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禁止出口
渤海郡公2025-01-06 16:355,134

除了资金上没有太大的扶持外,其他的技术类的支持还是有的,好歹这也是全资子公司,又不是外人。

得到总公司的首肯以及有限支持后,庞岩论也是开始动作,利用总公司的技术扶持,他设立了整车研究实验室,同时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车型。

目前的大乾帝国里,虽然汽车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竞争也同样激烈,除了四大汽车公司外,实际上还有数十家大小汽车企业存在呢。

但是只有四大汽车公司能够在某一领域拥有绝对性的战略优势。

比如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他们在中高端私人乘用车领域,是属于绝对的王者,西湖牌轿车已经是成为了富豪的象征。

而启翔汽车公司,则是在中低端占据了大片的市场,他们的启翔牌轿车以及飞翔牌轿车牢牢占据了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市场。

中原汽车公司吗,他们在卡车领域是属于王者,同时利用他们在卡车领域上的优势,开辟了轿卡车这个全新的汽车细分市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他们还把业务线向中低端私人轿车领域挺进,和启翔汽车公司掀起了惨烈的价格战。

最后的松江重型机械公司,这家公司在工程车辆上是统治者,他们推出市场的多个型号的重型工程卡车,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机械设备,可以说直接把大乾帝国的基础建设的施工能力往上大大推高了一截,不管是在城市的基础建设里,还是在国家工程黄河改道工程、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以及其他大型工程里,都是能够看见松江重型机械公司的工程车辆。

同时他们还是国内最大的变速器供应商。

最近看见国内汽车市场开始爆炸,松江重型机械公司已经是有了新的项目,那就是利用他们在重型工程车辆上的技术优势,研发并推出了面向公路运输的货车。

和中原汽车公司的卡车载重以五吨以下,主打一点五吨、两点五吨这种级别的卡车不同,松江重型机械公司推出来的货车,载重能力五吨起!

说的不好听一些,他们是直接把工程用的重型运输车辆,直接改头换面后向运输市场推出。

除了这四大汽车公司外,大乾帝国的其他二十多家汽车公司所占领的市场就非常小了,而这二十多家汽车公司的背后,不乏大资本的扶持。

比如东部汽车公司,这个汽车公司嫡属于东部动力公司,而东部动力公司乃是国内第三大蒸汽机厂商。

镇江汽车公司,这个是天津友邦机器公司的下属公司,天津友邦机械公司可是扬州机械公司的竞争对手,能够作为扬州机械公司的竞争对手,已经是可以证明该公司的实力了,但是他们的汽车子公司也是推出过几款汽车,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原因无他,性能太渣,价格太贵,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

再有黄埔汽车公司,这是嫡属于冯氏航运公司的子公司,冯氏航运公司可是目前帝国内最大的纯民资企业,旗下的航运公司常年稳居帝国第二,旗下的造船业务稳居全国前五,旗下的钢铁,矿务,机械业务也都不差。

冯氏航运公司围绕着航运这个核心业务,打造了一系列的产业链,其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但是黄埔汽车公司推出的两款汽车,基本上也没能获得市场的认可,销量很一般。

上述几个汽车公司,可都是那些大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啊,但是都没能获得成功。

为啥?

专利!

四大汽车公司利用先发优势,在其他企业入场之前实际上就已经是构筑了完整的专利防火墙,比如说中原汽车公司的卡车,你说他们的汽车技术有很先进?

国内实力强悍的机械公司多了去,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能生产制造类似的卡车进行销售?

因为该死的中原汽车公司,围绕着卡车的外观,内部设计,零部件乃至生产线申请了一千多项专利,原则上,你是可以研发生产卡车的,但是你不能用他们的各种设计,零部件,甚至生产线上的很多专利产品你也不能用。

同样的,启翔汽车公司以及杭州动力机械公司、松江重型机械公司,也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核心产品建立起来了庞大的专利池。

这四大汽车公司内部,有时候会因为需求,进行相互的专利授权,但是对于外部厂商,他们就很少授权了。

不管是你想要搞轿车还是卡车甚至是工程机械,你都得从头开始搞起,想办法绕过他们的专利限制,又或者是获得他们的专利授权。

但是,现在四大汽车公司的汽车相关的专利,加起来至少有三千多项,不管是想要获得授权还是绕过去,难度都极大。

这也是其他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困难重重的缘故。

但是,庞岩论却是认为,这些问题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很难,但是对于他们扬州机械汽车公司而言,难度虽然依旧有,但却是属于可克服的。

