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出山
九v爷2021-01-10 14:333,582

  明道,说得简单,其实哪有那么简单?老道要不是经历了这么多次生生死死的历练,也无法明道,经过这次周天舍命救自己的事情,老道又明了一道,可世上的道万万千,想要一一明了,何其难也!

  有人曾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藏于屎溺。可见,连屎里面都有道,道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是不存在卑微或高洁的,道存在于任何一个角落。

  想要明道,就得不断的行道,在行道中寻找道的痕迹,铭记下每一个瞬间的体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师徒俩将身体能调养的地方都调养好,相继走上了新的征程,不同的是,老道用心走路,周天却需先用脚走路,再用心走路。

  离别前,周天将老道托付给了父母,让父母代为照料其生活,再嘱咐老道,教父母一些增长寿元的真功夫,好让父母能活到抱曾孙那天,以完成自己的诺言。老道对此欣然允诺,毕竟,在漫长的生命中,老道也需要有个伴。

  周天出山前,曾询问过铁牛,是否愿意和自己一起出去,铁牛这货的答复是“行是行,可得先让我把小人造出来,不然爹娘会说闲话的。”周天粲然一笑,答应铁牛,过些年如果回山,就顺道带其出去。

  其实,周天出山行道、明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到了金丹境界,很多功法已经难有寸进,只有在不断的行走中,才能得到提高。

  况且,如今周天的丹基分了一半给老道,本身就有残缺,如果一味的抱残守缺,很难再有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境界的增长,从内心里来说,周天是真的不屑于升举。

  但是老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周天觉得,既然走了这条路,还是要不断的去进取,能升举而不懈升举,那是境界高,不能升举,那就是没本事了。

  另外,周天出山还有一个客观因素,那就是碧龙湖的隐患,这个事得找个法子彻底解决。在疗伤的这些日子里,周天曾对老道说起了变故发生那天所见到的景象,相对于湖心镇压的那玩意,九条蕲蛇王都算不了什么了。

  湖心那玩意如果真的出世,蕲蛇王们都是渣,人家光是煞气化成的虚影,都把八条蕲蛇王一次性虐残了,要是真身出来,那真不知道要怎么对付。

  根据周天的描述,老道将自己的一些推断告知了周天,周天联系前后,再根据这个推断,敏锐的感觉到,或许自己手里的金玉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这些残片出现的位置太过蹊跷。

  如果它是用来弹压蕲蛇王的,放在封印阵法节点上不是更合适吗?可周天见那几个阵法也不止一回两回了,哪里在那里找到过金玉刀残片?

  在见过湖心那物的威力后,周天彻底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凡人来说,蕲蛇王固然强的一逼,可对于湖心那物来说,蕲蛇王也弱的一逼。

  况且,几千年前的蕲蛇王,必然没有现在这个体积,威力肯定也不如现在,几千年前那位搬山的大能力者,对此肯定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从这点来推断,金玉刀的碎片,绝不可能是用来弹压蕲蛇王的。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问题来了,金玉刀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从整个大阵的运行轨迹上,周天师徒都没发现金玉刀有什么作用,不弹压蕲蛇王就罢了,可师徒俩也没发现它对镇压湖心那物有用,这岂不是很奇怪?

  如果这些碎片仅仅只是一些破铜烂铁,谁去管他们?可问题是,他们虽然卖相不咋地,却是实实在在的神物。有道是:事有反常必有妖。周天想着,或许只有外面的世界,才能给出答案。

  一路北上,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村镇,到今天,周天出山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一路上的崇山峻岭,山水迤逦,尽是不一样的风景。

  周天走在陌生的土地上,心中却是十分的畅快,人这一生,要么心在路上,要么身在路上,要是身心都在路上,才算真的活过。

  这天傍晚,周天走到了一处山谷里,这处山谷地势比较低,其间还流淌着一条小溪,溪声潺潺,甚是悦耳,看着渐渐西落的太阳,周天解下包袱,自语道:“就在这过一夜吧。”

  说着,伸手拿出包袱里的食物啃了起来。天渐渐的黑了,四周不断响起了夏虫的叫声,周天寻了棵大树,一个梯云纵翻上树枝,仰天躺下,看着渐渐高升的圆月,周天不禁思绪万千。

  他想到了师父;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小山村;还想到了碧龙湖里的东西。行走的这些天,周天时常思考碧龙湖里封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当时周天曾看到了那东西的腿部,发现那玩意只有一条腿,后来和老道一推演,老道说那玩意就是夔牛,可周天心中却不那么认为。

  因为,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早已经被黄帝干掉了,皮都被黄帝剥下来做了鼓,虽说《山海经》只是一本志怪类的书籍,不能当正史来看,可他却是唯一一本记载了夔牛是什么模样的书。

  “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按着这个记载,老道似乎说的也没大错,这里说夔牛一足能走,而周天看到的那玩意,也确实只有一只腿。

