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霆舟看着她泛红的耳垂,眸色又深了几分,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
这句突如其来的夸奖,在沈知禾心里烧了好几天,转眼,就到了下一周的语文课上。
“……小马听了老牛伯伯的话,立刻下了河,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沈知禾念完最后一句,清脆地合上了手里的课本。
“同学们,光在书上读,没意思。我们到操场上去,亲自当一回小马,趟一次河,好不好?”
什么?
去操场?上课还能去操场?!
教室里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震天响的欢呼声。
“好!”
“去操场!去操场!”
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
操场上,秋日暖阳正好。
沈知禾拿出半截粉笔,弯下腰,在满是尘土的操场上三两下就画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好了,谁第一个来当过河的小马?”
“我我我!”
王小虎把手举得最高,像根天线。
“好,王小虎同学先来!”
王小虎咧着嘴,得意地站到了河边,学着故事里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踩上沈知禾画的第一个石头。
他扯着嗓子,兴奋地大喊:“小马要过河啦!”
沈知禾笑着看向另一个高个子男生,“老牛伯伯该出场了。”
那男生立刻挺起胸膛,把嗓音压得又粗又闷,瓮声瓮气地喊道:
“水很浅,刚没过我的小腿!”
他旁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立马也跟着跳了出来。
“水深得很!水深得很!昨天我的小伙伴就是掉进这里淹死的!”
“哈哈哈……”
孩子们被这滑稽的模仿逗得前仰后合。
沈知禾就站在一旁,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
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然而,她没注意到,就在不远处的二层教学楼窗口,教导主任赵卫国那张鞋拔子脸,此刻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简直是胡闹!
上课时间,带着学生在操场上疯跑,这算什么老师?
成何体统!
他一转身,对着身后几个正在备课的老教师。
“都看看!都看看!这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参赞夫人上的课!”
“不好好在教室里教生字,跑到操场上玩泥巴!这哪里是上课,这简直是在玩过家家!”
这番煽风点火的话,一夜之间就飞遍了整个教职工办公室。
第二天早上,沈知禾抱着备课本一踏办公室,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朝她射过来。
这阵仗……鸿门宴啊。
沈知禾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
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那个赵卫国,一看就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不闹出点动静才怪了。
她刚放下备课本,年级组长孙老师就端着个搪瓷缸子,迈着小碎步过来了。
孙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平时还算和气,但这会儿,脸上那笑比哭还难看。
“沈老师……那个……校长让你去一趟办公室。”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那几个老教师交换了个眼神,嘴角的笑意再也藏不住了。
校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老校长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张老旧的办公桌后。
赵卫国像一尊得胜的门神,双手环胸,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旁边还戳着两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教师。
这三堂会审的架势,还真是看得起她。
“沈老师,”老校长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语气里满是为难,“有老师反映……说你的教学方式……嗯……有些标新立异?”
他用了个极其中性的词,但那意思,谁都听得懂。
沈知禾挺直了腰背,目光平静地迎上校长的视线,声音不卑不亢。
“校长,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
赵卫国嗤笑一声,率先发难。
“在操场上玩泥巴、过家家,这也叫教学?沈知禾,你当学校是什么地方?是你哗众取宠、出风头的舞台吗?”
他身旁一位姓李的老教师立刻帮腔,语重心长地对着校长说:
“是啊,王校长。教书育人,得有规矩。我们学校的教学风气一向严谨,沈老师这么搞,不是把孩子们都带野了吗?以后谁还肯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课?”
老校长被他们一唱一和,脸色更难看了。
“沈老师,你看这……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教师了,经验丰富,他们的意见,我们还是要尊重的……”
这是要让她低头认错?
沈知禾刚要开口反驳,办公室那扇厚重的木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了!
是王小虎!
“校长!你们不要赶走沈老师!她是最好的老师!”
所有人都惊呆了。
赵卫国的脸从得意变成了铁青。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门口又挤进来一堆小萝卜头,一年级三班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涌了进来,把不大的办公室塞得满满当当。
“沈老师不要走!”
“我们喜欢沈老师!”
“沈老师教的课我们都记得!我回家还给我妈演了一遍小马过河呢!”
“呜呜呜……沈老师你走了谁教我们玩游戏……”
老校长惊讶地看着这群突然闯入的孩子,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赵卫国的脸黑得像锅底。
一群小兔崽子!
反了天了!
老校长更是头皮发麻,看着这群突然冒出来的小祖宗,一个头两个大。
他想呵斥,可对着这一张张挂着眼泪鼻涕的小脸,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叫什么事儿啊!
沈知禾的心头,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看着那一张张拼命为她说话的小脸,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王小虎。
这群小家伙……
她不过是给了他们一点点尊重和新奇,他们就用自己最纯粹的心来回报她。
她的目光越过孩子们,直直地看向办公桌后那个焦头烂额的老校长。
“校长,孩子们不会撒谎。”
“他们喜不喜欢一堂课,愿不愿意听,他们的反应,比任何一份教学报告都真实。”
“如果您依然认为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愿意接受批评,进行改进。但我同样请求您,给我和三班的孩子们一个机会,用下一次的考试成绩,来证明我这种方式,到底是不是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