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道:“阿姨您放心,不管是什么事,从军都能给您解决了。”
这话不假,以霍从军的身份和人脉还有财力,普通的民生小事没有办不到的,而在那个年代,能卡住人的主要就是去各个行政单位办事,总是遇到吃拿卡要,这种事对于霍从军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
保姆忽然滴下泪来,哽咽着说道:“我三儿媳妇怀了个二胎,都已经七个月了,结果村干部说违反了上面的命令,非要让她打胎……”
郑慧脸色顿时就变了,“这不是打胎,分明是杀人!”
她是女性,又生过孩子,非常了解怀孕的过程,前三个月是打胎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胎儿刚刚成型还非常的小,特别好打,过程再痛苦也能忍耐了。
从四个月开始,胎儿就进入了飞速成长期,一天一个样,已经没办法打下来了,只能通过引产的方式,让孩子早早的生下来,相当于提前杀死了孩子。
而当孕期进入到七个月以后,那就能算是足月的孩子了,一般说的早产指的就是这个时候的婴儿。
这个阶段根本不可能打胎,也不可能引产,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生下来。
保姆却说村干部让这个时候打胎,这不是杀人,又是什么?
霍从军眉头紧紧皱起,道:“李阿姨,您怎么知道的?”
保姆抹了把眼泪,道:“前天的时候,李姐当时正在午休,我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是老三告诉我的。”
她说的李姐就是老太太李娥,两人一直姐妹相称,而老三就是她的三儿子。
霍从军夫妻俩对视一眼,郑慧道:“李阿姨您先回去吧,明天我给您买张车票您就能回家,这件事您也不用担心,从军一定会帮您解决的。”
保姆再三道谢,回了楼上。
关起门,郑慧非常疑惑地说道:“她说的是真的假的,不可能有这么胡作非为的干部吧?”
又道:“上面是让计划生育了,可没说是让杀人害命啊!”
霍从军经历过一次了,也看到了很多听说了很多,自然知道保姆所说都是真的,道:“要不这样,明天我跟着李阿姨回村一趟。”
郑慧道:“我也回去,我就不相信怎么可能有这么残忍的干部,简直不把人当人了!”
夫妻俩都怀着沉重的心情休息了。
第二天起来,郑慧早早的给学校打去电话请了一天假,霍从军给小富也打了个电话,让他给找个临时的保姆,小富道:“霍厂长,还要嘛临时保姆,我让我妈过去伺候老太太几天,省得她整天在家里没事干!”
小富也不放空炮,一个小时不到他妈就真的上门了,霍从军向小富妈表示过感谢,叫上保姆一起开车回村。
当年京城还没有扩容,边上的村子都还归冀省,小车出了四环,再往东走四周越来越荒凉,公路也越来越坑洼。
在颠簸了一个多小时以后,终于回到了李家屯,几年没回来,村里完全大变样了,先前那些整齐的房子全都开始破败,有个别的院落都长满了荒草。
还没有进村,就看到村口挂着大大的条幅:响应计划生育,做好人口管理。
郑慧道:“这不是挺正常吗?”
霍从军笑笑,开着车继续往里走,就见村边第一户人家的墙外刷了一行标语:流出来引出来,坚决不能生出来!
郑慧道:“这是在严格执行,也没有毛病。”
往里开了一段路,右拐进了村子,迎面一条大大的标语刷在村小学的后墙上:该流不流,扒屋牵牛!
保姆的眼泪顿时下来了,“我老三家里连头牛也没有,这可咋办?”
郑慧气愤地说道:“怎么能这样,这不成了土匪了吗?”
话音刚落,就看到右边手的长墙上刷着:超生罚款你不缴,拘留所里见分晓。下面还挂了一个长条幅:五队三组某某夫妇妨碍计划生育公务被依法拘留!
往里走,各种标语一条接着一条。“拒不放环、结扎和缴纳超生款的,砸!砸!砸!”、“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谁要强生超生,谁就倾家荡产”、“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
起先郑慧还是非常的愤怒,质问不断,到了后来,她渐渐变得沉默,变得沮丧,最后流下了眼泪,“从军,这是真的吗?”
霍从军道:“你也看到了。”
旁边的保姆已经满面泪痕,强忍着给指路,“前面第三排左拐,第二个铁框大门就是我老三家。”
汽车停下了,霍从军下了车四面打量,这是家很普通的院落,大门只有门框是角铁焊成的,中间都上的木板,没刷漆,素白的木板已经有了风霜和侵蚀,院墙是土坯砌的,雨水和阳光在上面留下了浓浓的印记,使之变得高低不一坑洼不平。
保姆推开院门走了进去,边唤道:“老三,妈回来了!”
一个汉子从屋里出来,肤色黝黑,“娘,你回来了!”又向霍从军二人望了眼,嗫嚅着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
霍从军看那汉子特别的苍老,一看就比自己大好几岁,上前招呼道:“三哥,我是从军,以前也在村里住着,在南湾那块。”
不等汉子回话,保姆赶忙说道:“从军,可不能让他瞎叫,他比你小四岁呢!”
霍从军和郑慧都笑了起来,差点搞出笑话,改过称呼,“老三,我们听说了你的事,跟李阿姨来看看。”
老三木讷地招呼,“进屋里。”
几人进了屋,只见里面是个里外套房,地面是以前农村最流行的蓝砖铺地,只不过年头久了,那些蓝砖不是被磨圆了就是踩下去个坑,坑坑洼洼的。
左手边是盘火炕,也是北方最常见的,炕上铺着张早已经看不清图案的油布,几床黑乎乎分不清是被子褥子的行李垛在墙角。
挨着火炕是个灶台,既做饭也负责给火炕增加热量,再过去是两口大水缸,最里面靠墙摆着两个洋厢,也就是衣柜,只不过款式非常的老,可以追溯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