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武大郎上开封
豆奶的奶豆2021-11-10 12:542,093

  第二百五十章 武大郎上开封

  经过这几日的相处,宋徽宗也知道了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所以现如今宋徽宗对武大郎的态度也有些改变。

  虽然此人确实相貌丑陋,但是品德就如同金子一样高尚。

  上一个能让宋徽宗熟记于心的便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

  因为记载中,晏婴也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

  才有了大名鼎鼎的晏婴使楚的故事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

  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

  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

  楚王又安排人在他们谈话时押过来一名犯人。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人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晏子马上说:“淮南的橘子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齐国人到了楚国就成了贼,看来是水土不同啊!”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当然论能言善辩来说,武大郎确实不如晏婴,但是同样如果说论农业方面的建树,十几个晏婴都不如武大郎。

  在宋徽宗眼中武大郎当的起这个荣耀,所以近些日子也准备和武大郎摊牌了,毕竟自己身为宋朝的皇帝,离开皇宫那么久确实有点不妥当。

  但是宋徽宗不会知道,其实有他没有他都一样,朝廷照样在曾布的照料下井井有条。

  蔡京虽然狡诈,但是仍然不缺才华,现在有曾布盯着,自然也很难耍一些小动作,所以也将这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其实宋徽宗想回去的主要原因还是武松家里虽然热情,但是对于宋徽宗来说太沉闷了,毕竟也没有美女作伴。

  也没有美酒,几乎都是起床就要去耕作,不过在农家的那么多天,宋徽宗也不是没有学到东西,宋徽宗本来就是按照心情做事的皇帝。

  此刻看到农户竟然如此辛苦,自然心中有所感慨。

  这几日,因为宋徽宗的要求,武松并没有将宋徽宗的身份告诉武大郎,毕竟宋徽宗本来就是有这种恶趣味。

  他就是想单纯的的等武大郎上朝之后,吓他一大跳。

  当年他就是这样对武松的,所以才起起名叫宋佶,现如今也是用的这个名字,可能在宋徽宗看来,我可以不如你。

  但是我必须要吓到你,让你措手不及,抱着这样的心态。

  武松也很无奈,只能诚挚的邀请武大郎去开封坐坐。

  但是武大郎哪里肯呢,毕竟现在也是田里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时候掉了链子,武大郎还是有些不放心。

  就如同人都是自己办事放心一般,当然这不是不信任和自己一起干活的农户,而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抄手,才放心,毕竟中途有别人干,总会有些不安心。

  武松一听就知道武大郎的为难之处在哪里,所以也是再三劝阻,发现武大郎不听,只能搬出皇上来。

  武大郎听到皇上叫自己,忐忑不安的问道:

  “二弟,不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皇上怪罪我了把!”

  武松笑着对武大郎说道:

  “大哥放心,大哥没有做错事情,朝中也不没有发生什么,大哥的研究成果已经传到了圣上的耳朵了,所以圣上才邀请大哥去开封。”

  武大郎听闻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心中的大石头也是落地了,对着武松说道:

  “下次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你知道大哥胆小,很多事情能避免就避免,你在朝廷也要当心,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听到武大郎又开始絮絮叨叨了,武松除了有些无奈,其他更多的则是感觉到心头一暖,因为武松清楚,这是武大郎对自己关心的表现。

  毕竟在武大郎看来,他现如今就相当于武松父亲母亲一般,从小拉扯武松长大,哪怕武松现在在有出息,但是在武大郎眼中还是一个孩子。

  就像《水浒传》中,武松只要来到武大郎这里都会受到武大郎的热情接待,因为毕竟是亲兄弟。

  感觉还是很深厚的。

  武大郎听完武松说完时期的始末,自然也觉得和武松一起踏上了去开封的路途。

  毕竟皇明难违,更何况武大郎更是标准的民众,没有一丝的叛逆之心,自然对圣上很尊重,不过武大郎也是将亲情放在第一位。

  如果有一天武松和宋徽宗之间出现了裂痕,那么武松绝对会选择义无反顾的站在武松这边,不会有什么所谓大义灭亲。

  这就是北宋末年,说实话活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人自然不会对皇帝有什么归属感,毕竟这种压迫比比皆是。

  宋朝官员的贪婪,就如同压在百姓身上的大山,让所有的百姓喘不过气来,这些百姓自然对于这个朝代没有什么归属感。

  所有才会出现方腊起义,这些的一切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毕竟万变不离其宗,水能覆灭舟。

  但是说宋朝腐败,确实如此,但是百足虫死而不僵,所有方腊起义才没有成功,但是同时也成为了北宋日后灾祸的开端。

  金人恰恰就成为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日后的一切自然不用多说了,那就是靖康之耻的开端。

  所有现阶段,宋徽宗与其想那么多不如先改进民众的生活,方是重中之重,因为大宋的百姓是最为淳朴的人。

  武大郎和武松还有宋徽宗三人结伴而行,前往了北宋的首都。

  这也是武大郎第一次来到这首都,自然心中怀有期待,毕竟所有商人都说北宋的都城多好多好,要说武大郎不想来看看那可是假的。

  毕竟谁都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繁华,不过很多事情让武大郎不能来而已。

   

   

   

   

   

   

   

   

继续阅读:第二百五十一章 开封的繁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