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设计师和工匠们开始交头接耳,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惊叹也有疑惑。
陈轩理解他们的感受,继续鼓舞道:“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请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将携手创造历史,让这家店铺成为我们共同的荣耀。”
这时,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怯生生地举手:“陈先生,我想问一下,我们如何确保这些创新不会影响到店铺的实用性呢?毕竟,顾客的舒适度和商品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陈轩微笑着回答:“这是一个好问题。实际上,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会采用最先进的安保系统来保护商品,同时,在设计时也会充分考虑到顾客的动线,确保他们在享受艺术氛围的同时,也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购物。”
众人听得入神,他们开始相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真的有可能改写京城的商业版图。
陈轩最后总结道:“记住,我们不只是在建造一家店铺,我们是在打造一个梦想,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美好与希望的梦想之地。让我们一起,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随着陈轩话语的落幕,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那是对未知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在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工匠和设计师,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变革的推动者,是陈轩宏大愿景的一部分。
陈轩踏进苏家大宅,心中已有一套详尽的计划,他深知说服苏锡镐这位京城商界的巨擘,绝非易事。
苏家的书房布置典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苏锡镐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精致的毛笔,似乎在处理重要的事务。
陈轩步入书房,苏锡镐抬头,目光中带着审视:“陈公子,许久未见,今日登门必有要事。”
陈轩微笑致意,随即直入主题:“苏伯父,我今日前来,是为了一项可能改变京城乃至全国商业格局的大事。我称之为‘信用票据’,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
苏锡镐放下毛笔,神色严肃起来:“信用票据?陈公子能否细说一二?”
这位九皇子最近举措一向很大,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
就算想法离谱,他也想听听。
陈轩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叠资料,那是他精心准备的信用票据实施方案。“苏伯父,请看这份资料。信用票据,简单来说,是一种代表一定金额的凭证,可以用于支付或兑换等值的金银。它的好处显而易见,便于携带,易于流通,更重要的是,它能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交易成本。”
苏锡镐接过资料,仔细阅读,眉头紧锁。
“陈公子,此乃新鲜事物,其中风险不可小觑。倘若票据无法兑现,信誉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陈轩从容不迫,继续说道:“苏伯父所虑,我已深思熟虑。首先,信用票据的发行必须严格控制,确保每一张票据都有足够的金银储备作为支撑。其次,我们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只允许信誉良好的商家和个人参与票据交易。最后,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确保市场公平公正,防止欺诈行为。”
见苏锡镐陷入沉思,陈轩趁热打铁:“苏伯父,您是京城商界泰斗,若能率先支持信用票据,不仅能够引领潮流,更能借此机会巩固苏家的地位。试想,当信用票据成为主流交易方式,苏家作为先行者,将收获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影响力。”
苏锡镐放下资料,目光锐利:“陈公子,你所说的确实诱人,但这涉及到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权衡利弊。”
陈轩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苏伯父的担忧,但请相信,我已经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我愿意提供苏家独家的发行权,作为我们合作的诚意。并且,我可以承诺,初期所有的风险,由我和我的团队承担。苏家只需提供平台,剩下的,交给我们。”
苏锡镐沉吟良久,最终,他站起身来,拍板决定:“好,陈公子,我愿意一试。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制定详细的规则,确保万无一失。”
陈轩喜形于色,拱手道谢:“苏伯父,我感激不尽。请您放心,我会立刻着手准备,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我们共同开启的,将是一段崭新的商业传奇。”
另一边,太子府。
“什么?陈轩居然跟苏家联手了?”太子手中的杯子被瞬间捏碎。
太子府内,气氛凝重,侍卫们屏息敛声,不敢打扰主子的思绪。太子将碎裂的茶杯残片轻轻放回桌上,眼中闪过一抹狠厉:“陈轩,你真是步步紧逼,竟然拉拢了苏家。不过,你忘了,我这里也不是吃素的。”
太子挥挥手,心腹迅速围拢过来,静待吩咐。太子嘴角勾勒出一抹冷笑:“苏家,一个商贾世家,居然妄想涉足金融创新,这是在玩火自/焚。我们先从根基上动摇他们。”
太子府的密室内,一幅京城的商贸地图铺展开来,太子的手指在苏家名下的产业上缓缓移动。“要让苏家的生意一落千丈,首先要从他们最得意的行业下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一处繁华的市集上,“就从这里开始吧。”
“太子,您的意思是……”一名心腹试探性地问道。
太子眼神犀利,嘴角挂着狡黠的笑容:“我们要在市集中散布谣言,说苏家的货物来源不明,品质低劣。同时,暗中收买一些商家,让他们暂时退出市集,造成苏家货品滞销的假象。”
另一名心腹点头附和:“这样一来,苏家的信誉将受到严重打击,而陈轩的信用票据也会因此蒙上阴影。”
太子满意地点头:“很好,但要做得巧妙,不能让人看出我们的手笔。另外,我们要在朝堂上施压,让那些与苏家关系密切的大臣们感到不安,迫使他们疏远苏家,这样内外夹击,苏家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