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北宋的病端
武松现如今自己确实忙的不可开胶,毕竟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自负责,尤其是在其他的地方开店,如何最大程度防止贪污腐败的情况出现。
要知道其他地方不像开封一样可以时刻去检查,要知道按照古代的交通水平,一旦离开了开封那就真是山高皇帝远,到时候有了贪污的情况出现,那是机会很那查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微服私访总能看到很多贪官污吏。
要知道古代有贪官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大明朝,有着最好的监察机构,但是还是阻止不了贪官污吏的出现。
明朝鼓励人们揭发贪官,即便只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直接把贪官绑了送到京城治罪,有人敢拦下的话还会遭到族诛。而明朝对待贪官的刑罚更是令人不敢想象。
朱元璋是底层民众出身,从元朝末期到明朝初期,那些残暴的统治,尤其元朝是蒙古族的统治,完全不把汉人当回事,各级官员一层层的剥削贪污,这一些朱元璋都是深有体会的。
成为皇帝之后,曾经的经历让他对贪官恨之入骨,因此也就想尽办法整治贪官污吏,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新的酷刑出来了。
但是还是减少不了,明朝的贪官数量,因为明朝的病根在于官员们的俸禄太少了,但是北宋却不一样,对于官员的待遇,北宋可以说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那为什么北宋的贪官污吏还是接连不断呢,甚至位居历史之首。
其实北宋和明朝就是俩个极端,如果说明朝因为对官员太苛刻而养育出来不少的贪官污吏,那么北宋就是对官员们太过于宠溺了,所以才有了这么多贪官。
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在誓碑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赵匡胤对于官员们有多宠溺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赵匡胤当皇帝之余,喜欢拿弹弓打鸟。有一次,赵匡胤玩在兴头上的时候,几个大臣说有急事求见,他只得收起弹弓。可是,他一听就火了:你们说得十万火急,可汇报的都是些小事,还耽误我打鸟!
皇帝怒了,按套路,朝臣就必须迅速跪下谢罪,慢一拍都可能脑袋搬家!但宋朝的公务员却不按常理出牌,由于赵匡胤的长期“宠溺”,他们敢顶嘴:“臣以为这些事情不是小事,最少比打鸟更紧急吧?”
赵匡胤听了之后,火气一窜三尺,也不说话,顺手抄起边上一把斧子,用斧柄打掉了那位大臣的两颗牙。这位大臣也没喊疼,马上趴到地上找牙,找到了,就直接揣进兜里。
赵匡胤仍不解气:“你揣个牙想干嘛,难道想留证据去告我不成?”
这位被打得满地找牙的臣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不告你,但我要拿给史官看看。他们可能会把你打掉我牙这事写进书里。”
赵匡胤懵了,不但赶紧道歉,还赏了一大笔金银布帛加以安慰。
就这样北宋不仅太祖皇帝对知识分子礼敬有加,他的继任者们对这条贯彻得也很好。
北宋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多了,官员累积的越多问题出现的也就越多,毕竟那么多人,没办法安排岗位了,更何况自从出现了张元这一号人物,那北宋就是更夸张了。
出了他这一档子事情之后,宋朝的大臣们在一起探讨殿试淘汰的得失,大臣将事情归咎在于殿试的淘汰制度。史书记载:“于是群臣建议,归咎于殿试。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是一畔逆之士子,为天下後世士子无穷之利也”。
那么进士太多怎么办,没办法就增加机构掰。
更离谱的是,他们开始专门给人设置职位。
就比如,宋神宗时有个官员叫王珪,他的全部工作是:上殿等着“取圣旨”。皇帝做了决定他来“领圣旨”,退朝后告诉下面的人去办,称“已得圣旨”。因此,人送绰号“三旨相公”。
这就很夸张了,但是只是这一一个职位,却享受着北宋最好的“公务员待遇”,这样是如何的夸张啊。
说到了这里,北宋的病结也就明了了,他们怕出现一个张元,所以官员越来越多,但是官员一多,那每次发的俸禄就要增加,费用自然不可能从官员身上拿,那就只有提高税务,最后发现提高税务也没用了,那么宋朝的统治者门就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竟然钱不够就加钱掰。
但是金银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那么怎么办呢,就用纸币拜,要知道当时的造纸术已经很发达了,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就出现了。
但是纸币乍眼一看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却不是,因为钱确实多了,购买力也足够了,但是粮食那些东西可不会因为你印了那么多钱而变得多起来。
要知道蓝星上面有个国家就玩过这招,差点把自己玩死,这个国家可是A国,那可是在武松穿越过来之前还是当之无愧的强国,哪怕这样,这种无底线的印钞,最终肯定会导致国家动乱,要知道粮食都被买完了,那么拿着那些纸币又有什么用处呢。
更夸张的是,北宋的退休福利还是很好,那退休金简直就是让现在人羡慕嫉妒恨啊。
退休了还能升职加薪,除了不掌握权利,至少钱多啊。
就这也北宋在毫不节制的宠溺那些官员,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哪怕皇帝都是尊敬我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更加贪婪的发泄自己的欲望,就这也北宋用着高薪却变成了贪官的天堂,北宋的官员九成的都是贪官。
北宋这些贪官也就被养的更加贪生怕死了,到了宋徽宗这里更是达到了一个小巅峰,主战的人都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南宋那就更加夸张了,面对强敌,全都是投降的想法,这可是可惜了在前线杀敌的岳父等人。
北宋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武松自然要想办法,不要被这种风气带歪,要不然自己的产业可就完蛋了,日后别说改变历史了,哪怕保住自己一家都会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