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率先钻过了小洞,拿矿灯上下照了照,发现这块大石头正好卡在墓室的后墙位置,离地大概有二十公分高,加上自身的高度,那个小洞大概离地一人高。
周天一猫腰跳了下去,待站稳后,众人才依次从小洞中钻了过来,将众人递过来的设备设备丢到地上,周天扶着几人一一跳了下来。
最后下来的是郭老师,老头子毕竟体力不行了,一人高他哪敢跳?最后还是哼哈二将给架下来的。几人将带下来的二十来个矿灯一一打开,整个墓室空间顿时明亮了起来。
因为这个墓葬建在山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出了几百米,不存在什么地下渗水的问题,所以,墓室的地面还算干净,只有穹顶上渗下来的少量高山水滴,将墓室地面浸润得有些许泥泞。几人将矿灯排布在墓室四周,整个墓室的内部环境完全显现了出来。
这个密闭的空间很大,直径有三十米,呈正方形,每个墙角处都有一盏青铜俑灯,灯的造型很奇特,是一个人举起双手正在载歌载舞的模样,这铜俑的双手上,平托着一个铜盆,那就是点火的地方。
在这些青铜俑灯的边上,都放着一只兽炉,每个造型都不一样,制作却十分精美,有的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鸟的形象,有的是鹿的形象,还有的居然是一只蟾蜍的样子,和中原地区出土的兽炉形象有比较大的差异。
四周的墙壁上,用很粗犷的线条,勾画出了一幅幅图案,也不知道画里这些人在干什么。在这个空间的正中位置,有一个隆起的方形小土丘,土丘周边用土砖固定着,几人抠抠摸摸半晌,也没看出是干什么用的。
这明显不是墓主人就寝的地方,因为整个墓室里没有一口棺椁,陪葬品除了那几盏青铜俑灯和几个兽炉,其余再无一物。周天看了半晌,也没看出这是个什么所在,正自心生疑问,却听小吴问了出来:“老师,这是干什么的地方啊?”
郭老师眯起眼睛瞅了半晌,不确定道:“这似乎是个祭坛···”
“祭坛?”周天疑惑道:“这草头王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墓里修个祭坛?是干什么用的?”
张排长心中也很奇怪,这种事简直闻所未闻,况且,郭老师怎么看出来是祭坛的?想罢,张排长问道:“郭老师,你说这是祭坛,有什么依据呢?”
郭老师指着墓室中心位置的方形小土丘道:“你们看,这个平台,因该就是古人祭祀的地方。”
说着,郭老师对身后喊道:“抗美援朝,去戴上手套拿上刷子,先从祭祀坑开始清理,动作快些,要是发现了什么,马上报告我,我先看看这些壁画。”
这个墓室里只有三面墙上都有壁画,正对方向是一扇左右两开的石门,这些壁画虽然画的笔法比较粗糙,可对于浸淫考古多年的专家来说,还真不难看懂。
左起第一幅壁画上,画着一群人光着膀子在跳舞,一个像是首领的人,跪在地上,虔诚的向上天祷告着什么。
接着画面一转,这个首领带着部下们,在山上打猎,这些人猎了很多东西,首领猎取了一只鹿,凯旋而归。
画面再转,首领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看着低处水流奔腾,在这些奔腾的水流中,不时有几个人躺在其间,自此,这幅画就算是完了。
周天打着矿灯,陪郭老师整个看了一遍,问道:“郭老师,你说这些人是在干嘛呢?”
郭老师扶了扶眼镜,道:“啊?哦···你没看懂吗?”
周天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承认自己没看懂。郭老师见状不禁莞尔道:“呵呵,也不怪你,因为咱们看反了···”
原来这幅壁画不是按那个顺序看的,周天稍一思索,心中便通透了:“哦···原来是这个意思!这几幅画要将故事是,这个首领看到发了洪水,心中不忍民众遭灾,便带着子民去打猎,打完猎他就主持了一个祭祀仪式,将那些猎来的东西,都奉献给了天神,以祈求天神保佑,对吧?”
郭老师点点头:“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画里还有个很隐蔽的点你没发现。”
“什么点?”周天奇道。
“第三幅画里,这些人在向上苍祈祷,可是猎取来猎物哪里去了?”郭老师回道。
周天想了想,道:“难道这些猎物让他们自己吃了?”
