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面圣
豆奶的奶豆2021-10-04 21:022,217

  第一百零六章 面圣

  皇宫,集英殿

  北宋前期殿试在讲武殿(太宗后改名为崇政殿)举行,神宗后改为集英殿。

  北宋的皇城周长五里,建有楼台殿阁,建筑雕梁画栋,飞檐高架,曲尺朵楼,朱栏彩槛,蔚为壮观,气势非凡。

  城门都是金钉朱漆,壁垣砖石间镌铁龙凤飞云装饰。

  皇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南区有枢密院、中书省、宰相议事都堂和颁布诏令、历书的明堂,西有尚书省,内置房舍三千余间;中区是皇帝上朝理政之所,重要的建筑有大庆殿、垂拱殿、崇政殿、皇仪殿、龙图阁、天章阁、集英殿等

  宫殿外朝部分主要有大庆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两侧有东西挟殿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西侧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北侧紫宸殿是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西侧垂拱殿为接见外臣和设宴的场所,集英殿及需云殿、升平楼是策进士及观戏、举行宴会的场所。

  殿试就在这里举行,五年之后宋徽宗会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右边殿。

  这是无数学子的渴望了,当然宋朝的科举没有淘汰制,只要你能进殿试那么就必然不会被淘汰。

  张元是北宋的举人,多次参加殿试,可没想到每次被落第了。小伙子满肚子怨气,一时想不开,竟然跑到了西夏,为西夏人出谋划策,反过来攻打宋朝。更坑的是,张元的确有才能,多次打败宋朝,就连那些成功通过殿试的进士们,也被张元打得落花流水,这下可就尴尬了,考上的竟然打不过没考上的。

  宋朝就吸收了这个教训,知道能考到举人,进入殿试这一关,本身就是英才了,在以后的殿试中,不再淘汰任何举人。当然,宋朝也是怕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张元。反正对于宋朝来说,多录取些进士,不过是多分点官职的事儿,免得他们当不上进士,就会为别的国家所用。

  其他人来了这里都很紧张。

  武松则不然,对于他来说,虽然也是第一次来这,但是武松抱的更多的是观赏一下这北宋的皇宫。

  要知道北宋的皇宫自从日后被金国入侵破坏的差不多了,就再也没有整好过了。

  自从宋徽宗即位了,那可是金银珠宝,稀奇古怪的珍玩都被运到了北宋的皇宫中。

  这皇宫可能是平民百姓们一辈子都来不了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辈子的奢求,他们吃着整个宋朝最好的东西,享受着宋朝的繁华,而那些贫苦百姓们还在啃树皮为生。

  这个世界生来不平等,现在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了这些读书人的身上,看到哪怕入了皇宫还在颤抖着的嘴唇,就知道他们还在默读这些文章。

  此时集英殿里面已经摆好了桌椅,就像上私塾一般。

  当然不可能让皇上一个一个挨着评论,还有八名专门负责的官员在这里等待着。

  此时的宋徽宗还没有出来,现阶段只是那些官员们将准备好的纸墨笔砚放在了书桌上,当然茶水什么的一应俱全,这待遇可是比其他考试要好太多了。

  曾布自然给武松讲过这里面的规矩,武松上前,行了一个礼仪,对着这些准备的官员们说道“学生武松,拜见各位大人”

  那些官员看到之后,只是向武松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武松的问好,这便是大宋殿试的规矩,考官除了帮助读试卷其他时候都不能吭声。

  不消一会,就听到有人大声叫道“进士武松,赐甲字一号座位。”

  ……

  ……

  直到所有考生都落座了,后突然有卢公公的声音传来。

  “皇上,驾到!”

  所有人听到之后立马起身,行了君臣的大礼。

  当然按道理来说所有考生都不允许抬头去看天子的,但是也有还有人偷偷去往上面嫖,想看看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到底长什么样子。

  武松虽然对这宋徽宗不感冒,但是也想看看这个举世闻名的大昏君到底长什么样子,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宋徽宗和宋佶兄弟长的一模一样,武松可是知道这宋徽宗可没有什么孪生兄弟。

  心中暗骂一句窝草,怪不得老让自己与他一起到青楼逛逛,看来这个青楼天子果然不一般。

  三千佳丽在宫中,还不忘记去看望看望世俗的女子,这叫撒,这叫“与民同乐”啊,果真吃遍了海鲜,就想到小卖铺里吃一吃,换换口味。

  当然仔细一想,这天下那么之大,宋徽宗这厮先去了状元楼,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冲着自己的,要说为什么冲着自己,那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自己这个瘦金体看来出乎意料的好。

  不过这宋徽宗竟然将李师师让给了自己,还是请自己去的,果然历史上还是有点出入的。

  不过这样也好,这宋徽宗给自己评价不差,前段时间更是和自己混成了好兄弟一样,看来这次殿试大稳不稳的,至少也是个榜眼了吧,要不到对不起宋徽宗那么看好自己,毕竟高俅都可以,那我上我也行。

  一般情况下来说殿试三个名次,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这第三名就叫探花。

  自唐朝来就有了这三个等级,不过名字到是有一些差异,当然状元一直没有变过,可这榜眼和探花就不一样了。

  北宋时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进士始分三甲。一开始殿试设三甲取士,一甲三人都可以称为状元。

  凡眼睛,人们认为必成双成对,于是将黄榜之上,榜首之下的一甲二、三名统称为金榜之眼,不分第二、第三,全称作榜眼。

  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已经将进士第二人号称为榜眼。到南宋时期,将探花的称谓专属第三名,而榜眼也成为进士第二人的专用名称。

  当然此时第三名还不算探花,这探花之名还要追溯到宋徽宗这里。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黄彦正为进士第三人。

  他六兄弟中有三兄弟荣登同榜进士。宋徽宗对其家人大加赞赏。

  曾赐诗一首:“黄河曾见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旗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玉京。胜似状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北宋徽宗宣和三年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只有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探花”一词已开始专指第三人。

  想到这里,武松还是放心了很多,至少一起逛过窑子,对宋徽宗来说也算是好的交情了把、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七章 考题变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