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将军韩烈驾到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63,338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凌晨。

  南都洪武门内,太庙门口御街之上,满朝文武官员,盛装出席,御道两旁提督大校场总兵官刘肇基,副总兵贺大成。

  率领三千甲士,值守洪武门两侧。

  随着洪武门鼓楼上,三声钟声响起。

  凤阳总督马士英,魏国公徐允爵,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诚意伯,操江提督刘孔昭等一众文武百官。

  簇拥着身穿蟒服的福王朱由崧,缓缓走向太庙大门。

  这一刻的马士英的脸上,虽然庄严严肃,可内心却充满了狂喜。

  今日的登基大典结束,他将成为大明的内阁首辅,执掌朝政大权。

  同样,徐允爵,韩赞周等人,也会获得更多的封赏。

  跟着队伍之中的丁魁楚,看着前方的人群,很快他便发现一个问题。

  “为何史可法,吕大器,张国维这些人,都不在队伍之中?”

  发现几人不在队伍的丁魁楚,连忙转头看向侄子丁启睿问道。

  这会丁启睿同样还在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根据他马士英的承诺,他当上内阁首辅后,丁启睿会获得六部尚书其中一个位置,并且随后会升任内阁大学士。

  “史可法和吕大器据说生病,休暮了。”

  “张国维负责今日城防,统筹全城防务,不在队伍之中,有什么奇怪吗?”

  丁启睿一脸不以为意的笑道。

  跟在一旁的阮大铖也附和道:“史可法不来不是正好吗?这家伙身居要职,碍眼的很啊。”

  “至于吕大器,不过是高弘图的走狗,陛下登基之后,必须把这条老狗贬黜出京。”

  听着这两人一唱一和的花,丁魁楚不满的瞪了二人一眼。

  “竖子不足为谋也。”丁魁楚显然要比这两个人聪明的多,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朝中大臣不到场,这问题难道不严重?

  而且丁魁楚与马士英合谋,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入朝为相,他自始至终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放。

  因为在他看来,即便福王登基,朝堂之上,必然会有一番争斗。

  所以他向马士英的要求只有一个,要么去两广担任总督,要么去云贵担任巡抚。

  “恭请福王进太庙,向太祖皇帝敬香,百官跪……”

  负责主持大礼议的人,自然是礼部尚书王铎。

  登基大典,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虽然这次拥戴福王登基之事,颇为匆忙。

  但一些该有的礼仪制度,依旧不能荒废。

  其中这第一项,祭祀太庙,向太祖皇帝宗庙祭拜,宣读祭文,禀明登基事由,是不可少的程序。

  队伍一侧的人群之中,钱谦益,吴伟业等东林一派的人。

  这会跪在队伍之中,表情虽然肃穆,可大家的目光,却时不时看向上元门方向。

  “牧斋,你说那位大将军,能不能赶在登基大礼结束前赶到?”

  吴伟业有些忐忑的低声看了眼,跪在自己身边的钱谦益。

  “今日张国维奉命接管了上元门,中山门,史可法,吕大器亲自去了燕子矶迎候。”

  “此事断然不会出现差错,咱们就安心等待吧。”

  钱谦益前天夜里,被高弘图连夜叫到府邸。

  得知太子抵达济州,镇国大将军韩烈,已经打通淮北通道,随时可以护送太子入京的消息时,他除了震惊外,就是窃喜。

  福王朱由崧登基?

  他们东林集团的士族们是不满意的,也是不支持的。

  所以,当高弘图一提出,要在登基当天,召集群臣反对福王登基,拥护太子入朝登基时,他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

  这两天他已经联络了在朝的门生故吏,以及可以信任的东林集团的官吏,还有江南的士族,准备只等韩烈到来,就一起发力。

  把福王推下台,让马士英,阮大铖这帮阉党,尽数治罪。

  祭祀大礼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略显肥胖的福王朱由崧,虽然没有他父亲老福王朱常洵那样肥胖。

  但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小两百斤的体重,加上养尊处优惯了。

  这让跪在地上的朱由崧,宣读着祭文的时候,也是昏昏沉沉,额头上的汗珠,不断地滴落。

  四月中旬已经进入夏季,太阳底下跪在地上,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件不小的考验。

  “殿下,大臣们都看着呢,却不可失了礼仪。”跪在他身后的凤阳留守太监卢九德,见朱由崧疲惫不堪的模样。

  担心他会栽倒在地的卢九德,只得不断地提醒着朱由崧。

  马士英见状,也连忙示意小太监,把黄伞盖挡在朱由崧身后,为他遮蔽太阳。

  朱由崧虽然有些胖,本来也不该这么虚。

  但这些天来,在东宫居住的他,好不容易掌握了权势。

  那可是夜夜笙歌,昨夜还与宫女们荒唐了大半夜,又一大早起床,这会脚步还轻浮,眼皮浮肿。

  这货说白了就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庸之徒。

  马士英扶持他上位,也是看中了他昏庸。

  历史证明,明末不是没有守成之主,监国鲁王朱以派,唐王隆武帝朱聿键,桂王永历帝朱由榔。

  虽然这三个人,算不上什么明君,但显然都比朱由崧更合适做这个皇帝。

  崇祯自缢之后,南京朝堂这些人,要是扶持这三个人其中一个继位,南明也许不至于灭亡的这么快。

  上元门门外,距离长江码头三十里外的燕子矶码头。

  在南都城内,太庙祭祀大典开始之际,长江之上,一艘艘苍山船,乘风破浪,出现在江面之上。

  燕子矶码头上,迎候的史可法,吕大器二人,在张国维派遣的一队军士护送下,早早控制住了码头。

  “来了……”

