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风雪天气下的影响
明末逐鹿2025-07-28 17:303,134

  “传令,忠勇军主将贺锦,李岩继续喊话,采取攻心之战。”

  “忠武军各营人马,分兵围堵东西北三门,从现在起,我要一只飞鸟,都不得进出郑州城。”

  “火器营,火炮营在南门外摆开阵势,轮番对城头展开佯攻。”

  郑州城可不是中牟这样的县城,作为州城,又是一座战略要地。

  郑州城东西周长达到二十六里,南北也有十五里,城中拥有十万百姓。

  城墙高达三丈,城门都是精铁打造的闸门。

  城外还有护城河,这样的坚城,强攻的后果,必然会损失惨重。

  但若不拿下城池,就无法继续推进。

  好在韩烈并没有时间限制,既然郑州一时难以攻破,他也不着急。

  眼下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只要围困住城池,用不了多久,城中必须缺粮。

  到时候,这帮叛军,即便不降,也必然只能突围,亦或者困死城中活活饿死。

  洛阳方面虽然有叛军驻扎,但根据韩烈所掌握到情报,不过三万人马。

  现在他手握六万多人马,叛军三万人马要是敢来,他可是求之不得。

  正好一举歼灭他们,也省的攻城,这般费时费力。

  至于长安方向的李自成主力,韩烈倒是不担心。

  根据历史时间来判断,李自成拿下关中之中,将会迅速挥师北上延绥,固原,同时向山西方向进攻。

  到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的大军就会全面进入山西,一举攻下太原,大同,保定,宣府等重镇。

  也就是说,韩烈只要率军没有打下潼关,李自成估计都不会重视他,也不会改变攻打燕京的战略部署。

  十一月初六傍晚时分,郑州上空开始下起了大雪。

  这场大雪一下就是三天,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覆盖了黄河两岸。

  不单单洛阳,郑州,开封等地遭遇大雪的冰霜袭击,黄河北岸的怀庆府,以及山西行省的平阳府,泽州府,都遭到大雪袭击。

  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这样的极端天气,在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并不是罕见的气候。

  从明末万历中期开始,一直到大明灭亡,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大明遭遇了数百年难遇的极端天气。

  那就是冰寒与旱灾,而这就是所谓的天灾。

  也是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民为什么要造反?

  难道他们一开始就像当皇帝?

  还是他们吃饱了撑得?

  答案显然不是,他们是被逼的,因为吃不饱肚子,眼看活不下去,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那么他们为什么吃不饱肚子呢?

  是因为他们好吃懒惰吗?

  答案依旧不是,出身陕北的李自成,早年做过西北的驿卒,后来因为遭到裁撤,才回到老家米脂耕种为生。

  可是在他回到家乡前,陕北便发生了连年的干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由于朝廷处置不当,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还变相盘剥压寨百姓。

  没了活路的李自成,只得带着侄子李过,以及一帮穷苦百姓,加入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的造反队伍。

  这也是农民起义军的由来。

  虽然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些流民造反是叛贼,但在史书之上,李自成的形象无疑是正面的。

  他带领穷苦大众,反抗腐败的王朝,让百姓能够活下去,这显然是正义之举。

  即便是最好失败了,甚至因为他攻破燕京,灭亡了明王朝,引得建奴鞑子入关,致使满清奴役华夏百姓三百年。

  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依旧是历史上,反抗封建王朝专治压迫的一次壮举。

  此刻的郑州城外,面对大雪封路,气温骤降,韩烈帐下的兵马,也都退回到营寨之内避寒。

  好在韩烈手中有稳定的后勤补给线。

  通过黄河水路,马宁,陈万鼎,周明鉴率领的卫所兵马,以及民夫队伍,源源不断的把柴火,煤炭等取暖物资,送到了前线。

  尤其是棉衣布甲,更是在出征前夕,明军将士就装备齐了。

  为了保暖,护腿,棉鞋,皮革靴,棉手套也都分发到了每一个士卒手中。

  可即便如此,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之中,依旧有部分士卒冻伤。

  “侯爷,这天气实在太冷了,大雪也不知道何时会停下来,要不撤回中牟城,待大雪过后再做打算吧?”

  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忠武军副将王希贤,忠勇军副将贺锦,包括罗平安,崔定国等人,都陆续劝谏韩烈撤退。

  身披锦袍,坐在炭火炉前的韩烈,却是不为所动。

  双手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水杯,韩烈正色的说道。

  “风霜雨雪,这都是自然现象,难道因为一点苦难,就要放弃吗?”

  “如果现在撤退,我们之前七八天的围城举动,岂不是功亏一篑?”