比如说现在的汽车生产线上,很多关键技术都是属于专利产品,但是,这些专利扬州机械公司基本都有,因为这些生产线本身就是四大汽车公司和扬州机械公司合作研发的,扬州机械公司虽然不能拿着这种授权把生产线卖出去,但是他们自身有使用权。

此外,扬州机械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械公司,他们拥有的各类专利才是国内机构里是第二多的,嗯,第一多的自然是皇家理工学院。

皇家理工学院的各种专利数量,妥妥的帝国第一,其他企业或机构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且他们的专利绝大多数都是发明、实用类专利,并且是偏向于底层的专利。

比如说汽油发动机专利,变速箱等汽车基础类的专利,这些都是属于皇家理工学院的专利,但是这些专利都是放开授权的,只要你和皇家理工学院签订专利授权协议,那么就能获得授权,并且授权门槛并不高。

所以到目前为止,获得汽车整体基础专利授权的,最少也有上百家企业或机构。

四大汽车公司手中的汽车行业相关的专利,更多的还是细分类的专利,原材料,结构,生产工艺等等。

但就是这些,限制了其他公司。

他们可以根据皇家理工学院授权的基础专利,生产出来一辆最基本的汽车,但是这车基本卖不出去的……

抛开皇家理工学院的话,国内拥有发明,实用类专利最大的机构,就是扬州机械公司了,虽然总量上对比皇家理工学院,连人家的领头都不到,但是对比其他企业的话,那么就数量庞大了。

这些众多的专利里,有一些旧专利是四大汽车公司曾经获得过授权,但是授权期限快到期了要重新谈判的,有一些新专利是他们想要得到授权的、

想要得到这些专利授权,那么要求四大汽车公司用他们的一些专利作为交换授权不过分吧!

等解决了专利问题,那么剩下的也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生产线,那啥,四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线,都是和扬州机械公司合作研发的,扬州机械公司完全具备技术以及专利建设一条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而且成本还更低呢。

因此在专利以及生产上,问题都不大。

现在的问题就两个,一个是具体的技术问题。

那啥,有了专利授权是允许你使用这项技术,但是不代表你就能用啊,自身技术不够用不了也是可以的。

还有市场竞争问题,汽车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有私人轿车、公共卡车、轿卡车、卡车、大型货车、各类工程车辆等等。

一个企业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涉足所有的细分市场,甚至面对四大汽车公司的竞争,哪怕集中精力在其中一个细分市场,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庞岩论根据市场上的调研,他决定直接杀入竞争最为激烈的私人轿车市场!

虽然私人轿车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启翔汽车公司和中原汽车公司的一场惨烈的价格战,直接把私人轿车市场的进入门槛拉高了无数倍。

但是同样的,他们的价格战也是开拓了更为广大的市场!

现在预估每年就有数十万辆私人轿车的市场了,再过一些年,岂不是要破百万甚至几百万?

面对剧增的市场,现在的其他汽车厂商的产能时间上都严重不足,也许他们的汽车最受民众欢迎,订单众多,但是这么多订单他们是绝对无法满足的,总会有一些人因为买不到他们的汽车,转而流向汽车厂商的。

而这就是给后来者的机会!

这同样也是冯氏航运,天津友邦,东部动力等企业哪怕在这几年哪怕汽车业务不赚钱,但依旧保持大规模投入不断进行研发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深知未来以帝国的庞大汽车市场潜力,区区四大汽车公司是吃不下的!

帝国的汽车市场到底有多大潜力?

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个计算方式就是,现在帝国有四亿多人口,一个人买一辆车,那就是四亿辆车的保有量啊,按照平均每辆车的使用寿命十年来计算,每年仅仅是正常替换的汽车市场就有四千万辆。

虽然这个算法非常的极端以及理想化,但是也是片面应征了大乾帝国的内部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庞大。

不仅仅是汽车市场,其他产品的市场都如此。

这一点,可以从大乾帝国的纺织业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在大乾帝国里,目前纺织业依旧是属于轻工行业里的龙头行业,而这个行业在大乾帝国都发展了数十年,但依旧保持着极高的增速。

究其原因就是帝国的人口太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加就足以带来足够庞大的增量市场,更不要说衣服的使用寿命也是很有限的,每年的正常存量市场都非常的庞大。

此外这也和帝国民众这些年来逐渐改变了衣服上的消费习惯有关系。

在机制布流行之前,人们,尤其是农村人口一般都是自己织布,自己缝制衣服,有些甚至连棉花都是自己种的,这个是典型的属于自给自足模式。

后来机械纺织业发展起来后,大量的机制布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慢慢的民众就不再自行纺纱织布,而是直接购买成品布缝制衣服了。

