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殿下,又增添了一股不容小觑的人才!”
回去的路上,卫忠显祝贺道,忽而面色一沉,忧心忡忡。
“可是,这一次,胡雍太平静了。”
“是啊。”
白人屠感怀道,“我们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居然没有丝毫的应对措施,简直是匪夷所思。”
“或许,他在憋一个大的。”
唐昊望着夜空的繁星,若有所思,“交代下去,各部门都小心点,不要给敌人可乘之机。”
“喏!”
翌日一早,新建立的朝臣团体,在那六位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如今,他们早已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原先的官员,仍旧没来上朝。
一大早,就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各衙门内的基层人员,大量罢工在家,不来上班。
胡雍的反制,虽迟但到,果然,他也玩起了釜底抽薪。
实际上,各个衙门内,最重要的那是那些真正干活的基层,而这些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要知道,一个政令,经由尚书大人做出决定,到一步步往下传,最终付出实际行动,是这些人。
他们要是罢工了,整个衙门就会停摆。
哪怕你上面再有神机妙算,没人去执行,也只能干着急了。
“殿下,这可如何是好啊?”大理寺卿担忧道,“像户部、工部这样的衙门,每日都要去底层运作,一旦停摆,可就乱了。”
“再者,就连长安太守府内的衙役都罢工了。”
“这可直接影响到治安了。”
“要不直接武装接管了?”
张牧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之前,殿下在江州的时候,不是也吩咐那几个都尉回去之后武装接管吗?”
“现在的长安,很有必要!”
“不行!”
然而,唐昊只是略微思索,就否定了这个提议。
长安作为国都,聚集着整个大秦的无数精英,尤其是那些富可敌国,手眼通天的富商。
一旦长安被军管,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人的信心,他们会认为长安已经不稳定,不适合继续投资或者做生意,极有可能会变卖资产,转移而出,去往更加稳定的地方。
这样会直接威大秦的经济。
几名重臣纷纷陷入了苦恼,胡雍此举,的确令人无法接招。
基层刚开始撂挑子,还不至于大乱,如果就这么拖下去,不出三天,整个京城势必大乱。
“他们为什么罢工?”
关键时刻,唐昊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找到原因,就能对症下药。”
“能同时撬动这么多人一起撂挑子,某人,应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启禀陛下,根据微臣的调查,应该是被收买了。”
何元璋身居刑部尚书的高位,为人机敏而深谋远虑,当他意识到不对劲之后,就立马派人暗中展开了调查。
总算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用的消息。
“就拿户部的一个账房来说,一日罢工,可得五十两银子,顶得上他半月的俸禄,很难不让人心动。”
“疯了吧,这帮人?”
白人屠惊愕不已,目光炯炯,“这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基层公干,少说也得几万人吧?一天就要消耗上百万两的银子,谁那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