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
此时李国丈已经回到府中,整个一个中年男人交谈。
此人正是李国丈二子,李雍。
李国丈生有三子,大女儿李玉兰正是当今贵妃,三女儿李玉红嫁给了大夏镇南将军常友亮。
惟一的儿子,就是眼前这位李雍了。
只听李雍问道:“父亲,可办妥当了?”
李国丈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办妥当了,只等萧烈去顶罪了!”
“非要如此吗?”李雍语气中有些可惜,“那毕竟是孩儿亲外甥。”
李国丈瞥了眼李雍,摇头道:“雍儿当知,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萧烈是必要的牺牲!”
“况且,就算他再蠢,那也是萧家人,若是留他一条性命,后患无穷!”
李雍连忙低头:“孩儿知道了!”
接着,又有些怀疑的问道:“那皇帝会不会发现什么,孩儿可是听说,监察司的周苛,也跟着萧羽一起去了!”
李国丈思索一阵,摇头道:“不会,萧烈只是扣押流民,周苛并不会发现什么。”
“况且,前些日子,萧恒不是因为没钱,钱养不起流民嘛?”
李雍眼睛一亮,缓缓道:“所以,就把染了病的流民藏到了萧烈那里,减轻自己的负担!”
“如此一来,萧恒萧烈,全部落入我李家算计之中,可谓一石二鸟!”
李国丈缓缓点头:“这就是老夫为何在京城放出这么多流民的原因!”
李雍不禁赞叹:“父亲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想来他们萧家这些人,还被蒙在鼓里呢!”
“等他们知道真相的时候,这天下已经快要易主了!”
李国丈皱眉:“雍儿,慎言!”
李雍不以为意,笑道:“他萧家如今已经统治大夏数百年之久,如今,早已经是冢中枯骨,弹指可破!”
“连一个小小的景国都对付不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李国丈依旧不说话,缓缓问道:“如今,友亮的大军到什么地方了?”
“探子来报,常将军如今距离京城只有二百余里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便可以进京了!”
李国丈嘱托道:“成败在此一举,如今那些流民已经混入了京城,相信没人察觉。”
“而且萧羽和萧恒都是负责治理流民的皇子,定然最先被传染上疫病!”
“皇子染上,这皇宫之中,可就不好说了!”
“到时候,便是友亮发兵之时,就算京城易守难攻,依旧一战可破!”
“等那时候,这天下,便要改姓了!”
要是萧羽在这里,听到李国丈的计划,也会不禁感叹,没想到这位李国丈竟然有如此野心!
李雍这时候有些担忧的说道:“孩儿还有一件事担心。”
“说。”李国丈依旧老神在在。
李雍斟酌一番,这才说道:“这兵权虎符,如今皆在常将军手中,等到时候攻入京城,恐怕会生变啊!”
“雍儿能想到这一点,吾心甚慰,不过,雍儿不必担心,老夫自有办法!”
李雍见李国丈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便不再多问。
只听李雍接着说道:“今年年底,正是封王大典之时,到时候,各路皇子王爷都会进京。”
“我们控制了京城,万万不可走漏了消息,只等这些皇子王爷回京参加封王大典,便可一网打尽!”
“只有这样,我李家才可以高枕无忧!”
李雍连忙应是。
李国丈接着感慨道:“老夫这几日思来想去,总觉得宁非之死,有些蹊跷......”
李雍疑惑道:“难道不是长姐下的手?”
李国丈缓缓摇头:“玉兰不是这么无脑的女子,此时正是多事之秋,要杀宁妃,也要等封王大典之后!”
“况且,玉兰虽然并不知晓你我父子的计划,但是应该已经有所察觉,只是无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以玉兰的性格,就算知道你我父子的计划,能不告诉皇帝已经是不错了。”
“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他们萧家的人了!”
“玉兰一心想让萧恒上位,这个时候怎么会突然杀死宁妃,给我们机会呢?”
李国丈百思不得其解,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到底是谁杀死了宁妃。
这时候,一名下人来报:“家主,老爷,大殿下领着五殿下朝着皇宫去了!”
“知道了,再去观察,已有情况,马上汇报!”李雍摆了摆手道。
那下人应声退下。
父子俩对视一眼,李雍笑道:“父亲,萧羽上钩了!看样子是相信了萧烈窝藏流民了!”
李国丈却缓缓摇了摇头:“不可妄下定论!”
“萧羽此子,从治理流民开始,行事便不好琢磨,这次带着萧烈去皇宫,不知是什么目的!”
“这萧羽,表面看上去势单力孤,可别忘了,这位大殿下,后面站着的可是惠国公!”
听到惠国公的名号,李雍仿佛想到了什么,神色一凛。
“父亲,若是我们起兵,惠国公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动静?”
李国公摇了摇头:“当年,老夫神不知鬼不觉的毒死皇后,这徐老头便有些发觉,处处与我为难!”
“可是那皇帝为了所谓大局着想,选择不与我李家为敌,这徐老头一气之下便离开了京城!”
“只要这位皇帝在位一天,徐老头轻易不会回京城!”
“这老家伙,恨死了当今的皇帝。”
“我们只要不对萧羽动手,就算让这大夏易主,相信那位徐老头也会不为所动的!”
利用这才安心,行礼道:“既然事情都按照父亲所说的发展,那孩儿就放心了,孩儿这便先行告退!”
“对了,还有一件事,查出那江湖人士,是何人派进来的了吗?”
李雍回禀道:“父亲,孩儿已经打探过了,这位在江湖中是出了名的喜欢打抱不平,因为流民失踪,一路追查到了京城。”
“并无人指使。”
李国丈微微点头:“以后做事干净些,你去吧。”
李雍又行了一礼,这才离去。
而另一边,萧羽押着一脸蒙蔽的五皇子,终于来到了乾坤殿。
此时,夏皇正在批阅奏折,听闻萧羽又是禀报,便以为是宁妃一案有了进展。
便将萧羽叫了进来。
而萧羽,刚一进宫,便高声道:“父皇,儿臣查到一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