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的时候,老道姑与慕容谨赶到了道观。在清辉的月光下,道观隐蔽在竹林深处,和着如影随形的月光,宛如仙境中一般。
竹林深处,隐约可见有一座古朴的院落。一条小溪,绕着院落的门外,形成一湾小小的渠。渠上架着竹子做成的精致典雅的竹桥。竹桥上盖着竹子做成的小牌坊,牌坊挂着一幅匾,匾上大大的几个字写的是“净心院”。牌坊两侧挂着一幅竹子刻成的诗句,一句是“芳草无行径,深山空落花”,一句是“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慕容谨闭上双眼,深深呼吸着,感叹道:“此处果然清幽静谧!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老道姑道:“这里远离尘嚣,是静养的好地方。”说着,老道姑带着慕容谨经过竹桥,向着院落而去。他们走到院门,老道姑轻轻敲打门锁,门便开了,走出两个小道童。两个小道童见到了老道姑,说到:“师姑回来了,师傅刚才还在叨念呢,说天色已晚,师姑怎么还不回来。”
老道姑道:“刚才我经过山林的时候,遇上了猛虎,被困在树上。幸亏这位壮士出手相救,不然,我都回不来了。”
小道童听了,惊道:“哦!竟然有这等事?”
老道姑点点头,转身对慕容谨说到:“后生,来,随贫道走吧!老身带你去见见本观的太乙真人,她可是一位高人哪!”
“太乙真人?”慕容谨心里有些嘀咕,随着老道姑慢慢走去。不久,老道姑带着慕容谨来到一个宽大的房子,房子中央端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姑。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姑深闭着眼睛,凝神吐气,似乎在做法事。
带慕容谨而来的老道姑请慕容谨在旁边的一溜椅子坐下,然后她走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姑前,附着老道姑的耳朵说了些话。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姑(太乙真人)睁开了眼睛,端详着慕容谨,笑道:“多谢施主救了我道观的道姑。”
慕容谨道:“举手之劳,真人不必道谢!”
太乙真人道:“本观深处深山密林之中,平日出行,难免会遇上些猛蛇野兽,不过,本观的道姑,我都会让她们练习些法术,以便平日出行能保护到自己,不被野兽伤害。只是,了然师傅(带慕容谨而来的那个老道姑)不爱练习法术,只喜欢医术,平时她经常下山为村民治病。而今日,她没有带上其他的道姑,独自下山,遇到了猛虎。亏得施主出手相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慕容谨道:“在下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太乙真人道:“施主因为救我观道姑而伤了腿脚,请施主安心在本观养伤,等你的腿伤好了之后,再下山吧。”
“是!”慕容谨谦和地答应着。
太乙真人对了然师傅说到:“快去传些茶果来,请施主享用。”
“是!”了然师傅答应着,便转身离开。
了然师傅离开后不久,一个身穿道服的姑娘,手里捧着一个盘子,上面摆着茶水与一些点心,慢慢向着太乙真人的禅房而来。那个姑娘走到太乙真人的禅房外,见到屋内坐在太乙身边的慕容谨,惊得瞪大了瞳孔,手抖了一下,盘子与茶水点心等物摔落到地上。刹那,她下意识地转身,背对着房间里的人。
随着盘子与瓜果等物掉到地上发出的响动声,引起了禅房内太乙真人与慕容谨的关注。慕容谨好奇地看着那个道姑的背影。而太乙真人则问到:“归如,怎么了?”
那个道姑沙哑着声音,小声地说到:“真人,我不小心把茶点摔了,我再去弄些新的茶点来。”说着,那个道姑拾起地上的盘子等物,便急急地离开。
归如离开后,她吩咐另一个道姑给太乙真人禅房送去茶点,而自己则慢慢经过后院,向着桃林深处的那间小屋子走去。
屋内,一位模样清秀的姑娘正与了悟师傅(心竹姑娘)研究诗文,突然见到归如急匆匆而来,轻声问到:“妹妹何事如此惊慌?”
归如走进去,在那位姑娘与了悟师傅的旁边坐下,样子显得不安而又难过。归如深深地呼吸,宁心静气了会,才说到:“姐姐,您可知我刚才在太乙真人的禅房里看见了谁么……”
“看见了谁?”了悟师傅问。
归如道:“我……看见了慕容公子……”
坐在了悟对面的那个姑娘,她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不过,她很快便恢复平静,样子非常地静若泰然,平静地问到:“那他有没有看见了你?”
归如摇摇头,说到:“幸亏我反应得快,看见他的时候,我赶紧转过了身子,所以他似乎并没有认出我来。”
那位坐在了悟对面的姑娘点点头,说到:“那就好!归如,我们如今已经远离红尘,红尘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们还是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的好!”其实,说这句话的,正是林婉池姑娘。而“归如”,正是蓉儿姑娘。自从婉池与蓉儿离开岭南,便来找心竹姑娘,与心竹姑娘一起在道观里修行。本来,婉池与蓉儿也想出家修行,奈何太乙真人说婉池的尘缘未了,并没有正式收她为徒,不过,为了区分凡人的名字,太乙真人给婉池取了一个道号,名为“尽望”,而给蓉儿取了一个道号,名为“归如”。
了悟道:“师傅说得对,有缘人千里一线牵!婉池,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如今,他就在附近,难道你不舍得去见一见他么?”
婉池摇摇头,说到:“如今我心如止水,见如不见。”
了悟师傅(心竹姑娘)看了看平静极了的婉池,看了看有些惊慌的蓉儿,她点点头,然后起身,慢慢地离开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