  可问题是,苍色无角怎么解释?书里说的很清楚,夔牛头上是没有角的,可周天分明看道,那物的头上,长着两只硕大的弯角。

  另外,周天自小阅读古文,发现古人写的书有时候也是很坑爹的,他们记载一件事情,用词常常模凌两可,现代人去解读的时候,经常弄错其本意。

  对于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古人的用词甚是巧妙,比如这个“一足能走”,绝大多数文言文翻译理解成夔牛只有一条腿,而周天却认为,这个“一足能走”,并不一定就是说夔牛只有一条腿,古人说的意思很有可能是,这夔牛即使用一条腿,跑起来也很快···

  事实上,周天当时看到那物的时候,是有角度的,并不是正面对着那物,从侧面看,那玩意确实只有一条腿,可是谁知道从正面看,它到底有几条腿?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周天渐渐进入了梦乡。四周的夏虫叫得越来越欢畅了,伴随着潺潺的溪声,山谷里渐渐亮了起来,萤火虫适时的出现在谷中,星星点点犹如漫天繁星,将山谷点缀得梦幻一般。

  “呼噜噜”“呼噜噜”一连串马儿的响鼻声响起,山谷中的夏虫似乎受到了惊吓,齐齐停止了歌唱,周天正睡的迷迷糊糊呢,猛然间一抖腿,发现四周居然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谷里的溪流还在欢快的流淌,惊觉之下豁然起身,坐在了树干上。

  夜,还是那个夜,可是四周的气场完全不对了,整个山谷里都充满了一种怪异的气氛,周天眺望谷中,哪里发现了什么马儿?心说,难道是幻觉?

  那也不对啊,如今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打坐入定了,哪里来的心魔?既然不是心魔,那这马儿打响鼻的声音是哪里来的···

  心奇之下,周天翻身跳下大树,来到小溪边,对着山谷四周望起气来。俗话说:空穴来风必有因,周天的经历告诉他,这个地方肯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否则不能一瞬间所有的虫子都不叫了。

  老道曾经说过,如果事物瞬间反常,必然是阴阳磁场剧烈变化引起的。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直接望气就可以了。

  周天看了半晌,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他发现这谷里的阴性磁场在急剧增加,由西往东的方向,整个天空都有些发黑,十分的不正常。

  这么形容可能有些怪异,本来晚上就应该到处都是黑的,可周天看到的这个黑,和黑白的黑又不一样,那是一种阴性磁场不正常汇聚才能导致的。说起具体的望气,这里必须顺道解释一下道家望气的原理。

  《道德经》有言:一阴一阳谓之道。从这里可以看出,道祖是在阐述事物的客观规律,有阴到地方就必然有阳,好比大晚上的天地一片漆黑,但是苍穹上却布满了星辰还有明月。

  从对立面的角度来说,这星辰和明月就是阳的显现,故此,有阳的地方也必然有阴,好比大太阳天,整个世界都是光明一片,可大树的下面,却是影影绰绰,微风徐来,正是乘凉的好去处。所以说,任何时候,阴阳都是同时存在并对立统一的。

  周天挑这个地方歇息,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明了阴阳的理论,周天才会选在这里歇息。此处是个山谷,从地形上来说,它是凹下去的,属阴。

  可到了晚上,它却会反过来,到了子时阴气最盛的时候,这处山谷反会承载起最多的阳性磁场。要问为什么?很简单,还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海在没成为大海之前,就是一片巨大的洼地,洼地对应着高山,如同‘无’对应着‘有’,或说‘阴’对应着‘阳’。

  那么,当天上降下雨水时,所有的水都会聚集到洼地里,绝不会聚集到高山上,因为高山它已经‘有’了,水只会往‘无’的地方去,这就是阴阳之道,是正常的道。

  如果,有一天你惊奇的发现,水全跑山上去了,却不到谷里来,那么这就是偏道了,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大问题才会这样。

  历朝历代那些类似观山道士、寻龙道人的神秘职业,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阴阳变化来判断祸事或祥瑞的,也只有他们有相应的办法燮理阴阳。

  闲话少叙,回归正题。周天看着那团黑得不正常的东西,正暗自纳闷,心说这地方怎么如此古怪?难道有什么妖孽不成?

  正准备往前探寻之际,就听得耳边又传来了一连串的马儿打响鼻的声音,这回是真真切切的听着了,周天确定,这绝对不是心魔或者幻觉。

  伴随着这些响鼻声,还若有若无的传来了铜铃随风“叮铃铃”脆响的声音,那铃声渺渺冥冥,空明玄乎,就像来自于未知的世界一般,听得人昏昏欲睡。

  周天心中一紧,暗道不妙,赶紧用力掐了掐自己的中指指尖。指尖传来一道揪心的疼痛,瞬间唤醒了周天的脑子,周天左右扫了几眼,一个闪身窜到了一处矮草丛中。

继续阅读:第一章 阴兵借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发丘小道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