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两蹶名王,封赏将士
明末逐鹿2025-07-29 11:203,443

  “敌将已死,随我杀啊!”

  一枪刺死耿仲明的韩烈,抽抢劈下耿仲明鲜活的脑袋,举枪高举过头顶,扬声发出一声呐喊。

  左右众将士见到这一幕,无不是士气振奋,人人高喊着:“杀!杀!杀!”

  反观敌阵之中的清军士卒,则是人人骇然。

  原本就士气不振,战斗力不足的清军人马,顿时四散而走,再也没有了反抗之力。

  军阵后方镇国公巴布泰,打马奔逃途中,因为马失前蹄,跌落马背,被后面拥挤上来的士卒,骑着的战马活活践踏而死。

  三千多人马,尽数被韩烈下令斩杀殆尽。

  只有耿仲裕在站前,换了一身百姓的衣服,悄悄从镇子后方溜了出去,得以留下一条小命。

  战斗结束,追赶了一夜的韩烈,也是人困马乏,只得进驻镇子内歇脚。

  “斥候营的人可跟上来了?”进入镇子不久,罗平安率领的大队人马接应而来。

  韩烈见到他到来,扬声询问了一句。

  “回大将军,斥候营的百户范忠带队在军中。”

  “长林,传我军令,让他带队搜索敌情,一有发现,立即来报。”

  听到罗平安的回答,韩烈当即吩咐了陈长林一声。

  长清镇距离济南城,有一百多里,位于黄河边上,镇子外就是黄河渡口。

  战斗结束之后,韩烈派陈德率队询问过俘虏。

  得到的答案是,码头上的船只,都已经被清军早就征调走了,所以尼堪他们,并没有成功渡河。

  所以韩烈猜测,尼堪率领先行突围离去的八旗骑兵,现在肯定往上游的平阴,东平州去了。

  眼下平阴县和东平州,包括甄诚和东明城,都还在清军掌控之中。

  尼堪肯定是逃往这几个地方去了。

  现在的情况,虽然风雪停了,但天寒地冻,将士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根本无法连续作战。

  所以韩烈也只能选择在长清镇县休整,等候前方的消息,以及后方人马的到来。

  就这样过了一天,次日一早崔定国,张国柱,王遵坦率领万骑军,从济南城赶到了长清镇。

  这时斥候营百户范忠,率领的斥候经过一天的奔波,也从前线送来了最新消息。

  “启禀大将军,突围的建奴人马,昨天午后就过了东平州,这会估计已经进入甄城。”

  “好快的速度,看来追之不及了。”

  得知突围尼堪所部骑兵,现在抵达数百里外的甄城,韩烈便知道,这个时候追过去也来不及。

  虽然有些惋惜,但韩烈并没有太过遗憾。

  这两个月来,山东战事顺利,不可谓大捷。

  青州,莱芜两战,阵斩建奴屯齐,尚善两大贝子,还生擒了孔有德,如今又斩了耿仲明,收复济南城。

  总计歼灭清军人数高达八万人马,虽然其中有过半是投降的明军,但这份战绩,足以让名声在外的韩烈,更加威扬四海。

  怀顺王耿仲明,恭顺王孔有德,虽然是叛徒大汉奸,但却算得上是天下闻名的名王了。

  如今这两人在山东战场上,先后折在韩烈手中,一人被擒,一人被杀,皆出自韩烈之手。

  两蹶名王的战绩,必然震动天下。

  黄河北岸东昌府治所聊城。

  招抚大学士洪承畴,率领的五万援军,于十二月十三日进驻聊城。

  因为黄河两岸遭遇百年难遇的大风雪,洪承畴进入聊城之后,只得暂时驻扎在城中。

  同时派出探马,前往济南府打探情况。

  然而,派出的探马仅仅过去两天,不但回到聊城,还把尼堪,谭泰一行人马带了回来。

  见到尼堪贝勒,都统谭泰,梅勒章京喀喀木,巴山等一众女真贵族将领。

  个个狼狈不堪,面容憔悴的模样,洪承畴心中虽然猜测到他们吃了败仗。

  可看到这些人凄惨样子,他还是颇感震惊和意外。

  “尼堪贝勒,先进府衙沐浴更衣,我已经备下酒菜,稍后再叙。”

  没有过多寒暄,洪承畴恭敬的把众人迎接进了府衙。

  又安排手下人将领,把同行的几千人马,带回城内营地安顿。

  沐浴更衣过后,尼堪和谭泰总算恢复了一些精神头。

  坐在暖房内,喝着烧酒,吃着菜肴的尼堪,这才缓缓说道。

  “洪大人,你来了就好啊,济南一战,我军再一次惨败,怀顺王耿仲明战死沙场,镇国公巴布泰,还有归顺我大金的那帮官吏。”

  “尽数落入了明军手中,死伤数万将士,我尼堪无颜回朝啊。”

  尼堪叹了口气,这一战对于他来说,着实是从未有过的大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贝勒爷不必伤感。”

  洪承畴举杯敬了对方一杯,安慰了尼堪一句说道。

  “贝勒爷在济南城拖住了明军半个月,也算是一场胜利。”

  “据我接到的消息,豫亲王多铎率军,于日前已经攻下潼关,潼关守将马侍尧率部归顺了我大金国。”

  “英亲王阿济格率领的北路人马,也攻克了榆林,延安,绥德等陕北重镇。”

