿雪顺道拔出萝卜带出泥,查抄了不少贪官污吏,倒是叫整个朝堂肃清了些。
孟扶光的摄政公主名号,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临阳城。
朝内百官人人自危,偏生百姓们欢呼载道,高兴地不得了。
同一时间,孟扶光又收整军队,召回了翁青和弈临后,将整个孟国的军队改了编制。
弈临那边倒是好说,翁青也不知怎地得罪了长公主,二人私下密谈过后,翁青手中的兵马就被收走了一半。
只是翁青却没哟丝毫抵抗之意,反倒隐隐还露出了些许兴奋。
这些众人都是不清楚的,可隐约之中,他们好像看到孟国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孟扶光摄政半年,孟国又回到了之前繁荣热闹的时候。
孟伯阳看时机成熟,便又适当的吐了一回血,随后干脆顺理成章的把王位禅让给了孟扶光。
这次,朝中连犹豫的人都没有了。
孟扶光的继位,成了众望所归。
这年腊月初五,二十一岁的昭武长公主在兄长孟文王的禅位下,继任了孟王之位。
史称,孟昭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