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最后,是患者一个月后的复查结果。
CA19-9降到了正常值,CT显示手术部位愈合良好,没有任何肿瘤残留。
会场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理念的革新。
传统观点认为胰腺癌一旦侵犯血管就不能手术。
但苏仁用事实证明,只要方案得当,技术过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刘明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苏医生,我们那个患者,真的有希望吗。”
苏仁点点头。
“从病历看,情况比约翰还要好一些。”
“肿瘤虽然复发了,但没有远处转移。”
“如果尽快手术,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百分之七十,对于胰腺癌来说,这已经是逆天的数字了。
钱文涛还想找茬,但实在找不出毛病来。
视频在那摆着,数据也都是真的,他总不能说梅奥诊所造假吧。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陈明远突然开口。
“苏医生,如果在我们华康做这个手术,您需要什么条件。”
他是生意人,看问题更直接。
既然苏仁有这个本事,那就要不惜代价把他拉拢过来。
“设备倒是其次,关键是药物。”
“MRTX1133国内还没批准,需要特殊渠道进口。”
“还有其他几种靶向药,都不便宜。”
陈明远大手一挥。
“钱不是问题,我们华康有进口药物的资质。”
“只要您开单子,三天内全部到位。”
刘明急了,他可不能让华康把人抢走。
“苏医生,我们东华医院条件也不差。”
“而且患者一直在我们那治疗,转院风险太大。”
两个人开始明里暗里地较劲,都想把苏仁拉到自己这边。
其他医院的人也蠢蠢欲动,这么厉害的医生,谁不想要。
赵国栋这时候发话了。
“各位,苏医生现在是国家医疗改革专家组成员。”
“他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制定标准,推广新技术。”
“不能被某一家医院独占。”
这话说得有道理,但大家都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赵国栋是想让苏仁先给他岳父做手术,其他人往后排。
陈启明也站出来打圆场。
“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医疗小组。”
“由苏医生担任组长,各医院派专家参与。”
“这样既能集中力量攻克疑难杂症,又能培养更多人才。”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毕竟苏仁只有一个人,不可能所有手术都亲自做。
如果能跟着他学习,哪怕学到一点皮毛,也够受用终生了。
苏仁对这个安排没意见,他本来就想推广新技术。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培养更多医生才是正道。
“可以,但有个条件。”
“参与的医生必须通过考核。”
“我不要混日子的,更不要关系户。”
这话说得很直白,明显是在针对某些人。
钱文涛和周鹏脸色铁青,他们知道自己肯定通不过考核。
以苏仁的标准,整个安真医院能过关的都没几个。
就在大家讨论细节的时候,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个年轻女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得体,气质不俗。
她直接走到苏仁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苏医生,我是晏紫,晏主任的女儿。”
晏主任,在场的人都知道,就是之前让钱文涛来找苏仁的那个安真医院大佬。
晏紫的出现让气氛有些微妙,大家都在猜测她来的目的。
“我父亲让我带句话,他为之前的鲁莽道歉。”
“同时想请您帮个忙。”
苏仁挑了挑眉,晏主任能拉下脸道歉,看来是真有事求他。
“什么忙。”
晏紫咬了咬嘴唇,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我弟弟三年前出了车祸,脊髓损伤,下半身瘫痪。”
“看遍了国内外的专家,都说没希望了。”
“但我父亲看了您的手术视频,觉得您也许有办法。”
脊髓损伤,这确实是医学难题。
一旦神经完全断裂,现有技术基本无能为力。
周鹏马上跳出来。
“脊髓损伤是不可逆的,这是医学常识。”
“苏医生再厉害,也不能让断掉的神经重新长好吧。”
他这是故意挖坑,想让苏仁知难而退。
如果苏仁说能治,那就是吹牛。
如果说不能治,那就打了自己的脸,证明他也有做不到的事。
晏紫的眼神黯淡下来,她其实也知道希望渺茫。
但父亲坚持要试试,她只能来碰碰运气。
苏仁沉默了几秒钟。
晏紫立刻掏出一个文件袋,里面是厚厚的一叠检查报告。
苏仁接过来仔细翻看,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看了足足十分钟,他才抬起头。
“T11到T12完全横断,确实很严重。”
周鹏得意地说道。
“看吧,我就说没希望。”
“完全横断意味着神经信号彻底中断。”
“就算是神仙也治不好。”
苏仁看了他一眼。
“这个我能治。”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盯着苏仁,意识到苏仁可能真有门路。
“苏医生,您的意思是有新办法?”
晏紫声音发紧,满眼期待。
“老办法不顶用,不过我这里有套新技术可以试。”
苏仁缓缓把病历往桌上一放。
“方案是用脊髓电刺激,配合干细胞移植。”
屋里几位神经外科的人当场来了精神。
脊髓电刺激他们知道,见过一些效果,但差距很大。
干细胞移植科里也在琢磨,但离正式应用悬着。
把这两项合起来,这路子之前没人提过。
韩明志直接开口,他对这个有兴趣。
“苏医生,说说具体怎么做。”
苏仁认可地点头,坐正身体,准备把原理讲清楚。
“脊髓损伤不是完全坏死,很多神经其实只是休眠。”
“这些神经还活着,只不过不工作了。”
“电刺激可以唤醒这些休眠的神经元。”
“但光有刺激不够,还需要新的神经连接。”
“这就是干细胞的作用。”
他打开手机,调出一篇论文。
“这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上个月发表的研究。”
“他们用这个方法,让三个瘫痪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会场里一片哗然,瘫痪患者能重新站起来,这简直是奇迹。
周鹏还是不信。
“就算国外有成功案例,但国内有这个技术吗。”
“设备和技术都不是问题。”
苏仁看向晏紫。
“关键是患者的配合和家属的决心。”
“这个治疗周期很长,至少需要一年。”
“而且过程会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