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刀下留人!”
飞马而来的韩烈,手中长枪挑着一颗人头,赫然是杨捷的上司刘光弼。
此时的刘光弼那颗脑袋,面目犹自鲜活如常,宛若身前,只是滴血的脖颈,看起来颇为瘆人。
原来就在刚才,韩烈在军阵之中,与刘光弼相撞,二人交战之下,韩烈一枪结果了这厮,顺势砍了他的脑袋。
回头之际,见到王辅臣与杨捷,缠斗了十几个回合,这让他不由对杨捷,产生了几分爱才之心。
王辅臣的刀法和战斗力,韩烈可是亲手领教过。
即便是韩烈,没有五十个回合,也难以打败王辅臣。
至于韩烈帐下众将,能够与王辅臣厮杀,不分上下的将领,仅有张国柱一人。
余者如陈德,柏永馥包括李岩,单打独斗都不是其对手。
杨捷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这般年纪,一手枪法精妙,能够与王辅臣缠斗,足见此人是员猛将。
故而韩烈见到王辅臣要斩杀对方,遂策马冲了过来,扬声阻止了王辅臣下杀手。
“大将军,此贼暗箭伤人,留之何用?”
王辅臣手中大刀,几乎是从杨捷脖子上落下,刀锋擦过对方肌肤插入了泥土之中。
虽然口中这般争辩着了一句,但王辅臣对于韩烈的命令,却是不敢违背。
“吁!”
韩烈扯住战马,手中长枪一抖,强忍上挑着刘光弼人头,滚落在杨捷左侧脑袋边。
而他的右侧脑袋边上,则是王辅臣那冒着寒气大刀。
“吾乃征虏大将军韩烈,汝若愿意归顺朝廷,本将军赦你无罪。”
杨捷父辈都是大明边将,而且都是为朝廷征战而死。
若说他对大明朝廷没有忠诚,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父亲,叔父还有多名族中子弟,都战死在辽东战场上,从小又接受父亲教导,忠心爱国的他。
岂能对大明没有感情?
只是这些年来,家族子弟尽数为国捐躯而死,而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门荫。
加上之前在山海关时,得知崇祯自缢,大明亡了。
他这才跟着吴三桂归降了建奴。
如今面对韩烈的招降,以及生死抉择,杨捷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要么死,要么重新回归朝廷。
说实在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现在杨家败落,他的族人基本死伤殆尽,他在山海关的住处,虽有妻妾三人。
但仅有一个女儿,像他如今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投降了也没有人关注他。
自然也不会连累家人,故而他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罪将杨捷愿意归顺朝廷,为大将军效力。”
年轻的杨捷,自从父亲杨国栋,叔父战死杨国柱战死后,就一直渴望建功立业,重振家风。
这也是他忍辱偷生,哪怕是在建奴军中,也敢打敢拼的原因。
如今算起来,加入建奴朝廷,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建奴朝廷对他也并不重视。
毕竟他在辽东投降时,不过辽东巡抚抚标营的游击将军,而且还是靠门荫获得游击官职。
像他这样的游击将军,吴三桂投降之时,带领的关宁铁骑,以及辽东各镇明军,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加上他又不是吴三桂的心腹,故而并没有获得重视。
若不是马国柱在收编汉军之时,发现他武艺不凡,把他留在了帐下,他这会早不知道分配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因为马国柱的知遇之恩,故而才有了今日,他拼死留下殿后,为马国柱撤离拼命的原因。
如今马国柱逃窜而去,刘光弼被杀,他也被生擒。
杨捷自认为恩情也算是还完了。
眼下要是能够活下来,得到韩烈的器重,他自然是非常乐意。
要知道这几个月来,他在多铎的大军中,可是没少听到韩烈的事迹。
两蹶名王,斩杀了孔有德,耿仲明,还击杀了固山贝子屯齐和尚善,打的固山贝勒尼堪抱头鼠窜。
这样的英雄人物,杨捷若是不崇拜,那就不配作为一个武将了。
事实上王辅臣和他手下的这帮兄弟,邵苓芝,李师膺,白光勇等人,之所以甘心为韩烈卖命。
开始也是崇拜韩烈的赫赫战功,后来在见识到韩烈惊人的武艺时,这帮小将更是把韩烈视作神明一般,敬佩的五体投地。
“带上你身边的头颅,随我入城,招降城中顽抗敌兵去。”
韩烈倒也不怕杨捷诈降,以对方的武艺,在他的亲卫扈从下,对方无论是想要刺杀他,或者逃跑都不可能。
随着尼堪和马国柱,率领本部骑兵,从北门突围逃往考城方向而去。
曹州城内被丢下的一万七千建奴人马,在韩烈率领的各军攻击下,加上杨捷的招降,这支人马尽数被歼灭。
女真将领和讬,雅布堪等八旗将领,包括汉军都统马进宝等为首的建奴将领尽数被杀。
“凡是建奴鞑子,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原明军士卒,愿意归降的,可甄别收编,补充损失。”
“辽东户籍和蒙古士卒,先行关押,押往东平城,接受改造之后,再进行安置。”
战斗结束,韩烈对于城中的一万三千名俘虏,区别进行了对待。
“大将军,一共两千三百二十三名建奴鞑子,尽数被处决。”
负责处决的罗平安,倒是没有丝毫手软。
“把尸体尽数挂在城墙之上,用这些建奴的血液,在城墙之上写上血字,凡是建奴鞑子,入我大明境内者,杀无赦!”
