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伯介绍的挺仔细,如数家珍,看得出来他对这里很有感情。
房世宁一一看过,房子虽然建的时间挺早了,但顾家人保养的不错。两边厢房也多,还有个放牲口的侧院,尤其是后花园,小巧但五脏俱全,一步一景,既有江南的曼妙风姿,也有本地的豪爽简洁。
房世宁问过冯沐暄的意见。
冯沐暄对这个院子不是很陌生。去年他帮着县衙抓贼,曾在顾家埋伏过几日。院子不错,住着会挺舒服。他表示了赞同。
房世宁还想问问夏侯繁乌的意见,她甚至都替他选好了房间,可惜他不能出来马车。
一千二百两银子,确实不贵。
虽然村里的二进的院子也在建造,可山阳县位置优越,这个宅子在护城河边上,离着濠水江也不远,将来就算再转手,相信也有升值潜力。
再说,她记得当今很重视水运,今年或者明年就会大力发展江上运输,山阳县通南北,以后一定会有大发展。
刘中人看房世宁面带微笑,就知道这个买卖基本定下了。果然,听到房世宁道:“刘中人,我很满意这个宅子,价格我也不砍价了,就按照你说的。”
掏出一百两的银票,“这是定金,我明日就派人付全款给你。”
刘中人大喜,“我就知道房姑娘会喜欢这个宅子!你放心,郭家兄弟的卖身契和这个宅子的地契我一准儿给你办的妥妥当当!”
房世宁道谢,“麻烦刘中人了!”
顾伯看直了眼,这个小姑娘竟然出手就是一百两!“姑、姑娘,你不问问你家里人吗?”
据他所知,这个宅子怎么也得要价上千两,在山阳县里,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银子的人可不多,何况还是一个娇弱的丫头。
房世宁不以为意,笑道:“顾伯,我家里人都听我的,他们一定会说这个宅子我买得值!”
这个宅子哪儿哪儿都好,就还是厕所和澡房还给改造。不过这也不是难事,等孙一刀他们把村里的房子造好了,就让他把这里也改造下,反正她也不着急住。
“顾伯,你的卖身契刘中人会一并办好。你放心,你从前在顾家如何,在我这里还是如何。这宅子的打扫、花草树木的修剪,暂时还是由您负责,等我和家里人日后搬进来了,再另外给您安排。”
顾伯没想到宅子这么快就换了新主人,一时半会儿有点转不过弯来,对着房世宁的话没多大感受,他就知道,这个姑娘一家人暂时还不会搬进来就是了。
房世宁理解他的感受,一下子由一个四十多年的“顾家人”变成“别家人”,心里肯定不好受。
看好了宅子,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房世宁着急往回赶。
早就和刘台及莫才说好,让他们在码头等着马车,在回村之前她还得去接他们。
回程中,刘台兴奋不已。就在他卸货的时候,有别的商家看到鱼灯笼造型别致,就过来找他谈生意。
刘台一一将他们的住处和数量问好,兴奋道:“共有八个人找了我,加起来得有将近七千个灯笼!”
一个灯笼九文钱,七千个灯笼,那就是六十三两银子!
“当然,我没有全部答应他们,我问过了,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是同一个地方的,我牢牢记着宁姐儿你的话,贪多嚼不烂,最后我就选了三个地方的三个人,每人两千个灯笼,总共六千个,五天后送货到码头。”
房世宁心中赞赏。知道取舍,乃是经商人最难得的品质。
“五天赶货六千个灯笼,你保证能做出来吗?”
“我算过了,我回村后就再找些人,冬日里活儿不好找,保证会有许多人原来糊灯笼。基本上一个成年人一天可以做二十个,孩子一天十个,如果他们想多赚钱,肯定会日夜开工,村里现成的人有十来个,我再找十来个,保证能按时交货!”
刘台又宝贝似的拿出夏侯繁乌给刻好的印章,用了一天了,都有些毛边了,笑道:“今日多亏了这个,我可是把探春的名号打出去了!等六千个灯笼完工,我一定给夏侯公子好好包个红包!”
