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了小瑜儿做义子,对于临羽来说,就是能够堂而皇之的天天看到那个人的最好借口,不过对于小瑜儿,他也是真心喜欢。一直到大年初五,临羽每天都来看望小瑜儿,然后在这里吃过饭再离开。
牡丹虽然有些奇怪,不过又觉得临羽和小瑜儿真的很投缘,况且有人陪小瑜儿,她也开心。
至于临羽偶尔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关心,则被她自动理解划分在朋友范畴内。自己又不是自恋狂,一个有夫之妇,又有青楼的那段经历,她可不认为这些世家公子会喜欢她。
还是正月十六,饭馆开始正式营业,两年多良好的口碑,让牡丹饭馆的生意一直很稳定,而牡丹的深居浅出,使得她的生活很平静。
“牡丹、牡丹,庆山来信了。”四婶激动的拿着一封信,还没进屋就开始大声的嚷嚷了起来。
牡丹也很激动,那人毕竟是自己的丈夫,也是自己喜欢并想要过一生的男人。牡丹接信的手也有些颤抖,打开信。
“牡丹吾妻:见信安好…”只看了这么几个字,牡丹的眼泪便滴落了下来。怎么能不委屈,那是承诺要照顾她一辈子的人,就那样突然间就离去,一年多来音讯全无。怎么可能没有怨气、没有委屈。哭了许久,发泄了心中的郁气,才擦了擦眼泪,慢慢的看起信来。
四婶早就识趣的离开了屋子,虽然这一年多,牡丹什么也没有说过,提起张庆山也很平静,但是她还是觉得牡丹心里肯定很难过。
信很长,牡丹认真的看了起来,庆山的字进步了很多,语言也很通顺,显然是构思了很久才完成的这么长的一封信,信中主要讲了他的打仗经历,当然都是立功获奖的经历,那些吃苦受伤的经历一句也没有提。
那年随三皇子南下途中,三皇子遇刺,张庆山挺身而出,保护了三皇子,然后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三皇子的重视。
之后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出色表现终于获得认可,现在已经是三皇子的先锋官了,牡丹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先锋官,因为主帅是三皇子,战争结束后,张庆山无疑会得到重用,但也将会打上三皇子的标签,只不知道,这个大义国的夺嫡之争会不会也那么波涛汹涌。
字里行间充斥着意气风发之意,似乎那才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征战沙场、挥斥方遒。牡丹从心中都能读出他的热血和喜悦的心,牡丹也为他高兴,甚至也觉得这才应该是适合他的路。
信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对她的思念,写的不多,但也让牡丹脸色羞红,让牡丹失望的是他只问候的小瑜儿一句。
牡丹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不该奢望,但是还是禁不住想的更多,他不是孩子的生父又错过了孩子重要的童年,那么他们之间以后要怎么相处呢!可自己目前为止却什么都做不了,也就只能这样,一句问候吧!
想到这,牡丹又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让儿子身心健康的长大了,毕竟在前世,很多育儿书上说的儿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张庆山的信无疑给家里带来了喜气,牡丹的心也放下了不少。
时间却就像是骑乘了快马一般飞逝,转眼又是两年多的时间,小瑜儿已经三岁半了,去年小磊就已经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临羽先生已经写了举荐信,举荐他到京城的皇家艺林大学堂学习。京城皇家艺林大学堂是王孙公子、世家子弟的聚集地,但还有一种就是各地有名的学堂里举荐的才子。
四叔、四婶是极开心又担忧,牡丹看到这样的二人,索性劝道:“您二人要是不放心就举家搬到京城好了,在京城开家火锅店,还可以照顾小磊,给小天找个私塾再读几年书,如果不想科举,也可以有家业可以经营。”
牡丹的话让四叔和四婶不由得眼前一亮,无疑他们动心了。“我们走了,你怎么办?”四叔道。
牡丹笑道:“我还守着我的小饭馆啊!夏天还去山上避暑,冬天在城里享福,多好!”