韩烈大手一挥,罗平安拱手而退。
“大将军,我部收编了五千精壮,都是我河北,山西各地明军,通过甄别和讯问,他们都表示愿意归附我军。”
随后张国柱,王遵坦二人,分别向韩烈进行了汇报。
“另外有蒙古八旗士卒三千余人,辽东投降的汉人三千余人,这些人全部收押完毕。”
“此战,我军缴获战马七千八百余匹,其余兵器甲胄暂时无算。”
听完二人的汇报,站在南门城楼上的韩烈,看了眼站在一旁耷拉着脑袋的田忠,以及受伤昏迷不醒李俊义。
“田忠,你把忠勇军的人马带回东平,李俊义好生照顾,还有那些俘虏,都押回去。”
“转告李岩,部队损伤,从这些俘虏之中补充。”
“现在你部立即出发吧。”
这一次围歼战,原本算得上大胜。
韩烈率领的神机军,神武军,万骑军一部,死伤仅有千余人。
但因为田忠指挥不力,李俊义所部遭到尼堪,马国柱所部冲击,两营人马死伤了五千余人。
从而导致战果受到严重影响。
要不是看在李俊义重伤的份上,加上最后大获全胜,韩烈定然要严惩二人。
“谢大将军宽恕。”田忠闻言,也不由松了口气。
田忠带着人马退出城后,韩烈这才对张国柱和王遵坦二人道。
“收编的五千俘虏,挑选一批善于骑射的士卒,编入万骑军,人数不限,但必须精于骑射。”
韩烈严肃的看着二人补充了一句,紧接着又看向王辅臣和杨捷道。
“他们挑剩下的人,编入亲卫营。”
“从今日起,王辅臣,杨捷你二人担任亲卫营参将,负责亲卫营护卫事务。”
“末将等遵命。”听到韩烈的指示,几人纷纷恭敬的应道。
王辅臣和杨捷二人,更是面露喜色。
亲卫营参将一职,不但是重要的升迁,也是韩烈的信任和肯定。
王辅臣之前在义父王进朝跟前效力,并没有实职官阶。
得到韩烈赏识出任五品千户,如今短短几个月,又升任三品参将,这可是火箭升迁,已经与他义父平职了。
杨捷也是心潮澎湃,面露激动之色。
要知道他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从军十年,通过父辈门荫,才升任游击将军,如今已经有四年之久未能升迁。
如今刚刚归顺,就被提拔为参将,直接升了一阶,这如何不让他感动和惊喜?
“大家都去忙吧,今晚在城中休整,明早我们继续撤回羊山湖沼泽地隐伏。”
部署完手头事务,韩烈挥退众将,单独对郭虎吩咐道。
“你去俘虏营,想办法释放几个俘虏出去,让他认为自己是逃出去的,我需要他们把曹州的战况送回兖州。”
“另外,密切监视兖州和考城的建奴兵马动静,随时向我汇报。”
“卑职这就去办。”郭虎心领神会,拱手而退。
从曹州北门突围而出的尼堪,与马国柱一口气跑到考城境内,这才停下脚步。
“马大人,我军大败,这事得想办法通知豫亲王。”
尼堪三天前出发时有多意气风发,此刻的他就有多狼狈。
今早曹州城下一战,两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
要不是马国柱见机得快,让他率军第一时间冲出了曹州,此刻他的小命,怕是交代了在了城中。
“贝勒爷,马上就到考城了,先回城再安排细作密探前去报信。”
“现在我们军中没有斥候,派出去的人未必能够顺利通过曹州。”
马国柱想到自己这段时日来,好不容易看中的刘光弼,杨捷两员大将,也折在了曹州,心情也是颇为沉重。
留守在考城的满洲正黄旗副都统车赫图,以及汉军正白旗参领宜永贵,听到城门来报,得知尼堪和马国柱一行人败退而归时。
二人都不由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豫亲王多铎全军覆灭了呢。
直到见到尼堪和马国柱,了解了事情经过,车赫图和宜永贵,这才松了口气。
“立即派人向郑州的洪承畴和谭泰汇报情况,还有派人询问睢阳的刘之源,陈锦,睢阳战况如何?”
“我们在曹州遇到的明军,至少有四五万之众,而且战斗力十分强大,我怀疑这支人马才是明军主力。”
“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有可能是豫亲王……”
马国柱的话说到这里,却没敢说下去。
因为这事实在过于惊骇,豫亲王多铎可不是孔有德和耿仲明,他要是战死沙场,摄政王多尔衮定然会爆发雷霆之怒。
其次,他们几十万人马,布置在归德府和开封府三百里战线上,精心部署算计,最后反被明军所算计。
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