  码头之上,翘首以盼的吕大器,见到风浪之中,出现的船只雏形时,忍不住惊喜的抬手指向了江面。

  很快,江面之上,二百多艘大小船只,缓缓在码头靠岸。

  “崔总兵,集合人马,列队上岸。”

  船头之上的韩烈扬声吩咐一声,这才在李牟率领的亲卫营护卫下,与并肩而战的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范景文,以及户部尚书倪元璐,走下了甲板。

  “范阁老,倪尚书……”码头上的史可法,虽然第一眼就看到了,银甲白袍的韩烈。

  但他却第一时间迎向了范景文和倪元璐。

  倒不是史可法有意怠慢韩烈,而是范景文与倪元璐,与他更熟悉。

  当然,文官出身的史可法,内心之中对于韩烈这个武将,还保持着一份文官的独有高傲。

  史可法与倪元璐私交甚笃,对范景文也是向来崇敬。

  “史尚书,这位镇国大将军,长平侯,太子少保,山东提督韩公,讳名烈,字庆之。”

  面对史可法的行礼,范景文避让之余,拱手向史可法介绍了正中而站的韩烈。

  史可法惊愣之余,倪元璐也一脸恭敬的作揖道。

  “宪之,大将军当面,岂可怠慢?”

  面对自己敬重的两位当朝大臣,知交好友,都发自内心对韩烈的尊敬。

  史可法这才幡然醒悟,眼前这位年轻的就像自己子侄辈的英武青年,才是他们当中的领头羊。

  “下官南都兵部尚书史可法,拜见大将军,失礼之处,还望大将军海涵。”

  史可法是南都兵部尚书,品阶实际并不低,这可是正二品的官阶。

  最重要的是史可法如今才四十二岁,在满朝文武官吏之中,史可法也属于绝对的少壮派。

  可面对二十出头,却官居正一品,封候拜将的韩烈,史可法也不由有些惊羡。

  “卑职南都兵部右侍郎吕大器,参见大将军!”

  在史可法行礼之际,吕大器心中激动躬身作揖拜道。

  史可法身上多少保持着一些士大夫的气节,但在吕大器眼中,韩烈显然是奇货可居。

  这样一个手握兵权的将领,必然是朝中未来的掌权人。

  如果能够抱上这条大腿,接下来飞黄腾达,必然是指日可待。

  “史尚书,吕侍郎不必多礼。”

  韩烈作揖还礼之余,目光从二人身上掠过,这二人都是朝中重臣,也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尤其是史可法,坚守扬州,为国死战,捐躯赴难。

  这份气节,就足以让世人铭记。

  值得一提的是,史可法是东林人,而明亡东林集团显然要负责任,但这并不代表,东林一派的官吏,就都是贪官污吏,昏庸无能之辈。

  要知道倪元璐,高弘图,姜曰广,包括孙传庭实际都是东林一派的成员。

  只能说任何一个派系,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有能人,庸人,坏人,也有好人。

  “现在城中情况如何?”

  双方寒暄过后,韩烈在史可法,吕大器的引领下,与范景文,倪元璐边走边问道。

  “太庙祭祀大礼已经开始,上元门,中山门已经被张国维大人的人马控制,现在可以安全入城。”

  吕大器见韩烈询问,见史可法与倪元璐和范景文在叙话,连忙恭敬的回道。

  “传令,骑兵营列队入城,向洪武门进发。”

  韩烈点头之余,抬手向李牟下达了军令。

  “上马,列队入城!”

  牵马下船的士卒,迅速集合,在崔定国,张国柱,陈德众将的指挥下,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快速的开拔而起。

  “真精锐之师也。”看着短短的时间内,数千人马,竟然井然有序的,开出了码头。

  史可法由衷的发出了一声惊叹。

  吕大器更是双目放光,韩烈手下的人马,越是精锐,越能说明值得他的投靠。

  六千余精骑,轰然而动,一路小步着前行,沿着上元门开进,很快穿过中山门,抵达了洪武门。

  进入洪武门就是太庙,这个时候祭祀大典,刚刚结束。

  就在马士英等人,簇拥着福王朱由崧,准备向紫禁城方向进发,完成登基大典的第二步时,洪武门城门打开,一支身穿玄甲的骑兵队伍冲了进来。

  “陛下钦差,镇国大将军韩烈驾到!”

  在众人错愕惊恐的目光之中,一声声唱喏响起,把太庙内的马士英,徐允爵等人,惊得无不是面无人色。

继续阅读:第273章 福王僭越,押入宗人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