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朝廷二大势力
豆奶的奶豆2021-10-30 20:122,539

  第二百零八章 朝廷二大势力

  随着武松的介绍完毕,越来越多的墙头草,已经想倒到武松这里了,毕竟武松也算是曾布一派的领军人物了。

  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名臣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排挤,留下来的都是最受皇上恩宠的人,就如蔡京和武松,当然曾布之所以还在一方面是宋徽宗和蔡京没找到机会,另一方面就是宋徽宗还是在乎武松的感受,毕竟此人还是武松的师公。

  现在在宋徽宗看来,曾布虽然让人很讨厌,但是还是成都院有限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自己一看到他就烦了,当然这都是曾布的隐忍,自从和武松畅谈几日之后,曾布再怎么观察宋徽宗都觉得宋徽宗不是名主,所以也就占避锋芒,等到事情有了转机,自己再给与那些贪官污吏一个迎头重击,等到彻底处理完这一节,曾布心心念念的新政自然也就有了进行下去的可能性了。

  当然武松对于他们的新政确实佩服,但是却不太赞成。

  王安石变法存在不足,如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强烈侵害的贵族官僚阶级的利益,在当时封建皇权的统治下,这种变法是得不到真正有权势的人,有能力的人的支持,老百姓支持不顶用啊。

  像这种改革沙皇叶卡捷琳娜女皇也有,不过她给予了广大人民好处的同时,加强了贵族的特权,两面都讨好,所以俄国马上富强了。

  王安石就知道给人民福利,却忘记了贵族的利益,贵族的利益侵害了,自然全把矛盾引向老王,原本支持的皇帝一死,根本没有人支持王安石,连王的亲人学子都离开了他。

  所以武松也是吸取了这个教训,自己的顶头上司,拿钱最多的就是现阶段最大的贵族,最大的地主,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武松在这一方面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况且武松对于新法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里呢,就像你非要马车追上汽车一样。

  谈及变法,人们也许会很快想到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最后变法都成功了。若提及有没有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依然为后人所熟知的话,那一定会使人想到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北宋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北宋的人才太多了,不想商鞅一样,他一说变法,最高领袖一同意,其他人看到这个不是自己的专业,但是最后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就不错了,所以也就变法了。

  但是王安石他们这些大才子不一样。

  这些大才子们自然也看出来了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弊端,有些条款确实不能像假想的那样利国利民。

  但是这些弊端真的无法解决嘛?其实不然,如果硬说来还是有些办法的。

  当然最根本的愿意还是个人的治国理念不同,有人主张开源(如王安石);有人主张节流(如司马光);有人主张开源节流并用(如苏轼),治国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众多国之栋梁的分道扬镳。

  就这样宋朝可能是唯一一个因为人才太多才慢慢走入衰败的国家,毕竟这些人才相互斗争,往往都是俩败举伤的结局,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这些才子要么被贬了,要么死了,肯定是不宜与国家发展的。

  虽然人才多了会引发很多问题,但是谁有不希望人才多呢。

  况且变法这个东西,王安石太急了,要知道商鞅都因为作法自毙了,更别说他了。因为不论什么东西出来,都是不完善的,这都是需要一点一滴的去完善它。

  这样这个法门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

  这是朝廷第二势力蔡京之所以敢于和新政硬钢的理由,因为他看出来了新政不行,本来准备等着曾布一起和新政退出政治舞台,从此之后新政就是自己敛财的工具。

  谁知道快成功之际,竟然杀出来一个武松,这简直比及时雨还及时雨,要知道如果武松没有中的话,等来年再来,黄花菜都凉了。

  蔡京之所以能成为第二大势力,也是不一般的。

  要知道盐和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代政权都会垄断这两种物品的专卖权,以获得巨额利润。

  宋朝初期,茶叶政策采用官府采购,商人从官府进货后再于市场上销售。但是后来,商人便绕过官府直接从茶园进货,“官购商销”的政策逐渐消失。

  蔡京上台之后,坚决恢复“官购商销”的政策。奈何其中裹挟的利益巨大,触犯了庞大的利益群体,导致蔡京几次努力均已失败告终。

  后来他改变策略,茶商可以直接从产地采购茶叶,但是采购需要购买官府的许可证,甚至连盛茶叶的筐都必须从官府购买。通过这种曲折的方式,对已经废弃的“官购商销”政策进行弥补。

  盐政改革所面临的局面就更加严重了。宋代的食盐专卖政策就是“官搬官卖”,但到了宋徽宗时期,别说官员监管了,已经到了无盐可管的地步。

  宋代之前,中原地区多以吃池盐为主。但北宋几次洪灾将解池为代表的池盐产地给冲坏了,再加上农业技术发展,百姓可以通过海水提盐,造成盐政专卖的管理真空。

  蔡京的政策主要针对海盐,他参照茶叶政策主动废除了“官搬官卖”,而是通过商人从政府购买经销许可证(盐引)的办法增加收入。

  但是现如今这个举措也被武松提出来了,所以蔡京至少在才华方面毕竟武松逊色一波,毕竟在宋徽宗看来,武松简直就是轻描淡写的将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说了出来。

  其实武松某些方面也是学习蔡京。

  毕竟宋徽宗是昏君但不代表是傻子,他之所以宠信蔡京就是因为后者能搞钱。

  经过多项经济政策之后,北宋的实际财政收入并没有增多,因为蔡京要求茶引、盐钞等收入由中央直管,地方不允许节流。

  这些钱源源不断送到了京师,问题是到了京师也没有存入国库,一箱箱税银随着大道拐入了皇宫内库。

  这就是蔡京,又有那个人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

  再者说王安石变法颁布之后没过几年便被废弃,并不是说他的变法不好,而是触犯了大量了既得利益群体,引发对方疯狂反击。

  蔡京也面临这种情况,甚至也被罢过官。但每一次重新崛起之后,蔡京就修改自己的经济改革政策,甚至做到了“十年三变”,让下边的官吏与百姓晕头转向。

  可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变化,让对立面越来越少。最主要的是皇帝得到了实惠,成为坚定的“改革派”,自然任何人对蔡京的攻击都被化解了。

  当然蔡京发明的“许可证制度”(盐引、茶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描写明代时期的网络小说,躲不开的就是商人的“盐引”专卖权,可见蔡京设计的前瞻性。

  蔡京的不少举动,都被武松抄袭了过去,哪怕这个盐茶生意,这个许可证制度,甚至武松还多了A国的手段准备倒卖兵器,但是就算这样,才能和蔡京品分秋色,这就是蔡京的厉害之处。

   

   

继续阅读:第二百零九章 能屈能伸者,蔡京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