郭老师摇摇头:“不可能!这些猎物他们自己不会吃,那是对上苍的不恭!他们会将其活活烧死!对!就放在那个祭祀坑中!”说着,郭老师回身指了指这墓里的祭祀坑。
郭老师刚指完,小土丘那就传来了老卢的声音:“老师!发现了很多骨头!还有青铜器!”
郭老师闻言立马走了过去,周天紧跟其后。两人来到坑边,只见抗美援朝两兄弟的脚下,是满坑的白骨,期间还夹杂着些造形独特的青铜祭器。
这些骨头很大,即使全部都是碎裂的,也能看出这些骨头是一些大型动物的残骸。另外发现的青铜器,有簋和爵以及鼎三种,数量有二十七支。
这些青铜器的造型,与出土的西周时期祭祀用的青铜器造型不大一样,主要的区别在于器形和器表花纹,尤其是器表的花纹,完全与中原地区不是一个风格的。
郭老师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只青铜簋,激动道:“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啊!哈哈哈哈!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发现这种宝贝!”
周天看着这只大盆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这种绿不拉几的玩意,就跟茅坑里翻出来的似的,也叫巧夺天工?周天拍了拍老卢,咕囔道:“这玩意哪漂亮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老卢彪道:“我看也就那样···老师每次挖出东西,都这副表情···”
老卢这人习惯性范二,说话也没个遮拦,一句话说完就把郭老师惹怒了,咆哮道:“混账,你懂个什么!这可不是一般的簋!”
张排长插口道:“不是一般的鬼是什么鬼?难道这东西里面还养了只黑毛老粽子不成?”
郭老师差点让气死,明明是‘簋’,愣是让张排长说成了‘鬼’,还养什么老粽子?话说这黑毛老粽子又是什么玩意?吃的吗?他娘的,真是没法沟通啊···
郭老师对着张排长大声道:“我不知道你说的黑毛老粽子是什么,我只知道这个东西叫‘簋’是用来盛食物的器皿,不是什么养老粽子的东西!”说完,还哼了一声,显得很生气的样子。
周天看这情形,都快吵架了,连忙打圆场道:“行了行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我就想问问这个‘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郭老师小心翼翼的抱着这只‘簋’,走下土丘道:“这只簋保存得十分完好,除了岁月的痕迹,几乎没有任何破损的地方,器形也没有变形,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盖子!”
小吴凑到近前,看了两眼这只簋的盖子,只见簋盖上有一条龙的形象,这条龙是一个整体,头围几乎相连,盘在簋盖上,龙身处明显有泥土嵌在其中,而这些泥土,全都是凹陷的,小吴惊讶道:“老师,这个簋盖镂空了?”
郭老师兴奋道:“正是!迄今为止这是第一只采取镂空技术的簋盖!这只簋盖的出土,又是考古史上的一个新发现!”
此言一出,考古队几人连忙脱下手套,激动的鼓起掌来,就连老卢也不例外。把周围这三个当兵的和周天都看得莫名其妙。
郭老师在学术上是个讲究人,有好事情当然愿意与人分享,见到这几人都是莫名其妙的表情,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在咱们已出土的商周青铜簋中,簋盖内部都是刻写铭文,像这种镂空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发现。”
说着,郭老师找了把小刀,将镂空部分的泥土打通后去掉,指着这些通透的地方接着道:“你们看,制作这种簋盖,需要更为精致的工艺,稍有不慎,铜水溢出少许,这个簋盖就是失败品!但是,这个簋盖中的镂空,完全是一气呵成,毫无阻滞,这就是这只簋的独到之处!也证明了当时西南边陲的先民们,也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
周天其它的东西都没听进去,唯独听到了“铭文”二字,周天清楚的记得,当初周先生就是说在殷墟发现的青铜祭器上,发现过少量太古神文,时隔多年再次听到这词,周天一时间百感交集。
周天盯着这只簋看了片刻,试探道:“郭老师,能不能给我看看?”
郭老师见周天表情有点不对,还以为他要破四旧斗地主呢···当下心中一哆嗦,道:“额···这个这个···小周同志,我拿着给你看行不?···”
周天愣了愣,没明白什么意思,左右看看郭老师带下来的嫡系人员,顿时心中了然道:“嗨,郭老师你想哪去了?我只是想学习一下而已。”说着,周天找老卢借了双手套,小心翼翼的接过了郭老师手中的青铜簋。
周天打开簋盖,看了看簋盖内部,发现什么也没有。转眼再去看簋的内部,只见一个方正神文,突兀的出线在簋底中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