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又过了半年,炎炎夏日消退,又到了阴冷的冬天。这半年,皇宫里很平静。龙子俊依然如往常一样上朝下朝,每天忙着处理朝政,而皇后林婉池则经常陪同太后,细心地照料着太后老人家。这半年里,也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一是安阳公主风风光光地出嫁了,驸马是今年秋试的状元郎。状元郎姓苏,闽南人士,为人宽厚仁慈,又才华横溢。龙子俊封他为上大夫,位三品,赐庄园别墅。安阳公主对这位驸马很是满意,小夫妻也很恩爱。其二,已经成年的恭王、孝王也都纳了妃子,一家子和乐融融。
这天清早,天下着鹅毛般的雪花,将整个皇宫装点得银装素裹。婉池带着蓉儿来到了太和宫,见到太后坐在铜镜前,而宫女明珠为她梳理发髻。
“臣妾(奴婢)给母后请安,恭祝母后(太后)长乐未央!”婉池与蓉儿给太后扣礼。
“平身,给皇后赐坐!”太后道。
宫女们拿来一个垫子,服侍林婉池入座。而蓉儿则站着侍奉。
“母后,您今天为何起得这么早?”婉池问。因为,一直以来,太后都晚起,而今天太后起得比往常要早,所以婉池好奇。
太后先没有回答婉池的话,她转头对宫女明月说到:“明月,天气严寒,你去端来炉火盆子,让皇后烤烤火。”
“是!”明月答应着,便离开。
太后复转头,看向婉池,回答她刚才的问话:“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哀家可能是老了的缘故,受不得半点冷。今早,哀家觉得冻,就苏醒了过来。”
婉池问:“母后,既然天气严寒,母后夜晚入睡时为何不在床前摆设一个炉火盆子,好取取暖呢?”
太后道:“炉火烟气太重,哀家最近身子虚,受不得太多的烟气,不然就会觉得头晕眼花,而且容易咳嗽。”
婉池听了,说到:“母后,臣妾今早让蓉儿为您熬煮了一碗鹿茸粥。这鹿茸具有滋补的功效。母后喝了身子会慢慢好起来。”婉池说完,转身对蓉儿道:“蓉儿,请把食盒打开,将鹿茸粥呈给太后。”
“是!”蓉儿答应着,将粥呈给太后。
太后接过粥碗,勺了一勺,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尝,笑道:“蓉儿的手艺真是不凡啊!”
“如果母后喜欢,那臣妾让蓉儿天天为母后煮东西吃。”婉池笑道。
此时,明月端着炉火盆子进来,婉池刚才听说太后不喜欢炉火,因为怕烟太呛。于是,婉池为了太后着想,对明月说到:“明月,把炉火搁远一点吧,太后最近咳嗽,受不得烟熏。”
“是!”明月答应着,便将炉火拿到远一点的地方。
太后道:“还是皇后最疼哀家。哀家心领了,蓉儿姑娘手艺精湛,能吃到蓉儿姑娘精心准备的食物,也是一种享受。不过,准备东西可是很费时间呢!为了这一小碗粥,至少要费一两个时辰的功夫。所以,皇后不必那么费心,天天让蓉儿为哀家熬粥。”
蓉儿说到:“回禀太后,蓉儿没事的!蓉儿喜欢做膳食,每当蓉儿精心准备膳食的时候,只要想象吃的人脸上浮现微笑,蓉儿就会觉得很有意义。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有他需要做的事。陛下做的事,就是为了让天下人过得平安幸福,臣子们做的事是为了辅佐陛下。而蓉儿要做的事,就是通过这一份小小的膳食,让人体会到快乐。这是蓉儿小小的心愿。”
太后听了点点头,内心很是感动。她说到:“蓉儿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皇后,你身边有这么贴心的妹妹陪伴,是你一生的福分。”
婉池道:“母后说的极是。蓉儿是个很善良懂事的好姑娘。”
太后对蓉儿笑道:“蓉儿,哀家以为,以你这样的姑娘,就这么冷冷清清地守在宫中,实在是委屈你了。不如哀家认你为干女儿,然后为你找个好驸马,哀家赐婚,体面地把你嫁了,也不枉费你的青春与美貌啊!”
蓉儿跪道:“太后,蓉儿多谢太后美意。只是,蓉儿六岁时就跟随皇后,一直都跟在皇后身边,没有离开半步。蓉儿不想要什么驸马,蓉儿只想陪着皇后姐姐。”
太后道:“蓉儿真是个痴心的丫头。难道,公主的名分与驸马都不能让你动心吗?”
