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上来!”
“给朕拿上来!”
萧煜一下子慌了神,胡乱地朝着刘瑾又踢又踹,叫刘瑾将萧凌天手中所谓的签字画押拿上去给他看。
刘瑾低着头,不敢反抗,下去将萧凌天手中的签字画押拿了上去。
铺在了萧煜的面前。
“陛下,请看。”
“……”
萧煜没有说话,而是疯狂地翻越着眼前这三十三份签字画押的证词。
上头一个个名字刺痛着他的双眼。
户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工部主事,河间府尹,真定府尹……
一个个名字在他眼前闪过,一个个签字画押的手印鲜艳如血。
萧煜快速翻到了最后一张。
上面赫然正是江夏的认罪画押。
上面。
江夏对自己贪墨粮食,御下不严,无能软弱,各种罪名……供认不讳。
证词,数量,佐证,签字画押,样样俱在!
可谓是证据确凿!
萧煜还在愣神,还在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萧凌天眼中冷芒一闪。
朝着萧煜一拱手。
“陛下!”
“上至江夏,下至县令,在儿臣的审问之下,对自己所犯之罪供认不讳,签字画押。”
“儿臣认为兹事体大,影响甚广,民怨沸腾,这些人……”
“不杀,不足儆效尤,不杀,不足以平民怨!”
“如今证据确凿。”
“陛下!”
“儿臣恳请下令,即刻处死这三十三人,还我大宋百姓一个公道,给我大宋难民一个交代!”
“……”
萧凌天声音洪亮,绕梁不息。
萧煜瞪圆了眼珠子,他忽然抬起头,怨毒地死死盯着萧凌天,怒吼道。
“太子!”
“你这是在逼朕吗?”
“请求。”
萧凌天依然不卑不亢。
“这是儿臣,替那死去的,再也开不了口的五万难民,向陛下地请求!”
“你还在逼朕!”
“太子!”
“你过分了!”
萧煜双拳紧握。
他知道,贪墨粮食这事,十有八 九是真的,萧凌天还不敢在他面前干指鹿为马之事。
但……
其他人的死,对他来说或许不是很重要,萧凌天借机杀了也就杀了。
唯独江夏。
这是萧煜在朝堂之上,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左膀右臂了。
不到最后一刻,他还是想要将江夏保下来。
若是丢了江夏,他将在这朝堂之上再次失去一层保护!
他恐怕晚上都睡不成好觉了。
萧煜愤怒到了极致,但他还是强行压下了火气,捡珠子一转,忽然开口道。
“太子,锦衣卫只是负责纠察百官,只有一部分的查案之职。”
“你手中的这些签字画押只是锦衣卫审出来的结果,朕不相信。”
“这么大的案子,牵涉我大宋一位二品大员,需要大理寺,刑部和锦衣卫三司会审,共同得出一个结果。”
“朕觉得还是要让大理寺和刑部再查一遍为好,以免冤枉了人!”
“刑部尚书钱明!”
“大理寺卿刘正英!”
萧煜不等萧凌天答话,直接朝着群臣中间大声喊道。
“你们替朕将赈灾贪墨一案查探清楚,朕只给你们七天时间,七天一到,朕要看到结果!”
“听明白了吗?”
萧煜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知道,钱明和刘正英是投向了武王的人,武王如今被萧凌天害的被打入冷宫。
这两人巴不得抓住机会咬萧凌天一口。
他下这个命令,这两人一定不会拒绝!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目前利益一致!
钱明和刘正英站在大殿中间,听完了萧煜的吩咐,两人对视一眼。
钱明朝着萧煜拱手一礼。
“回禀陛下,刑部已经调查过了,和锦衣卫调查结果一样,且以江夏为首的三十三名犯官都已认罪。”
“证据就在刑部衙门里,若是陛下需要,可以随时去刑部衙门查阅!”
萧煜愣住了。
然而,还没等他接着说话。
钱明一旁的刘正英也朝着萧煜行了一礼,开口道。
“陛下,大理寺昨日也配合锦衣卫审讯过了。”
“所得的结果和刑部,和锦衣卫并无二致。”
“卷宗也都在大理寺衙门,陛下若想看,随时可以前去查阅。”
萧凌天望着目瞪口呆的萧煜,嘴角勾勒起一抹冷笑。
刘正英和钱明之前都是武王的人,但他们现在和吴忠义一起归顺与他了。
因为,这次赈灾贪墨案的功劳,萧凌天都会分给这几人的儿子。
一点不画饼,立刻兑现。
不仅是吴忠义,所有人都明白,什么叫‘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
“你……你们?!”
萧煜张了张嘴,半晌没说出话来。
他想不明白,这原本是武王派系的两人,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归顺了萧凌天?
还没等他从疑惑中缓过神来。
吴忠义缓缓上前几步,在萧煜甚至可以称之为有些惊恐的目光中开口道。
“陛下!”
“赈灾贪墨一案,兹事体大,且经过刑部、大理寺,锦衣卫三司会审,证据确凿,犯官也都签字画押,再无争议。”
“臣建议,立刻斩首,以儆效尤,以安民心!”
“你……”
“右相,怎么连你也?”
萧煜没说出来后半句。
此刻群臣都在金殿之上听着看着,他若是真的问出吴忠义之前是武王的人,如今为何投靠于我。
只会让他脸上挂不住。
萧煜的目光在萧凌天,钱明,刘正英和吴忠义几人的脸上来回看了几眼,随后叹了一口气。
“既然三司会审,都得出一样的结论,江夏等人也已认罪,那就……杀!”
萧煜咬牙切齿地说道。
“以儆效尤,给我大宋子民一个交代!”
“陛下圣明!”
瞬间,几乎半个朝堂的百官们都朝着萧煜行了一礼,齐声喊道。
“……”
“父皇。”
也在这时,萧凌天又对着萧煜问道。
“江夏和一众犯官贪墨赈灾粮食,导致我大宋南北五万难民被活活饿死。”
“百姓们民心涣散,群情激奋,甚至儿臣手下锦衣卫和琅琊阁探得有些地方已经有了反意。”
“儿臣认为,必须继续赈灾!”
“而且,得派一个让天下人都信服的人前去赈灾,才能稳住民心!”
萧煜一愣,随即眯起了双眼。
“太子。”
“那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