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京城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是个出游的好天气。
江晚早早起床,特意为家人准备了轻便的出游装备——舒适的登山鞋、遮阳帽,还贴心地准备了充足的水和零食。
让她有些意外的是,顾城并没有亲自来当导游,而是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本地导游张师傅。
"顾总特意交代,让我带你们去一段游客较少的长城,体验感会更好。"张师傅是个和蔼的中年人,说话带着地道的京腔,"他说一家人出游,有外人在可能会不自在,而且这段长城比较原生态,拍照效果特别好。"
江晚心里微微一动,没想到顾城如此细心。
她发了一条消息给顾城:【导游很专业。】
顾城很快回复:【玩得开心,有需要随时联系,晚上我订了一家餐馆,带你们尝尝地道的京城味道。】
一家人坐上张师傅安排的商务车,向着长城出发。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的青山。
四月的山间,新绿初绽,偶有几株山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相间,点缀在翠绿的山坡上。
"姐姐,长城真的有那么长吗?"江宁趴在车窗上,好奇地望着远处的山峦,"老师说长城有一万多里,那得有多长啊?"
"是啊,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群山之间。"江晚温柔地解释,"等会儿你就能亲眼看到了,要知道,长城可是宇航员在太空能用肉眼看到的人工建筑呢!"
秦阿月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她笑着说:"我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过长城的照片,没想到这辈子真能亲眼来看看。你爷爷在世时总说,等孩子们长大了,一定要带他们去看看长城。"
江宜桦拿着新买的相机,不停地调整着参数:"今天我要多拍些照片,回去给同学们看看,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还没来过长城呢。"
张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咱们今天要去的是慕田峪长城,这段长城保存得比较完好,而且游客相对较少,最重要的是,这里的风景特别美,春天的时候满山都是花。"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果然如张师傅所说,这段长城游客不多,保留了更多原始风貌。
巍峨的长城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泽,蜿蜒在翠绿的山脊上,壮观得让人屏息。
"哇!"江宁第一个惊呼出声,"真的好长啊!像一条大蛇!不对,像一条巨龙!"
秦阿月仰望着眼前的雄伟建筑,眼眶微微湿润:"老祖宗真是了不起啊...这么高的山,这么长的城墙,得费多少工夫啊..."
张师傅开始为大家讲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这些城砖都是用糯米浆和石灰粘合的,所以特别坚固,你们看这些砖块,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依然牢牢地粘在一起。"
"六百多年!"江宜桦惊讶地摸着城墙,"那时候没有机械,是怎么把这些大石头运上山的?"
"全靠人力啊。"张师傅说,"据说修建长城动用了上百万人力,很多工匠一辈子都在这里劳作,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肩挑背扛,把一块块砖石运上山。有人说,这长城每一块砖都浸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纪最大的秦阿月和最小的江宁竟然成了爬长城的"主力军"。
一老一小手牵着手,踏着石阶向上攀登,步伐轻快得让人惊讶。
"奶奶,您慢点!"江晚担心地跟在后面。
"没事没事!"秦阿月回头笑道,"别看我年纪大,在村里天天干活,身体好着呢!这点山路算什么。"
江宁更是像只小猴子,蹦蹦跳跳地往上爬:"姐姐,这里的台阶好高啊!但是好好玩!我要数数有多少个台阶!"
江宜桦忙前忙后地拍照,捕捉着家人开心的瞬间。
他特意找了好几个角度,把长城的雄伟和家人的笑脸一起收进镜头。
"奶奶,宁宁,看这里!"江宜桦喊道,"笑一个!"
秦阿月和江宁同时回头,在长城垛口前露出灿烂的笑容。
阳光洒在她们脸上,背后的群山和长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秦阿月虽然满头银发,但笑容中透着孩童般的纯真;
江宁的两个小辫子在风中飞扬,眼睛笑成了月牙。
"这张拍得真好!"江晚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忍不住称赞,"华华,你现在拍照技术越来越好了。"
爬到第一个烽火台时,大家停下来休息。
站在高处远眺,层峦叠嶂的群山尽收眼底,长城如一条巨龙在群山间蜿蜒前行。春风拂面,带来山间野花的清香。
"真是太壮观了。"秦阿月感慨地说,"站在这里,好像能感受到古人在此守卫边疆的豪情,你们听,这风声是不是很像古战场的号角?"
张师傅继续讲解:"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情的地方,如果发现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相邻的烽火台看到信号后也会立即点燃自己的烽火,这样情报就能快速传递,据说一昼夜就能传讯七百里。"
"好聪明啊!"江宁睁大眼睛,"就像我们现在的手机一样快吗?"
大家都被孩子天真的比喻逗笑了。
江晚摸摸妹妹的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古人用的方法更考验眼力呢。"
张师傅补充道:"燃烽火也是有讲究的,敌兵不足千人燃一烟一炮,五千人以上两烟两炮,万人以上三烟三炮,守军根据烟炮的数量就能判断敌情轻重。"
继续向上攀登时,江晚注意到奶奶的呼吸有些急促,便提议:"奶奶,我们休息一下吧。"
"不用不用,"秦阿月摆摆手,"这才到哪儿啊,我还能爬呢!在村里上山干活,比这陡的山路我都走过。记得去年收栗子的时候,我背着一筐栗子下山,比这累多了。"
果然,秦阿月不仅不需要休息,反而经常走在最前面。
她时不时还会回头拉一把气喘吁吁的江宜桦:"年轻人,要多锻炼啊!你看宁宁都比你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