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完他们打井取水,林凡开始四处寻找解决旱灾的方法。
文心也不知道从哪搞来一套民女的衣群,穿在身上,跟着他走遍了附近所有村庄,询问年长的村民们是否有任何抗击旱灾的经验或者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林凡了解到一些有关抗击旱灾的知识,加之自己作为现代人所知道的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如何种植耐旱的作物,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的信息,总结出一部抗旱手册来。
当林凡把这本名为《伏旱要术》的册子交给李清时,李清双手捧着它,犹如见到天书一般的爱惜,就差对林凡三拜九叩了。
之后李清和林凡等人就开始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
他们带领村民们一起修建了一些水渠和池塘,以便在干旱的时候能够收集和储存一些雨水。文心则带领着妇人们一起种植了一些耐旱的作物,如粟米、荞麦等。
此外,林凡还教村民们如何用轮作制和深翻土地等方法,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
在林凡和李清的带领下,村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抗击旱灾。
虽然这段时间的生活仍然很艰苦,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庄逐渐恢复了生机,粮食和水源都变得更加充足。
村民们对林凡的领导和付出表示感激,他们将林凡和文心视为英雄。
林凡等人的故事逐渐在附近的村庄中流传开来,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林凡的抗击旱灾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林凡回想起这段时间,文心跟着自己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则围坐在灯火下商议对策。
想起每天都疲惫不堪的场景,林凡转头看向身侧已经毫无“光彩”的文心,四目相对,两人的脸上都挂着坚定的笑容。
身边的一众随从,连同李清和乡民们也互相看看身边的人,大家伙也都发出爽朗的笑声。
因为他们知道,之所以可以战胜这场旱灾,是因为林凡、文心还有李清和大家的齐心协力。
这一日一切归于平静,天空也淅淅沥沥的落起了雨花,林凡,这个与民共苦的朝廷官,以他的坚韧和毅力,成为了狼阴镇和附近乡民村心中的英雄。
他成功地带领大家度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展现出了一个官员该有的勇气和智慧。
今日林凡和文心决定离开,他们该回京复命了,乡民们纷纷涌出家门,来到他们的面前,一个个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感激和敬仰。
“林大人,谢谢你救了我们。”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走上前来,她的眼里闪烁着感激的泪花。说着话双膝一软,就要跪下来。被林凡扶着制止。
“是啊,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一位汉子紧随其后,他伸出手紧握着林凡的手,林凡也不嫌弃,因为这表达着乡民对他的谢意。
乡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来,他们或握手,或拥抱,表达着他们对林凡的敬仰和感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真诚的笑容,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林凡就站在那里,他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乡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
作为一个官,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地方,为了这里的每一个人。
就如同当初狄公跟他说的‘民间之生计,即国计也!’
最后,当村民们渐渐散去,林凡转身看着身旁的文心,此时的文心也同他一般无二,两人身上的衣服到处都是泥污,本是今早才换的衣服,此刻尽是彰显他功绩的痕迹。
在林凡离开的那一刻,整个狼阴镇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风在吹拂着他的衣角,仿佛在向他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