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王妃自然是紧着亲侄子,可一家只能送一个儿子进上书房,东荣侯府适合送去宫里念书的有两个,那便得各凭本事了。
难怪侯夫人会叫她过来,还说那些糟践她的话,最后抛出这要求,叫人无法辩驳,跟谁听不出她的目的似的。
凌夭夭一点都不想让大房沾自家的光,更别提她都跟秦王府妃不熟,还带几个拖油瓶做什么?
凌夭夭迟疑:“王妃帖子上只让我去,突然带着嫂子和孩子们怕是不妥,就怕王妃恼火。”
侯夫人冷呵一声:“你大嫂身份在那里,王妃欢迎着呢,怎么可能恼火?若不是怕你丢人现眼,用得着麻烦别人吗?”
申氏满打满算等了一天,此时帮腔警告道:“弟妹可别因为一点小心思,坏了母亲和我一番好意。”
哪怕是烟岚也气得不轻,好在理智尚存,和香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抑制的怒火。
凌夭夭还是一副带笑的模样,挑眉,“好吧。”
申氏得意扬眉,侯夫人也对凌夭夭的识相十分满意。
分别坐上马车,香薷想起方才世子夫人的嘴脸,忍不住问:“太太,你为何答应带着她们啊?”
烟岚低声:“侯夫人和世子夫人专门施压,太太还能反着来不成?主子自有决断。”
凌夭夭:“到了秦王府,谁丢脸还不一定呢,秦王妃既是来请我看诊,加上三爷和王爷的交情,聪明人也该知道如何待我,再说了,她们婆媳俩那点小心思,算计到秦王妃头上去,王妃心里能舒服?”
“与其和她们掰扯,以后穿小鞋,倒不如借王妃的力打回去。”
-
马车缓缓地走着,前面的车厢里,申氏正给儿子耳提面命:“到了王府,好好讨好王妃娘娘,要给娘娘说好话,夸娘娘国色天香美如天仙,知道吗?”
喻许对这个秦王妃没什么印象:“王妃娘娘好看吗?有三婶好看吗?”
申氏牙疼,气得不行:“都跟你说多少次了,别说你三婶好话!我说的你听没听见?若有人提起,你得说王妃娘娘是你见过最美的人。”
“可娘上次还说让我这么夸曾外祖母的。”他说的曾外祖母便是幸淑长公主,侯夫人的母亲,“娘还说要我将曾外祖母和祖母就跟姐妹一样。”
申氏瞪眼,恨铁不成钢:“不说这些讨人欢心,谁会记得你?”
喻许不明白:“先生说,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说假话人家会看不起的。”
申氏冷哼,不屑道:“那都是些场面话,你得学会巧言令色,能言快语,瞧你二婶,为什么能结交那么多人,还不是她能说会道,把人哄的团团转。”
“可……”
申氏拍他脑袋:“行了,你按娘说的做就是!记得看好妹妹,到时候照顾好小皇孙,若能哄得皇孙喜欢你,娘回去给你买糖葫芦!”
喻计这才迟疑地点头。
-
秦王府在内城,马车走了半个时辰,停在王府大门口,小厮上前递了帖子,门房见是喻三太太来了,连忙打开侧门。
凌夭夭下了马车,转头看申氏母子也麻溜走了过来。
门房茫然:“这是……”
申氏笑着道:“本夫人是东荣候世子夫人,陪弟妹来给王妃请安的。这是我家的两个孩子。”虽然这只是一个门房,但有话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她自然也要礼貌些。
门房面露迟疑,知道王妃只请了喻三太太一人,此时试探道:“且等小的进去通传一声,问问王妃的意思。”
申氏没想到跟凌夭夭过来居然不能刷脸进,当即黑了脸:“你是什么意思?”
申氏身边的丫鬟马上道:“三太太难得拜访王府,生怕出错,我们世子夫人身份尊贵体恤妯娌,这才陪着三太太来的,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小哥,你不会不给这个面子吧?”
凌夭夭马上飙演技,支支吾吾,看了眼申氏:“嗯……大嫂是陪我来的。”
门房管着王府的门户,见的能少了?当即明白过来,这出身卑微的三太太怕是不得已才带着这些人来的,只是自己也没立场将一个有品级的世子夫人赶走。
见一个身影走近,门房松了口气:“姐姐来了!”
这女子正是秦王妃身边的一等婢女,自然认得申氏,她笑容不变,温声道:“请二位夫人进府。”
婢女带着两人从侧门进,走了不知多久才到王妃住的思忆院。
这功夫,秦王妃戚氏早就听说了申氏跟来的事情,见几人一起进来,脸上倒是分毫异样都没有。
申氏:“多日不见娘娘,您愈发倾国倾城了!”
她拉着儿子的手暗暗捏了一把,喻许连忙道:“王妃娘娘好美啊,是我见过最美的人!”
面对母子俩的吹捧,戚氏倒是没什么欢喜,她不过中人之姿,平平无奇,脑子却清醒得很。
“二位夫人来了,快请坐吧。”
戚氏转头吩咐丫鬟上茶。
坐下后,申氏又连忙同秦王妃交谈着,语气亲昵,仿佛两人十分熟悉。
她是卯足了劲,定要将儿子送进上书房的,要不然岂不是被白氏那一屋笑掉大牙?嫡出的血脉,居然比不上庶出的好命!
她向来是个捧高踩低的,如今在秦王妃面前哪还有半点倨傲?讨好的样子不要太谄媚。
要不怎么说申氏比不得方氏呢?连客套都显得生硬。
戚氏偶尔与她接几句话,实则主要都在观察凌夭夭。
上次瑞王府办席面,她恰好照顾生病的儿子没去成,今日倒是第一次见凌夭夭。
虽然没见过,但凌夭夭的名字可一直在她耳边出现。
她用的许多脂粉都是桃夭坊的东西,别看京城中的贵人圈子瞧不起凌夭夭,但私底下都在用她做的东西,就连王爷那里,都摆着桃夭坊的风扇,还送了一台进宫。
她偶尔从王爷那里听说,也知道这是一个有才的女子,可惜出身卑贱,不过是个劳碌命。
戚氏问:“不知这茶水可合喻三太太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