蓉儿道:“是的!蓉儿什么都不想要,蓉儿只想跟着皇后。”
太后道:“蓉儿,就算哀家把你出嫁,也会赐你一道符牌,恩准你随时可以入宫。到时,你一样可以经常见到皇后姐姐。”
蓉儿摇摇头。
太后见到说服不了蓉儿,替蓉儿感到惋惜,叹了口气,对林婉池说到:“皇后,你有一个对你忠心不渝的好妹妹!”
婉池笑道:“母后,臣妾替蓉儿多谢母后美意。臣妾也劝过蓉儿,也想为她找个好人家。可是,这丫头吃定要跟着臣妾,臣妾也无他法。”
太后点点头,转向蓉儿,说到:“蓉儿,既然你执意不肯出宫,那哀家就不强求你了。对了,蓉儿,哀家突然想喝一碗五子粥,您去为哀家准备,可以吗?”
“是!蓉儿遵旨!”蓉儿答应着,行礼,便起身离开。
蓉儿走后,太后转向婉池,说到:“皇后,母后有些话想与你谈谈。”
婉池笑道:“母后请讲。”
太后转头对宫女们说到:“尔等都退下吧!”
“是!”宫女们拜礼。
“明珠,你也先退下吧!”太后对身边站着听侯吩咐的明珠道。
“是!”明珠行礼,便起身退去。
婉池看着太后将所有宫人都支走,心里好奇,不知道太后究竟想与她商谈何事。她问到:“母后,您有什么要紧的事想跟臣妾说?”
太后握着婉池的手儿,放在自己的掌心揉搓着,如母亲一般地疼爱与呵护着婉池的手。许久,太后说到:“皇后,哀家知道,哀家说这些话,或许会让你为难!但是,为了皇室着想,也为了我朝江山稳固着想,哀家不得不说。”
“母后,您想说什么?”婉池听了更加好奇,看着太后很严肃的神情,她的内心有一些小小不安。
太后道:“皇后,你入宫也有一些时日了,可是你的肚子却没有一点消息。哀家知道,你们还年轻,不必着急,可是哀家老了,哀家等不了了,哀家希望在哀家精神还好的时候,哀家能抱上小皇孙。这样,即使哀家仙寿已尽,哀家也有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婉池听了,微微低下头,惭愧说到:“母后,请恕臣妾无能,没能让您早日抱上小皇孙。”
太后道:“身为皇后者,既要为陛下想所想,也要为皇室江山想所想。就如,陛下册封你的诏书写到;皇后者,内驭后宫诸嫔,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贤臣。所以,身为皇后,要想到陛下所想到的,也要想到陛下没有想到的。哀家知道,陛下很疼爱你,自从朱皇后与如妃仙去,陛下将你册封皇后,从此陛下没有再纳妃子,一心一意地待你。只是……”太后说到此,便收了口,没有再说下去。
婉池听了太后一番长论,虽太后没有说完,但已猜到了太后隐恻之意。她低着头,说到:“母后的意思,是想让臣妾替陛下纳妃。”
太后道:“皇后果然很聪明,不用哀家明说,你就已经猜到了哀家的意思。皇后,你可不要责怪哀家,哀家也是为了皇室江山着想。哀家知道,这会令你为难,也会委屈了你。哀家也是过来人,当哀家年轻的时候,也非常希望自己是先帝唯一的妻子,与先帝修得百年之好。当先帝一个接一个地纳妃子,哀家为此很是伤心流泪。将心比心,哀家知道,让你替陛下纳妃子,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只是,身为皇后,你要考虑大局,要多为皇室江山着想。替陛下纳妃,为皇宫增添人脉,也可以为皇室开枝散叶,让陛下早点抱上小皇子,让我朝后继有人。”
婉池说到:“母后,臣妾身为皇后,理应为我朝江山着想,让皇室多些人脉,为陛下纳妃。只是,臣妾只怕陛下不会同意。”
太后道:“哀家身为母亲,了解陛下的脾气。陛下不喜欢的事,没人扭得过他。只是,皇后你不同。陛下对你喜爱之极,你做的事,陛下不敢怪罪。所以,哀家才想让你出面,为陛下纳妃。”
婉池道:“臣妾定尽力说服陛下,让陛下纳妃。只是,母后可曾有合适的人选?”
太后道:“有!”
婉池好奇地问:“母后相中的人,想必一定是个不错的姑娘。只是,这位姑娘是何许人也?”
太后道:“这位姑娘,皇后你再熟悉不过了。”
婉池听了更加好奇,问到:“是谁?”
太后沉默片刻,说到:“就是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