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收编骑兵,兖州军情
明末逐鹿2025-07-29 11:582,379

  莱芜城中一战,随着孔有德被生擒,尚善贝子被韩烈所杀,清军很快便彻底溃败。

  经过一夜的追击,到黎明时分,战斗全面结束。

  一场大火,虽然少了半个莱芜城,但也助韩烈全歼了两万清军人马。

  其中汉奸走狗孔有德被生擒,俘虏投降了一万三千余人。

  葬身火海和被杀的敌人,高达七千人。

  而韩烈率领参战的神机军,死伤不过五百余人。

  不过,万骑军在城外与蒙古骑兵交战之际,却付出了两千六百人的伤亡。

  可见这支蒙古骑兵的强悍和勇猛。

  看到战报时,韩烈也是难掩怒色的低吼道。

  “老崔,传我命令,把那些俘虏的蒙古人都杀了,为死难得将士报仇。”

  “大将军,末将认为,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普通士卒只是听令行事,罪不至死。”

  “如今我万骑军死伤两千多人,俘虏和投降的三千蒙古士卒,末将以为可以收编他们。”

  “把他们编入我们万骑军,补充我军损失。”

  “让他们以罪军身份,戴罪立功,只要我们效忠我们,就可以正常升迁和封赏。”

  “如此,不但这些蒙古骑兵,还有投降俘虏的汉军旗人马,必然会归心我们。”

  “只要诛杀了他们首恶将领,同时释放一些宗族部落士卒,释放我们的善意。”

  “到时候即便是蒙古大草原上的部落,也会知道大将军的仁义。”

  崔定国虽然心痛帐下士卒的伤亡,但这几年跟随韩烈左右,身为主将的他,经过一番刻苦学习和历练之后。

  现在的崔定国,用非‘吴下阿蒙’来形容,也绝对不为过。

  时年四十一岁的崔定国,十五岁便以世袭军户,在辽东充当边军千总。

  一路做到辽东参将,经历了辽东袁崇焕,洪承畴等多位总督时代。

  甚至一度背叛投降了建奴保命,要不是兖州一战,被韩烈打败重新回归大明,现在他要么已经化为黄土,要么也还是一名汉奸走狗。

  这几年跟随韩烈,虽然深受信任和重用。

  可帐下张国柱,王遵坦,陈德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优秀,让他也是深感压力。

  论起冲锋陷阵,斩将搴旗,他不如张国柱。

  论起家学知识,文韬武略,他不如王遵坦。

  论起带兵打仗,指挥若定,他不如陈德。

  他这个万骑军主将,似乎成了摆设,仅仅依靠着韩烈的信任,才坐上这个位置。

  这十个月来,崔定国一直在发奋学习,为的就是能够安心坐在万骑军主将的位置上,以报答韩烈的知遇之恩。

  通过自己的努力,崔定国虽然各个方面,依旧无法与张国柱,王遵坦,陈德三人相比。

  但是他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为臣下者,首在忠诚,贵在有自知之明。

  对韩烈绝对忠诚,一心为韩烈分忧解难,这就是制胜法宝。

  其次,不抓权,放任张国柱等人,负责手中事务,做个不抢功,不争权的吉祥物。

  不得不说崔定国这番做派,不但深受韩烈器重,也让张国柱众人,打从心底敬重。

  此刻,崔定国提出收编收降俘虏的兵马提议,也是设身处地的替韩烈着想。

  韩烈心疼帐下将士的死伤,出于感情和愤怒的情绪,要是把这三千多骑兵俘虏杀了。

  痛快是痛快了,但付出的代价,显然要比收编这些骑兵更大。

  培养训练一个普通的步卒,三个月时间足够。

  相反要培养一个精锐骑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想要达到骑射的标准,需要的时间需要更长。

  眼下万骑军折损两千多人,已经属于伤筋动骨,要是重新补充新兵,即便是从各军之中挑选有骑马经验的士兵。

  也得几个月时间训练才能发挥战斗力。

  反之,收编这些俘虏骑兵,十天半月就可以恢复战斗力。

  另外还有那八千多汉军旗俘虏,他们当中也有不少骑兵,把这些人收编之后,万骑军的实力不但不会减弱,还会迅速增强。

  要知道在青州城下一战,韩烈就缴获了五千匹战马,今天莱芜一战,又缴获了九千多匹战马。

  有战马,有兵源,万骑军的兵力,不但可以迅速扩编,还可以快速提高战斗力。

  所以无论从任何方面考虑,这些俘虏都不能杀。

  “主公,崔将军所言有理,骑兵是宝贵的资源,收编比杀了更有意义。”

  “我大明与建奴鞑子,虽然有血海深仇,但与蒙古人,辽东汉人,已然是同宗同源。”

  “想先帝在位时,重用的虎大威,猛如虎等名将,无不是蒙古出身。”

  徐作肃也在一旁,立即劝谏道。

  李之芳,刘楗也纷纷附和。

  见大家意见一致,冷静下来的韩烈,想想也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

  点了点头的他,遂笑道:“诸位所言有理,那就这么办。”

  “老崔,收编之事就交给你了。”

  “徐参军,城中安顿百姓事务,你们参军府要立即肩护起来。”

  崔定国和徐作肃闻言,高兴的拜道。

  “大将军、主公英明,我等拜服。”

  军中将领习惯性称呼韩烈为大将军,参军府的参军们,则喜欢称呼韩烈为主公,以家臣自居,也更为亲近。

  时间退回到十一月三日,也就是七天前,韩烈率军发起青州城外之战时。

  兖州城下,满清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率领的十万大军,团团围攻兖州之际。

  朝廷一封军令传达,立即改变了多铎的战略部署。

  “尼堪,博洛,叶臣,谭泰听令。”

  “圣上和摄政王有旨意传达,英亲王(阿济格)进攻关中受挫,怀庆总兵两万人马,覆灭于怀庆府。”

  “圣上与摄政王,以及诸位辅政大臣决议,让本王率领主力立即进入开封,沿黄河进军洛阳,潼关。”

  “配合英亲王先取关中,歼灭闯贼李自成。”

  年轻的多铎,端坐在大帐的虎皮席子上,头戴着暖帽,身穿蟒服的他,目光炯炯,俊朗的脸庞,虽然有些黝黑,却依旧掩盖不了他的英气。

  时年仅有三十岁的多铎,作为老奴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阿济格一母同胞的兄弟。

  这兄弟三如今已经成为满清大金国,最有权势的亲王。

  “尼堪,谭泰,你二人各率领镶红旗,正黄旗一个甲喇的骑兵,以及收降的山东都司马宁帐下人马。”

  “我将亲率主力人马,立即向河南,陕西进发。”

  “大军离开之后,你二人继续佯攻兖州,全权负责山东的战事,孔有德,耿仲明各部由你二人节制。”

  “如有违抗军令者,可先斩后奏。”

  面色严峻,目光凌厉的多铎,声音慷锵有力。

  帐下的尼堪,博洛,谭泰,叶臣四人闻言,连忙起身,一弹衣袖躬身应道。

  “喳!”

  为了不引起兖州城内明军的警觉,多铎率领的七万大军,在夜里悄悄撤离而去。

  同时,尼堪和谭泰二人,为了虚张声势,第二天一早,又让昨夜悄悄离营的马宁,率领兵马大张旗鼓,进驻城外大营。

  营造出一副热闹景象,以及不断有援军入营的假象。

继续阅读:第322章 贝勒尼堪,一日三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