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没等房世宁把结果告诉她们,琪大嫂子倒又过来了。
这次,她脸上带着羞涩,看向房世宁的时候还不好意思。
安氏是过来人,看她有意无意的保护腹部,多少猜到了点。
房世宁一个小姑娘家,不好在场听,安氏打发她去找李长华玩。
房世宁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可也得装一装,从善如流的出了屋子去找李长华。
等她回来,果然,安氏道:“你琪大嫂子有了身孕,主动提出明天就不来上工了,我就把你找的那几样东西都送她了。”
倒是巧了,省的费口舌了。
安氏接着道:“既然如此,就把你许大嫂子留下吧,万一二梅或者贤玉有事,她也能顶一顶。你放心,我去刘铁那里说说话,保管让她以后少聒噪些。”
那倒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把平二梅三人都找来,把事情一说,几个人都面露喜色。
能留下当然最好了!
安氏说了几句语重心长的话,不外乎继续做好羊乳饼,工钱不会少,但是羊乳饼的质量一定要好!
又留下平二梅单独说话。
平二梅一听将羊乳饼的制作都交给她负责,不觉有些迟疑,“我,可以吗?”感觉负担好重的样子。
房世宁给她鼓劲,“世湘是个聪明的,婶子是她娘,定然也不是个差的。你就放心大胆干,工钱给您一天五十文。”
平二梅直摆手,“不用,不用!四十文就已经很高了。”村里其他女人可是都眼红的很。
“您是管事了,工钱自然得提高。做管事操心的事多,拿高工钱是应该的。”
既然宁姐儿看得起她,她肯定会接着这份好意。
“行!那我就好好干,定然不会砸了招牌!”既然有了登天的梯子,那她可得赶紧爬上去!
平日里在家也就是洗洗刷刷,要不就是帮着房英宏晒草药,还得分心出来应付娘家的事。平二梅喜欢出来做事,一开始是想着帮衬家里,房英宏上山采药下山看病,实在辛苦,家里还有两个小的要吃饭,加上娘家也不省心,她有时候真的觉得撑不住了。
自从来了这里干活,虽然身体上也会更累些,可心里感觉畅快。赚了工钱,她可以补贴家用,再不用房英宏太过忧心,也可以给孩子买零嘴吃解解馋,也能应付娘家的要求了,自己还能剩一点,货郎来村里的时候也可以给自己买个好闻的脂粉——
做羊乳饼之余,平二梅也会去听房世宁给孩子们讲课,她提出过“独立”二字,可能她现在的感受就是“独立”了吧。原来自己有个手艺能赚钱,这就是“独立”的好开端。
她想好了,家中的那些杂事还要晒草药的事,她从娘家找个兄弟来来帮衬,一个月来个三五回就行,她也给他点工钱,就是宁姐儿说的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就都不是事儿!”
羊乳饼的事情解决,房世宁除了每日定时定点教教课,再自己坚持不懈的练字,倒是空闲了下来。
刘台醉心于培育木耳,遇到不懂的也来问她,她只能凭借自己残缺不全的记忆尽量教给他。
木耳晒干后,房世宁做了几道菜,果然大受欢迎,当然大部分还是进了冯沐暄的肚子。
日子平静如水,房世宁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宁。
延兴府的揽胜酒楼来了一趟,一是送来多味居分红的银子,第一季度,房世宁共分到六十两银子,虽然还不如自己一个月卖羊乳饼赚得多,可毕竟自己没出力,这还是开始,相信后面会分的更多。第二是拉走李长华的手工品,那东西占地方,幸好编的结实又小巧,稍稍挤压一下也不成问题,挑了满满一车好的、颇为雅致的拉走,留下二十两银子,李长华这段日子编织的单独的三幅美景图,另外付了五十两银子。第三是左掌柜的信。算是对房世宁的回复,说他找人问了下李作栋,还真是有这人,是烧瓷器的,上面附了详细地址。房世宁把信收好。
还另外有一份信,是从未一见的揽胜酒楼的主人盛长璟的信。请房世宁做一对龙凤形琥珀。信里另外附着一张银票。五百两。
不怪房世宁多想。这五百两不但是做琥珀的手工费,恐怕也是封口费。龙凤,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用的。
算了,做两个琥珀挂件就值五百两。这种好事不要太多。
盛长璟要求要细致,还说不着急,在年底前做好送到延兴府就成。
既然这样,反正不着急,房世宁还是安心享受她的好日子。
人家是“财神爷”,房世宁也没什么好送的。家里有风干的兔肉、狍子肉和野猪肉,都各自来上点,再装点石竹茶,也算是块“敲门砖”,还有就是晒干的木耳装了一小袋。
装木耳的时候冯沐暄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看着,弄的房世宁不敢多装,约摸着得有半斤,也够吃一阵了。和来人说好木耳如何做才好吃,冯沐暄就在一旁哼哼个不停。
房世宁:“……”
只是这样的日子还没过几天,邓海山亲自派人来请她,说“久久烧烤串店”已经整修完毕,该用的家伙事也都备好了,特意请房世宁前去“考察指导”,如果可以,想在小满这天开张!