  “相信用不了多久,二位亲王就可以拿下长安。”

  “关中素来是龙兴之地,长安,洛阳克定,就是中原王朝覆灭之时。”

  “本官这次奉命南下,就是稳定河北,河南局势,为我大金国,牵制山东明军,为南征做好准备。”

  “贝勒爷,咱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还多着。”

  “等风雪结束,咱们以东昌府为中心,着手布控濮州,开封,德州防务,牵制明军渡河和西进。”

  “相信用不了几个月,一旦关中,豫亲王和英亲王两路大军,分头并进,足以横扫湖广和江南。”

  “我大金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洪承畴向来口才了得,多尔衮都对他能力赞赏有嘉,更何况尼堪这种半吊子文武皆通的将领。

  “洪大人说的是,你现在是招抚大学士,兵部尚书,我等自当协助大人行事。”

  尼堪贝勒虽然一开始,对洪承畴这样的投降官吏颇为看不起。

  但随着洪承畴先后受到皇台极和多尔衮的重用,他也渐渐摆正了心态,对洪承畴这种能力突出的降臣,心生了一些敬服之情。

  此次洪承畴率领救援五万人马,主要兵力还是汉军旗人马。

  其中有汉军正黄旗旗主巴颜,此人是明末降将李永芳之子,他的母亲是饶余贝勒阿巴泰之女。

  其次是昂邦章京佟养性,还有汉军镶黄旗都统刘之源。

  巴颜,佟养性,刘之源这些人,虽然都有汉人血统,但本质上与建奴女真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因为这帮人,从小都是在辽东长大,父辈就与女真联姻结亲,从而产生了血缘上的纽带。

  “洪大人,如今大雪封路,天寒地冻,年关将近,汉人崇尚年节团圆庆祝,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巩固防御的好时机。”

  在招待尼堪的宴会上,刘之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议道。

  “末将请缨率军一万,前往开封驻防。”

  “刘都统愿意前往,自是再好不过。”

  洪承畴对于这位汉人包衣奴才出身的大金将领,却是颇为欣赏,在他看来刘之源绝对是文武双全的一代战将。

  “只是本官认为,明军下一步战略进攻点,必然会在开封。”

  “反之,北岸因为黄河天险在,明军不会轻易渡河。”

  “故我认为你可以进驻开封,但重心应该放在郑州。”

  “开封城三面都是平原,仅靠黄河,易攻难守,远不如郑州易于防守。”

  洪承畴在大明为官时期,可是担任过三边总督的要职,在中原地区围剿过李自成数年。

  在他看来,经历了多次被黄河淹没的开封,军事防守地位,远不如郑州城。

  “我可以调拨两万人,你立即赶往郑州驻防,开封可以驻军三千,用作前哨作用。”

  “进驻郑州之后,刘都统你除了加强郑州防务外,可以招抚地方叛军豪强,招降纳叛,物尽其用,对于归顺归降文武官吏,可以许诺封赏。”

  “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先把兵马拉起来,以壮声势。”

  作为招抚大学士,深谙人心的洪承畴,自是明白招降纳叛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封赏,拉拢和收买人心。

  说罢洪承畴又看向下首而坐的启心郎宁古里,以及副都统陈锦二人说道。

  “宁古里你为河南巡抚,陈副都统你协助刘都统,明早统兵从延津渡河,你三人全面主持河南军政事务。”

  “喳!”三人一弹衣袖,躬身拜道。

  正如洪承畴,刘之源所料,韩烈这个时候,确实因为风雪天气,加上年关将近,而没有继续向北用兵。

  从长清回到济南城的韩烈,第一时间去祭拜了战死的米继宗。

  “徐参军,以我名义上书,为米继宗请功,追封他为济阳伯,门荫子孙。”

  当着三军将领的面,韩烈面色严肃的说道。

  “米继宗为国而战,虽死犹荣,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理应厚葬,把擒获的刘光斗,左懋泰等汉奸走狗,尽数押到墓地,斩首殉葬,告慰英灵。”

  “王进朝将军献城有功,向朝廷表功,加授总兵衔,出任神机军前营主将。”

  “邵刚,秦光福诸将加授参将衔,邵刚出任山东都司佥事,秦光福担任神机军前营副将。”

  “王辅臣首倡义举,杀敌有功,授予亲卫营千户一职。”

  “帐下邵苓芝,李师膺,白光勇等人,授予亲卫营百户之职。”

  在了解到献城之功,是王进朝和王辅臣父子,以及二人帐下将领和勇士时,韩烈在召见了众人之后。

  确定了王辅臣就是那个马鹞子,历史上的名将后,韩烈不由对其另眼相看,决定先把他留在帐下历练一番。

  韩烈的封赏,属于口头封赏,具体的封赏肯定要朝廷和吏部文书任命。

  但如今韩烈手握山东兵马大权,这样的封赏实际也就是走个过程。

  随后,韩烈让参军府的徐作霖,刘楗,李之芳等人,起草了封赏奏疏,并正式向朝廷推荐袁枢担任山东巡抚。

  宋枚担任左布政使,越其杰担任右布政使,邓藩锡担任按察使,黄得功担任山东都司总兵。

  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为了控制山东,凤阳,漕运三镇军政大权。

  韩烈一并上书朝廷,要求废除漕运总督和凤阳总督官职,改任陈潜夫担任凤阳巡抚,越其杰为淮扬巡抚。

继续阅读:第335章 朝堂之争,三大派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