  “现在天气确实寒冷,将士们也很困难。”

  “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我们的将士,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我相信足以克服眼前的困难。”

  “而且我也坚信,我们难,城中的敌人会更难。”

  “因为我们有稳定的后勤补给线,可城中的敌人呢?”

  “他们没有后勤,没有援军,在这样的天气下,他们必然比我们困难。”

  “大雪一旦停下,我们就组织人马,立刻攻城,定然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诸位此刻有没有想起,我们的前辈先贤,雪夜克蔡州的事情呢?”

  在韩烈的反问之下,帐下众将一时都陷入沉思。

  “侯爷,您的意思是,我们要趁着这场大雪,对郑州发起偷袭?”

  李岩见韩烈说起唐代李愬雪夜克蔡州之事,一时也有些心驰神往。

  李愬之名,虽然不显。

  他雪夜克蔡州一战,也确实不如李靖深夜突袭定襄的果决。

  也没有邓艾出奇制胜,偷渡阴平的智谋。

  更没有楚霸王釜底抽薪的迅猛霸气,以及兵仙韩信那般,出其不意暗渡陈仓的威名。

  但是李愬雪夜克蔡州这一战,在军事史上,绝对是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出其不意,智谋百出的一战。

  “李将军说的对,也不对。”韩烈看着李岩说了句,转头看向贺锦说道。

  “贺将军,我听闻你与马光玉是旧识,在如此危急情况下,作为老朋友,难道你不该与他叙叙旧?”

  面对韩烈突然投来的目光,贺锦心头咯噔一下,惶恐的起身拱手拜道。

  “侯爷明鉴,末将对于侯爷忠心耿耿,绝无背叛之心,更不敢与叛贼私通消息。”

  “贺将军的忠心,本候自然是知道的。”韩烈温和一笑,摆手示意他坐下。

  “不过本候现在希望你能够,派人与那马光玉好好联络一下。”

  “告知他我军遭受大雪严寒遭遇,将士们皆有返乡之心。”

  “顺便表达你想要回归闯王的心思,希望他能够开城迎接你的回归。”

  听到韩烈这么一说,贺锦愣在原地,有些迟疑不敢答应。

  因为他不知道韩烈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试探他。

  这要是试探,他这么答应,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侯爷,末将不敢啊,末将对您忠心耿耿,实在没有半点反叛之心。”

  贺锦这大半年来,以副总兵也就是副将身份,执掌忠勇军,在沂州的日子,过得也是安稳舒适。

  这可比他在叛军之中,流离颠沛的日子要强得多。

  在沂州期间,他可是挂了卫指挥使一职,这七八个月内,他在沂州足足娶了三房夫人。

  还都是二八少女,一个个不说娇艳如花,那也温婉尔雅,让他充分的感受到了啥叫家的温暖。

  尤其是二房夫人,如今更是有了三月身孕。

  贺锦可是找人把脉看过,说是一个儿子。

  想他他贺锦已经人到中年,前十几年身为一个叛贼,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行军的路上,哪里有过家?

  虽然途中抢过不少的妇女,可那都是一打仗就丢了,丝毫没有体会到半点温情。

  如今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了,他是真不想再过叛贼的生活啊。

  而且他也知道,韩烈对于他,一直都有防备,远不如李岩,任光荣他们那般信任。

  对此他也能够理解,毕竟他的名声不太好,为了活命,他可没有少投降过明军。

  可贺锦现在想说的是,那都是以前好哇。

  现在他只想老死沂州,守着家中的娇妻美妾,安稳的过完下半生。

  要不是韩烈军令,这次他出征他都不想来。

  看着贺锦这熊样,韩烈不满的瞪了他一眼,转头对李岩道。

  “这是你来负责,以贺锦的名义,今晚就给城中射入密信,看看能否取得马光玉信任。”

  “若是能够取信于他,让他主动打开城门,迎接你们入城,当可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李岩起初也以为,韩烈有试探贺锦之意。

  但现在见韩烈说的认真,他自是不再迟疑。

  “请侯爷放心,末将这就去安排。”

  韩烈为什么不一到郑州,就让贺锦诈降?

  自然是有道理的,毕竟当时明军势大,兵强马壮,那个时候让贺锦诈降,这不是把人家当傻子嘛。

  但现在久攻不下,又遇上极端的冰雪天气,明军宿营城外,表面看起来,已然处于弱势。

  这个时候,贺锦这么一个反复性格的人,表示要投降,重归大顺军。

  马光玉即便有怀疑,也定然会与贺锦沟通联系,以确定贺锦的心意。

继续阅读:第149章 贺锦诈降,马光玉开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