乔水芸在山阳县住了快一个月了,也十分想念,听她带话说曹明琴会在近日到山阳县,说不定还真能成功拜师,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房世宁怎么能不在场!永宁绣坊那里她也得去关心下,不能做个甩手掌柜的。
和安氏一商量,于是就后日一起去山阳县,计划还得来山阳县带个三五日,安氏帮着一起收拾衣物。
房世宁找出自己炒制的石竹茶带着。
今年是第一次做石竹茶,她也在摸索中,浪费了不少石竹叶,幸好莫才隔一日就去打猎,也能给她带不少回来,要不就她去采石竹叶,不累死才怪!
在经历摊晒失败、杀青失败、揉捻失败、干燥失败等种种失败后,终于做出了还算像样的石竹茶,可手里也总共有三斤。
自己试泡了一点,比之上世喝到的,感觉还差的有点远。但毕竟是自己亲手炒制的,拿来送人也算是一份心意。
龙潭沟的石竹还在生长中,先不去采摘了,等她研究出炒制的法子再说。
当然,最重要的是带上她研制的烧烤酱!烧烤酱共三种,甜、特辣、微辣。
从村里做大酱做的好的人家买了不少回来,然后按照比例一一炒制,最后得到各种酱料得有十斤,三个大坛子装的满满的。
这一次去山阳县,房世宁特意跟李初五说希望能带着李长柏去。
李初五一听没什么不好答应的,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女儿李长华自从去了一趟山阳县,回来后,越加的努力识字学习,对自己的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人家延兴府揽胜酒楼付的八十两银子不正是看中她的好手艺吗!去大地方就是长见识!
李长柏一听能跟着去山阳县,也高兴坏了。拉着李长华问了半天关于山阳县的事情。
莫才这些日子猎了不少的野物,有的直接到镇上卖掉了,像野鸡野兔这样的,一般多是留下吃,郑嬷嬷有一手剥皮的能力,家里已经攒下了不少兔子皮,房世宁打算一起带到山阳县里去卖掉。
另外,在晒场吃了那一次烧烤后,房世宁发现房世琪削竹签的手艺不错,特意让他削了百十只带着,若是邓海山能看中,那房世琪就可以专门做这个,也算添个进项。
依旧坐着牛车晃晃悠悠的往山阳县里赶。只是天气渐渐热了,太阳照在身上有些闷热,房世宁只得拿衣服遮一遮,早知道这样,带个草帽就好了。
快午时时,好不容易到了山阳县,一行人先在永宁绣坊洗漱吃饭歇息。
等睡过一觉精力足了,王氏和女儿早已经备好了账册等在一旁。
绣坊的账目是房世宁设计的格式,进货、出货、类目、价格等一一列入表格中,只要往里填数值就行。
虽然开业还不到一个月,账目倒是挺厚,房世宁翻了翻,把每天的盈利大体心算了一下,绣坊开张以来共收钱大约一百二十两,除掉收货的本钱,还有布料钱,纯利润大致在四十两上下。还算不错。
王氏在一旁道:“还是芸姐儿本事大,好多来绣坊的人都是冲芸姐儿的本事来的,绣坊每天几乎都能接下两个衣裳单子。就是有的人家是自己带了布料来,所以这一块的收入不太稳定。还有绣帕卖的也多,因为主子说可以薄利多销,所以帕子的进出货量是最大的。就是店里的几个小插屏问的人比较少。”
这些房世宁从账目上也看出来了。
却有点担心。顾客认可乔水芸的手艺固然好,不但为绣坊带来了人流量,也增加了绣坊的收入,可乔水芸的目前的关注点应该是在提高她的绣艺上并成功拜师,所以下一步,得把定做衣裳这一块收一收。
等见到乔水芸,再和她商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