这一模式,持续了数十年,哪怕是现在,绝大部分帝国民众穿的衣服,都是通过购买布匹自行缝制,或者是由裁缝缝制的。

对于绝大部分帝国的普通家庭而言,妇女的缝纫技术以及是必须的。

当然了,成衣市场也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早些年的时候,成衣市场都是小规模的,不成型的,主要是由各裁缝店采购布匹,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成衣定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裁缝店的成衣定制模式,因为手工缝制的效率低,其缝制成本必然是高昂的,所以只要只有中上层群体才能消费得起,普通人大多还是购买布匹后自行缝制。

然而,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时间缝制衣服,又或者是手艺不咋地,这也就给了机制成衣发展的空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类缝纫机,而机械缝纫机的效率要比手工缝制高多了,在某一个时期内,这些缝纫机的效率以及用途依旧有限,主要是推向民用市场,比如说各种裁缝铺,家庭。

这一时期里,其实已经是有了大规模生产机制成衣的工厂,但是主要是生产各类同一款式的制服,比如说军服,工厂制服等等,这些制服款式统一,订单大。

但是并没有成为主流。

但是在私人服饰市场上,机制成衣的发展要延后很多年,而且最开始出现的也不是这些大型的制衣厂,反而是民间的私人裁缝行业。

一些客源多的裁缝铺,根据最新流行的款式,雇佣更多的工人,用缝纫机缝制大量成衣库存,然后进行销售。

这种机制成衣要比定制的衣服价格更便宜,而且有多个尺码选择,哪怕是偶尔尺码不符合,还可以当场进行小幅度修改,如此的话,顾客不用等待好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的,当场就能够买到适合的衣服。

随着逐步的发展,很多裁缝店都是发展为制衣加零售模式,并且开始迅速发展、

这个时候,资本层面也是开始大规模进入了,大量的制衣厂和衣服零售店被建立起来,一些专门生产各类统一款式制服的中大型制衣厂,也是开始自行设计款式,然后生产并推向民间市场。

最终形成了目前帝国的服饰市场,这是一个持续发展了十多年,但是在过去不温不火,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爆发性增长的行业,并成为了目前帝国纺织行业的增长引擎。

大量的制衣厂开始出现,而且不在局限于服饰,还迅速扩张到了鞋、帽、皮带、手套、被子等几乎所有的纺织、皮具行业。

现在很多帝国民众身上穿的衣服,都已经是直接从服饰商店购买的成衣了,而不是和以往一样购买布匹,再自行缝制的衣服。

当然了,这只局限于一部分经济比较宽裕的普通民众。

对于上层人士而言,他们的衣服依旧是定制为主,这样更合身,质量也更好。

而下层民众的话,其实还是购买布匹自行缝制的居多,这样可以省钱,毕竟单纯购买布匹,可比购买成衣便宜多了。

至于说自行缝纫衣服需要时间?效率低,那啥,对于穷人而言,时间并不值钱……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帝国的制衣行业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点,帝国的制衣行业在海外土著国家市场里,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有商人尝试运输了成衣到土著国家销售,结果当地的有钱人不要,就算要也没几个有钱人,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穷人买不起,甚至,他们连机制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衣了。

这让帝国的制衣行业很无奈,深感改变土著的衣着消费习惯任重道远。

从这一点同样可以看的出来,大乾帝国的绝大部分行业都是依靠内需为主,至于外需,那是很小的。

哪怕是出口比较多的军需行业以及布匹行业,也是同样如此,三大武器公司可不是靠着国外市场活着,而是靠着帝国军方活着。

布匹行业也如此,别看大乾的机制布涌向全世界,但是帝国本身的布匹消费才是最庞大的。

如此也导致了大乾帝国的经济体系,是非常特殊的内需型经济。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这是属于典型的自产自销的产品,根本不能指望海外土著国家市场,反正能买得起,用得起的土著没几个,更关键的是,汽车这玩意和很多工业产品一样,都是属于国防安全管制产品,禁止出口……

别说土著国家了,就算是大乾帝国的很多海外领地都是属于管制范围之类的。

比如嫡属于欧洲事务衙门下属的休达州,就无法从本土购入汽车类产品。因为这地方过于靠近欧洲,而且当地的暂住民太多,往来的土著也比较多,为了避免技术外泄,所以各方面的官制都是比较严厉的。

继续阅读:第1519章 逐鹿松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末大寨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