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听后纷纷表示理解,但也有人低声议论:“太子要是有陈大人一半的好,那该多好啊。”
陈轩闻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王道。而太子这样的嫉妒与狭隘,只会让他离百姓越来越远。
几日后,太子离开了江南,但陈轩的名字却在百姓口中流传开来。每到夜晚,陈轩便会独自一人漫步于城中,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陈轩在江南的卓越表现很快传到了京城,惠帝听闻后大为赞赏,当即决定召陈轩回京述职。陈轩接到圣旨后,心中既有激动也有忧虑,毕竟京城的政治斗争远比江南复杂得多。
收拾行囊,陈轩告别了江南的百姓。临行前,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城门外,送别这位深受爱戴的大人。有人献上亲手绣制的荷包,有人送来自家种的蔬果,更有孩童们送上稚嫩的歌声,场面温馨感人。
陈轩感动不已,他大声许诺:“诸位父老乡亲,陈轩此去京城,定不忘诸位厚爱,必将江南之事禀告圣上,为江南争取更多的福祉!”
百姓们齐声高呼:“陈大人一路平安!”
陈轩骑马缓缓离开,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
---
回到京城,陈轩直接前往皇宫面圣。惠帝早已在大殿等候,见到陈轩,他面带微笑地问道:“九皇子,江南之事,朕已听闻一二,你有何见解?”
陈轩跪拜行礼:“儿臣叩见父皇,江南瘟疫得以控制,皆因父皇英明领导,儿臣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惠帝哈哈大笑:“好一个谦虚的九皇子!不过你所为,实属不易,朕已决定赏赐黄金千两,并封你为江南巡抚,今后江南事务,皆由你一手管理。”
陈轩心中暗喜,表面上仍然谦逊地说:“谢父皇隆恩,儿臣定不负所托。”
大殿之上,太子一党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担忧。他们知道陈轩的能力不容小觑,如今又被委以重任,必然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
惠帝见状,对太子说:“太子,你看九皇子此次表现如何?”
太子心中虽然不悦,但也不敢公然反对:“儿臣认为九弟确实颇有才干,儿臣也为他感到高兴。”
惠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太子,你身为储君,应当多多提拔贤能之士,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太子心中苦笑,表面上却不得不附和:“父皇教诲的是,儿臣必定铭记于心。”
陈轩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暗暗琢磨着太子的表情变化。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不会太平。
……
回到自己的府邸,陈轩刚坐下不久,就有几位太/子党的官员前来拜访。他们表面上是来祝贺,实则探听虚实。
其中一位官员说道:“九皇子,此次江南之功,真是令人敬佩。不知您对朝中之事有何看法?”
陈轩微笑着回答:“多谢各位大人夸奖,至于朝中之事,儿臣初涉政坛,还需多多学习。”
另一位官员试探性地问:“听说九皇子对医药颇有研究,不知道是否有兴趣在朝廷中推广您的医术?”
陈轩心中明白,这些人不过是想拉拢自己,或者套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儿臣愿意为朝廷效力,但还需父皇和太子的指导。”
官员们见陈轩滴水不漏,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告辞离去。
陈轩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既然太子已经开始注意自己,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
---
几日之后,陈轩接到了太子的邀请,希望他能在太子府中相聚。陈轩知道这是个不得不去的宴会,于是精心准备了一番,便前往太子府。
宴会上,太子表面上显得十分热情,但实际上是在暗中观察陈轩的一举一动。太子府中的宾客们也都在谈论陈轩的功绩,言语间充满了羡慕与嫉妒。
太子端起酒杯,向陈轩敬酒:“九弟,你此次立下大功,真是让人佩服。不知道你对未来有何打算?”
陈轩心中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多谢皇兄抬爱,儿臣只是尽力而为。至于未来,儿臣希望能够为朝廷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得到皇兄的支持。”
太子听后,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好发作,只能勉强笑道:“那是自然,我们兄弟应当互相扶持。”
宴会结束后,陈轩回到府中,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他知道,要想在朝堂上立足,除了要有真才实学外,还需要有强大的人脉和足够的智慧。
陈轩回到府邸后不久,京城的各大官宦家族纷纷派人上门拜访,有的送来贺礼,有的则是亲自登门祝贺。陈轩一一接待,表现出他过人的交际手腕和待人接物的温文尔雅。无论是哪一家的公子小姐,还是朝中的老臣,陈轩都能恰到好处地应对,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宾至如归。
一日,陈轩正在书房处理公务,突然一名侍卫前来通报:“九皇子,宫中有急事,请您即刻进宫。”
陈轩放下手中的笔,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即前往皇宫。他心中猜测可能是惠帝有关于江南事务的新指示。
来到皇宫,陈轩被引到了御书房。惠帝正坐在书案前批阅奏折,见到陈轩进来,惠帝放下了笔,示意他近前。
“九皇子,你江南之行的功绩,朕已经知晓。”惠帝开口说道,“此次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于改善江南民生有何良策。”
陈轩微微躬身:“谢父皇垂询,儿臣认为,除了继续加强防疫措施之外,还应注重发展当地经济,比如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丰收;同时开设医馆,教授百姓基本的医疗知识,以防瘟疫再次发生。”
惠帝听后,点了点头:“你的建议很好,就按此办理。另外,朕还听说你在江南发明了一些新奇的治病方法,是否可以将这些方法编纂成册,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