房世宁盘算着,前后加起来将近一万个灯笼,夏侯繁乌一个提取一文钱,那就是十两银子。还算不错。
等回到村里的时候,家家户户无事,都已经准备歇息睡觉了。
安氏一直等着,听到马车回来,提着的心才放下。
去年房世宁失踪,安氏好不容易才缓过来,如今每次房世宁要出门,她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可是也知道她不能因噎废食,宁姐儿自有她的大天地,她能做的就是祈求佛祖保佑。
从房世宁失踪,安氏每日又多了一项事,就是每日早晚给从化生寺请来的佛像上三炷香。
娄氏早就做好了饭,安氏想等着房世宁他们回来一起吃,娄氏只得把饭菜热了又热。
走了一路,众人都饿了,尤其是夏侯繁乌,虽然在烧烤店吃了不少烤串,可回到家,吃的比冯沐暄都还多。
房世宁诧异,夏侯繁乌的嘴巴有点刁,刚才村里的时候,他连郑嬷嬷的手艺都不满意,后来她亲自做了饭菜,才吃的多了些。
他一向比冯大哥吃得少,但好像近来他的胃口好了不少。
房世宁没有多想。胃口好是件好事,能吃能睡是福气。
等娄氏撤下残羹剩饭,一家人才好好的说说话。
“奶奶,芸姐儿、姨奶奶那里都挺好,曹大家说她在王府的事情快结束了了,可能过些日子芸姐儿和姨奶奶会亲自去接她。绣坊生意也不错,我和王氏说以后绣坊的事情就由芸姐儿自己做主,我再不插手。还有就是买人,我看中了两人,是郭家兄弟俩,两人命运坎坷,但做人老实,等奶奶见到他们就明白了。还有就是刘中人推荐了个小庄子,我没时间去看,就委托给邓掌柜了。”
房世宁重点说了说买顾家宅院的事。
“对不起奶奶,这件事我事先没有和你商量。”房世宁并不后悔花一千两百两银子买下宅子,可事情总是得和安氏打个招呼。
安氏最为关心的是房世宁本人,至于她做了什么、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等等,并不在她心中的重要位置。她相信,只要是宁姐儿作出的决定,肯定都是没差的!
房世宁仔细说了宅院的布局和后花园,纵然安氏不在意,可听了房世宁的介绍,心中也极为满意。
“我们在村里即将也有个院子,你又在县城里也买了院子,正好,不管我们是在村里住还是在县城住,都能住的舒坦了。”
绣坊那边虽然也有住的地方,可毕竟不是正经的院子,加上铺子里人来人往,也不安静,还是有个专门的地方住着好。
等到冯沐暄带着夏侯繁乌回房睡觉,房世宁说起刘台和她提过的,“奶奶,可是有人来和你说过有人家看中了小五儿?”
安氏一顿,“有人找到你面前了?”
若真是有人和宁姐儿提这个,那那人就真的太让人厌恶了:宁姐儿还是未及笄的姑娘,和她说小五儿的婚事,那简直就是不要脸!
“倒是没有人在我跟前提,可我也听到了点风声,所以就来问问奶奶。”
安氏眯着眼,一字一句道:“宁姐儿,就是你不说,我也看得出来,小五儿身份不一般,是吧?”
房世宁没回答。夏侯繁乌长得太好,虽然言谈上幼稚了些,可在一举一动上却彰显着富贵家才有的从容优雅。
村里人大多见识浅薄,也没见过多么富贵的人,可能他们对夏侯繁乌不会有太多怀疑,但安氏等这样有些见识,就没那么好哄骗了。
房世宁忽然觉得自己很蠢。夏侯繁乌的身份没那么好隐瞒。
安氏接着道:“如果小五儿一生都是如今的模样,他又找不到家里人,我们帮着他成家立业倒也无不可。可是,你觉得小五儿真会一直这样吗?”一顿,道:“不知你察觉没有,最近这段时间,小五儿的状态比他刚来的时候好了很多,也许,这正是他好转的迹象呢?”
就算安氏不说,房世宁也有察觉。
小五儿近来好像“长大”不少,不但懂事了,而且还懂得人情世故了。他会帮着家里做事,也知道如何帮着她打理屋里的菜苗,还会照顾来家里跟着她学习的那些人,比刚来时候对任何事都畏畏缩缩好了太多。他甚至还提出,要和冯沐暄分开房间睡。
她记得夏侯繁乌刚来的时候,跟她说他一个人睡觉害怕,想和自己一起睡,是冯沐暄连说带吓唬才算打消他的念头。
后来,夏侯繁乌似乎也习惯了和冯沐暄分睡倒座房的两边。如今又说要分开睡,她总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夏侯繁乌转好是好事。他早一天恢复,她就能早一天让家里人安心。
若是这样,就不能答应别人求亲夏侯繁乌的事了。夏侯繁乌身份贵重,他的妻子不可能是一个村姑。
房世宁想了想道:“过两年再说吧!若是小五儿能好,他的事情就自然不用我们再操心。若是他依旧好不了,也没有家人来找他,奶奶你就做主给他成个家,我们也算对得起当时救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