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官员那种查案子时的状态,可是却没有想到,王之涣居然是大理寺少卿。即使她再不关心,也知道这不是等闲职位。
萧夕饶有趣味的看着两个人斗嘴,等白燕婉没再说以后,这才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去那个仆人的家里?”
“现在,安王妃和郡主?方便去吗?”王之涣最后一句话问的有些犹豫,进衙门就要自杀的豪门,现在去调查案子,跟着衙役到处跑,真的没关系吗?
“那有什么不方便的?你是看不起我们吗?我们才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找到一个线索了呢!”白燕婉不服气的反驳,却压根就没明白王之涣想要表达的事情。
王之涣也不跟她解释,而是等着萧夕的回答。在他看来,安王妃和白燕婉虽然年纪差不多,但是处事能力真的相差很多了。
萧夕一愣,便明白了王之涣的顾虑,对他感官倒是好了不少,“我来之前跟母亲说过了,折子是安王递的,皇上亲允的。”
萧夕将“皇上亲允的。”几个字念得很重,言下之意便是有人乱说话,便拿这个堵他们的嘴。
王之涣也是一点就透的,当下便道,“那安王妃稍等,我去安排一下。”说着便出了屋子。
白燕婉被王之涣的态度弄的火大,“卿儿,他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无视我啊?”
“好了,现在查案子紧急,燕婉你也要懂事一点。”萧夕知道白燕婉也是因为之前被老王妃宠的有些小孩子心性,便安抚她道,“王大人也是为了我们好,女子毕竟不方便出头露面。”
“女子怎么了……”白燕婉后面不服气的话在萧夕的目光下消散,“好了,我听你的,卿儿。”
很快,王之涣便又回来跟她们说,“安王妃,郡主,我们走吧。”
白燕婉出去一看,便发现这里有一些是上一次她见到过,但是却没有见过她的衙役,心里便莫名舒服了许多,虽然她也没有弄明白是为什么。
萧夕则是看衙役们看自己二人,尤其是看白燕婉,并没有什么疑惑或者惊讶的表情,便知道王之涣没有安排之前见过白燕婉的人,心里对他多了一份认同。
虽然这些衙役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多说什么,可是谁还没有个说漏嘴的时候,与其到时候再解决,不如一开始就不让那些人知道。
毕竟遇到命案这种事情对女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便看这几日都有人说萧夕命硬,便知道那些无聊的人,对于女子,尤其苛刻。
王之涣带领的衙役,再加上安王府的侍卫,加一起便是浩浩荡荡的一个队伍了。
萧夕和白燕婉坐的马车,便趁周围没人的时候问白燕婉,“你上次遇到的官员,就是大理寺少卿吗?”
白燕婉点点头,“当时他们都没有穿官服,我还以为只是一般官府的人呢,尤其是王之涣他一点都不像是大理寺的少卿。”
萧夕大概理解白燕婉的看法,王之涣其人,不看官服,只看本人的话,只怕根本不会有人将他和大理寺少卿连在一起,哪怕是普通官员,只怕也是不像的。
萧夕关心的倒不是这个,“今天跟着的衙役,有见过你的吗?”
“没有,”白燕婉老实的答道,“倒是有不少我见过的。”
“你见过的?”萧夕不解,这是什么意思,白燕婉见过衙役,衙役没见过她?难道是说她当时站的地方比较独特?
白燕婉见萧夕问起,便说起了王之涣造的那个专门保护目击证人的东西。当初她得知的时候,也是非常惊讶,只是没有人述说罢了,此刻终于有人能分享,便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还有那两个衙役说的一些其他的措施。
萧夕不像白燕婉那般只是觉得神奇,觉得能让更多的目击证人被保护。而是开始好奇,是什么事情,能让王之涣这么执着于研究这些?
不过,萧夕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虽然看似简单,可是真的能避免很多惨剧,也能让衙门办案子的时候,更有效一些。
于是到下车的时候,王之涣便发现,安王妃和白燕婉会不时的看看自己,却又不说什么,倒是让他感觉有些毛毛的,又不好问什么。
大理寺的衙役有人前去敲门,却一直没人应。
王之涣便收了好奇,先是派人继续敲,又让衙役去问旁边的住户。
没多久,便有一个衙役跑过来汇报,“大人,有一个住户说昨晚听到他们有开门的声音。”
王之涣当机立断,让人将门给撞开。
白燕婉看着这一幕,有些纳闷,“卿儿,他们这是在干嘛?衙门不都是破门而入的吗?”
王之涣听见白燕婉的声音,回头看了她一眼,却没有说什么。他现在心里担心的便是这一家人是不是已经遇害了。萧夕也担心着这点,却还是为白燕婉解释道,“这家人不是凶手,只是证人。而且,即使是凶手,也是要罪证确凿,才可以在逮捕并且凶手拒绝被逮捕的时候破门而入。不然就都是私闯民宅了。”
白燕婉没有想到,事实竟然跟自己之前听说的还不一样,一时间有些恍然大悟。“所以他们得得到证人的同意才能进去。”说着,却又被大理寺的动作弄糊涂了,“那他们怎么现在开始撞门了?”
“因为敲了这么久的门,都没有人应,说明他们家没有人,或者说,是没有活人。”萧夕也越来越担心,希望不是后一个可能。
白燕婉闻言一怔,她一直以为这就是一个调查案子,还萧夕一个清白的过程,中间再显显自己的能力,可是却没有想到,居然会听到萧夕这么说。“会这样吗?”
萧夕还没有来得及回,那边衙役便已经撞开了门,几个衙役跑进去以后,又很快回来,“大人,里面没有人。”
白燕婉放下心来,却发现萧夕还是没有放松。
王之涣带头,几人便径直走进院子。
衙役们又查了一遍,纷纷汇报,“大人,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