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黎黎就被送到了侯府。
因为太晚了,两个孕妇都已经睡觉了,所以她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接住进了之前浅月住的房间。
里面东西很齐全,只换了被褥就睡了。
所以第二天陆昭和宁鸢吃早饭的时候看到黎黎,都惊呆了。
“你怎么会在这里?”陆昭差点被鸡蛋噎住。
宁鸢忙招呼黎黎挨着自己坐下,然后让人给她准备碗筷:“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曲莲拿着碗筷进来,笑道:“哪里是今早来的?昨晚就到了,只是你们已经睡了,少爷说不必惊动你们,就先安排住下了。”
陆昭看到了曲莲的眼神,于是问黎黎:“你知道了?”
黎黎嘴角的笑意维持不下去了:“宫里都紧张成那个样子了,我怎么会不知道?而且我也一直让人注意着呢。”
陆昭叹气:“黎青没让你不要插手吗?”
“说我,可我也说了不能白享受,什么都不付出。”黎黎微笑,但是笑意不达眼底。
跟以前那个开朗爱笑的人完全不一样了。
陆昭心疼于她的变化,可也知道这是她成长的必经之路。
“抱歉,边关战事紧张,我不得不直接把事情闹大。”陆昭道歉,她没有给黎黎适应的机会。
黎黎苦笑:“与昭姐姐何干?起事的不是你,贪污腐败的不是你,鱼肉百姓、杀人放火的更不是你。”
“你不牵连我有洛家的血脉,害死你的爹娘,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好了。”宁鸢打圆场,“都是姐妹,那都是上辈人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交心,只轮脾气秉性, 不论出身。”
三个人对视一眼,都笑了。
早饭过后,三个人聚在一起商量正事。
陆昭让曲莲拿了京都的地图过来:“可以将侯府一分为二,后半部分少说能容纳一百多人。”
“苏家、邱家、黄家,这三家的人这两日能下狱的都会下狱,被发配的也不会晚于后天离开,等他们走了,府邸也都能收拾出来。”
宁鸢指着苏家隔壁的一条街道:“这里都是苏家的产业,苏家都没了,这些也能收拾出来,临街的就弄成粥铺,房子就给难民居住。”
黎黎也指着一处自己眼熟的地方:“这里洛家的房子,但是当年被舅——洛静林送给我了,我那时候不喜欢周围有百姓居住,所以这一片都被买下来了。”
三个人用一个时辰商量出京都能征用的房屋,陆昭根据面积很快算了出来:“约莫能容纳三四万人了。”
“按照宁恕日前说的,能逃到京都的人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字了,倒是能兼顾过来。”
黎黎问道:“那逃不到京都的呢?”
“黎青不日就会下一道圣旨,让沿途的州府收留难民,等战事平定之后,但凡是救助过百姓的州府,都会减免税款。”
陆昭解释自己之前跟宁恕商议的方案:“从嘉定关开始设置防线,务必不能让安国人突破这个防线,不然京都就守不住了。”
黎黎不信:“安国就算休养生息了两年,可是他们国家就是附属国,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陆昭沉思:既然黎黎已经参与进来,再瞒她就没什么意思了。
不如和盘托出,让她知道彻底,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洛静林从泰山出事开始,就收集了边关的戍卫消息,全部送给了安国。”
“他还买通了守城的将领,勒令他们不战而降。”
黎黎听得握紧了自己的手:“他怎么能这样?”
那都是活生生的命!
就为了钱财,就为了死后带不走的权力,他居然用百姓的命来做筹码!
“亏我叫了他那么多年的舅舅和母后!”黎黎紧紧咬住自己的嘴唇。
她胸腔里憋着一股闷气,不知道该如何发泄。
宁鸢叹气:“白叫的不是你一个人,洛静林也是黎青的舅舅,他对黎青也没有手下留情。”
“还有太后,我记得小时候她虽然严格,但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狠心,现在她简直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了。”
眼看着氛围又开始往沉闷发展,陆昭赶紧转换话题:“房屋够住了,我们现在开始算粮食吧。”
黎黎嗯了一声,悄悄擦掉了眼角的泪水。
宁鸢和陆昭都当做没有看到。
黎黎率先说:“我今早已经让人去清点了我宫里各种能变卖的东西,全部送去商行了,他们核算之后的钱财都可以用来购买粮食。”
“我今早也去查了户部的造册,现在国库的粮食够十万人吃半个月,但是战事一起,不可能半个月就结束,所以,远远不够。”
她这两句话说完之后,陆昭对她刮目相看:“你什么时候让人去做的?”
黎黎低声道:“昨夜我听到嬷嬷给母后回话后,回去就让人准备了。”
“但其实更早——”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早在我那次听到你跟恕哥哥的话之后,我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我们的小公主长大了呀。”陆昭感叹的拍拍她的脑袋。
黎黎躲开她的手,跟她插科打诨:“别碰我的头,我以后长不高了你负责吗?”
陆昭笑死:“就算我不摸你,你也长不高了。”
生长激素都停止分泌了,骨龄也够了,她是真的不会再长高了。
黎黎觉得自己收到了侮辱,并且她有证据。
宁鸢问道:“我觉得除了房屋和粮食,药物也要跟得上,那些难民长途跋涉过来,老人和孩子难免会生病,这方面我不太懂,昭昭你准备了吗?”
陆昭挑眉:“从我开始学医的第一天,就已经让人慢慢收集常用的药物了。”
“虽然说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得到救治,但是绝对不会让人因为生病而死去。”
因为除了药,她还有个系统。
弄死了苏家和另外几个洛家的狗腿子之后,主线任务往前推了一大步。
所以系统奖励了她200个生命点。
救人,不成问题。
三个人用一个白天商量完了大部分的事情。
能安排下去的,也都全部安排好了——三个没有拖延症的人碰到一起,效率真是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