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武松交谈之后,宋徽宗回去睡得很香,完全就没有在意以后经济大权被武松掌握,一方面在宋徽宗认为,这些都是武松为自己赚的钱,毕竟很多钱自己都有分红,除了给朝廷用的,剩下的大头都给自己了,此时的宋徽宗还没有反应过来,虽然发展了国力,但是武松后面培养起来的人,自然是武松的人,不过宋徽宗也没想那么多,倒不是宋徽宗笨,而是他的敏锐度实在低的可怜,要不然也不会等到蔡京已经完全得势了,才意识到这个蔡京的权利太大了,这才有了三起三落,要知道宋徽宗不想换个人吗,他当然想,但是一方面不适应没有蔡京的生活,另一方面朝廷中蔡京培养的人太多了,总有人为他求情,就这样蔡京才能三起三落,至于为什么提他求情,那是因为他们的利益都完全牵扯到里一起,一旦蔡京倒了,他们也不好受。一方面宋徽宗从前几次的事情中看到了武松的“忠诚”,毕竟前几次武松一直在帮助自己,刚好武松也是自己培养的,宋徽宗又有什么不信的呢,宋徽宗赵佶的另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轻信能讨自己喜欢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后面各种宦官能够掌握大权,更能够提他决定大事情,而他只需要在皇宫里里面“玩耍”就行,这也导致了宋徽宗完全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就是一味地认为大宋还处于自己的哥哥宋哲宗统治的时期,至少当时来说还算是国泰民安。
宋徽宗睡的香,武松自然睡的更香,要知道经济大权被掌握,那意味着什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要知道,原始氏族社会以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随着生产走,再过渡到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办法,至于工部配不配合,如果合作的好的话,相当于武松就是工部背后的金主爸爸,还不同于宋徽宗,武松给的更多,当然武松也管理的更加严格,恩威并施自然能让工部怪怪的听话,毕竟几部里面,最厉害的往往是户部,因为他管理着财政大权。
然后是史部,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在之后是刑部,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说工部礼部是难兄难弟到是名不严实,毕竟礼部好歹还有不少的人当大官,也有不少的学生,人脉杠杠的。
工部就惨了,向来给宋徽宗这个皇帝擦屁股,别看建造的东西多,但是好处都不在他们身上,毕竟给钱的步骤不太对,到了他们,他们也就喝点点汤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
武松相当于给他们吃肉了,他们能不听话吗,要知道工部先吃肉可是第一次。
不过武松的很多想法也需要工部来实现,自然对工部就要好一些。
就这样二人怀着不同的心思陷入了梦乡。
第二日,一大早,一开朝会,宋徽宗就一马当先的对着所有大臣说道:“从此之后,建立一个新的职位,市场司,至于市场有什么作用,你们听朕说就是……”
当宋徽宗将昨日记载的东西在朝廷上念出来之后,朝上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这个还是自己认识的皇帝吗,这种跨时代的举措,以及降低一部分税收着眼于长远的想法真是这个皇帝可以想出来的。
宋徽宗自然也看到所有人的震惊了,要知道他之所以昨天问的这么清楚一方面确实有他对武松说的,让所有人服气,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么一个大逼,自己不装的话,总有些不好玩,当然他也有自信武松不会拆穿他,毕竟在宋徽宗看来,自己的武松小兄弟已经和自己很“默契”了。
宋徽宗看到所有人大臣都因为自己的决定呆滞,过了一会又都反应过来对着自己说道:“圣上大才,臣等远不如。”
曾布更是喊得最大声,他这时候都以为宋徽宗幡然醒悟了,要知道宋徽宗平时说的要不是就是修建万岁山,要不就是要纳一个青楼女子,一说话就让他们提心吊胆的,今天这次的提心吊胆,曾布只想说:再多来点。
现在曾布看宋徽宗的眼神真的就是崇拜。
没过多久,宋徽宗又宣布这个市场司的职能并入太尉,让武松负责,美名直言:只有武松能听懂朕的话,明白朕的心意。
此时曾布就感觉大起大落的太快了,因为这种事情一想就知道绝对是自己的徒孙做的,按照他的说话方式,就是他给宋徽宗画了一个大饼,宋徽宗吃的正香呢。
刚才还震惊的群臣,更震惊了,他们可是知道市场司的权利意味着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