“要不你和我们一起去,我们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四婶拉着牡丹的手,极为不舍。
“我暂时还不想去,不过不久前庆山不是来信说快回来了嘛!我想他回来后,应该会留在京城,我到那时再去吧!”牡丹想着几天前收到庆山的来信,说现在鲁济已经退兵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了,最后的这封信中提到了一件事情,他救了朝露公主,三皇子的胞妹。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牡丹还是看出了一丝不对,暗示自己先不要多想,等他回来再说,不过堵心的感觉始终萦绕不去。
“四叔,四婶,这些年你们帮了我这么多,我很感激,现在小磊才是你们的关键,他是咱家光耀门楣的希望,所以你们不要因为我耽误了孩子。”
“那好吧!明天让你四叔给你找个掌柜,再添个伙计,饭馆的事情也就不耽误了。”四婶道。
“掌柜就不用找了,我看福子就行,这两年他也很用心,识字算账学的不错。而且福子签的是死契,也放心。再找两个伙计就成。”四叔道。
“那就这么定了。”牡丹笑。
四叔一家离去的日子很快到来了,为了安全,四叔雇用的马车跟随着镖局的车队进京,临羽先生说这种短程的镖一般是很安全的,牡丹才稍稍安心,不停的叮嘱小磊到了京城就写信回来。
这次还要多谢临羽先生,四叔一家到了京城才发现临羽已经安排了人手帮助他们找好了住所和铺子,四叔自己就需要再把饭馆开起来就行了。
牡丹现在已经知道了宋临羽的身份,宋临羽也没想瞒着她,所以两年前的一次闲聊中就告知了。
那时牡丹平淡的表情还给了宋临羽小小的打击。正因为有宋临羽帮忙,牡丹才放心让四叔一家进京,虽然京城的达官贵人不少,但是真能与安王府相比的还真不多。有安王之子的庇护,相信四叔一家能够在京城站住脚跟。
四叔家走后,牡丹安排好饭馆里的事情就带着儿子搬到了山上,就连宋临羽都弄不懂为什么牡丹那么喜欢住在山洞里。
在他看来,多半是牡丹对张庆山的思念,对此,牡丹也不解释。三年的相处,牡丹对宋临羽的那份心,多少还是有一点感觉的,为了不让两人尴尬,牡丹装作浑然不知,这样的误会,牡丹当然不会去解释。
温泉的事情,牡丹已经和小瑜儿拉了钩钩,小瑜儿很听话的谁也没有告诉过,这让牡丹很是惊奇,牡丹也不是很担心他对别人说,因为小瑜儿现在还不知怎么打开温泉山洞的石门,在牡丹的细心教导下,小瑜儿开始学习牡丹找遍了大街小巷所有的书局,还乔装到镖局请教了许多会武功的镖师,辛苦研究出来的更加适合男孩子练习的武功,招式更加刚劲有力,气势也强了许多。
现在已经初见效果,四岁的小家伙,三四米高的山壁,中间只需借一次力就能跃上去,这让牡丹颇为自豪。
而儿子和自己都学习武功的事还是被宋临羽发现了,不过当时宋临羽震惊的表情实在是精彩。那天临羽到山上来看小瑜儿,牡丹正在山洞里做饭,小瑜儿在山洞外玩耍,宋临羽本身武功不错,上山施展轻功,牡丹在忙也没有注意有人来,小瑜儿在山洞外五六米高的树杈上吃苹果。两只小脚丫还荡呀荡的。
临羽开始都没有注意他,不过小瑜儿却发现了临羽的到来,在树上对着临羽喊:“干爹,你来啦!”还挥舞着小手打招呼。这下可把临羽吓得差点魂飞魄散,慌忙要去把他抱下来,只见小家伙动作更快,先是双手一撑,一个前空翻急速下落,脚尖在两米多高的山洞口上方突出的岩石上轻轻一点,稳稳的落在了地上。
这下子可把宋临羽给震住了,简直是目瞪口呆啊!自己这个义子貌似才四岁不到吧!轻功竟然如此惊才绝艳,也太神奇了吧。抱起小瑜儿左看看右看看,就像看着稀有动物一样。
牡丹听到小瑜儿的呼唤声就往外走了,事情的经过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也就把自己会武功又教小瑜儿的事情说了。
有了小瑜儿的强烈冲击,牡丹会武功的事,倒是没在让宋临羽再做出出格的表情,至于内心平不平静,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你父亲不是读书人嘛!你和谁学的武功啊!”宋临羽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这是个秘密!”牡丹神秘的笑道。
“呵呵,等你想说了再说吧!”临羽也不强求,抱起小瑜儿,又走到墙边摘下弓箭,道:“走,和干爹打猎去,以前还不敢带你,现在有这身轻功,上树逃跑肯定都没问题了。”
“打猎去喽。”小瑜儿欢呼着,搂紧了临羽的脖子,在他的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惹得临羽一阵大笑,出门去了。
看着二人消失的背景,牡丹一阵感慨,如果小瑜儿真的有个疼爱他的父亲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