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荆州郊外,有一片山秀水美的清静之地,在一座林荫茂盛,灵气俊美的山上,有一家道观。那家道观名为“净心观”,就是林心竹修行出家的地方。
些许日子前,林心竹与婉池去绝境山林间寻找太虚真人后,救过一条小青蛇,然后在一处水潭边上梦入仙境,受仙人指点,心性顿悟,看破红尘,因而在与林婉池离别时,打算去山上的观音寺出家。然而她一个人行走山上找寻观音寺时,遇到了一位道姑。那位道姑对林心竹说她与净心观有缘,是道观中的太乙真人差她专门在此等她。林心竹便随那位道姑来到隐秘山林绝幽处的净心观修行。
话说林婉池与蓉儿被遣到岭南之后,便设了计,逃离了那些守卫们的看守,辗转来寻林心竹,最后巧遇一位下山化缘的道姑,得知林心竹在净心观修行,便跟随道姑前来,打算在净心观出家修行。奈何道姑中德高望重的太乙真人说婉池尘缘未了,将来还是母仪天下之人,不肯收她为徒。婉池无奈,只得在净心观后院的一处地方隐居,时常与林心竹相伴。
道观后院是一片竹林,往深处走去,便到了一片清静的桃树林。林心竹是个脱俗雅致的人,她见到那里是块宝地,便领着众人,以竹子为材料,建了一间雅致的小竹楼。自从林婉池来了,她便将竹楼让给林婉池与蓉儿居住。林心竹与林婉池都是十分有才华之人,二人都博古通今,会诗词歌赋,通琴棋书画,加上蓉儿也会些诗词之类的,所以三人一处伴着,时常在一处玩弄诗词,或是抚琴唱曲的,倒是过得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这日傍晚,天快要黑了,还下了毛毛细雨。蓉儿坐在竹席上做女红,而林婉池独自在那间小楼阁里,手里拿着书,斜倚着窗台,静静地读到:“道之可以为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名之可以为名者,非真常之名也。始于无始,始为万物之始。名于有名,始为万物之母。”
“婉池妹妹在读什么呢?”林心竹踏进楼阁,将雨伞放在门槛边,笑问到。
“哦,心竹姐姐来了。”蓉儿听见,便放下手中的针线,过来说到:“坐吧!”
林心竹说到:“我现在已是修行之人,蓉儿还惦记着我的名字呢!”
蓉儿笑道:“心竹二字,是你的父母给你取的。而道号,则是这道观里的师傅给你取的。两个称呼,都有意义。况且,这里又不是在道观,称呼你的原名,也未为不可啊!”
心竹笑道:“也可!也可!对了,你们吃过晚饭了没有。”
婉池走过来,笑道:“都吃过了。”
林心竹说到:“既吃了饭,那就随我来吧!”
婉池和蓉儿都问到:“你要带我们去哪啊?”
林心竹道:“随我来便知道了。”说着,林心竹站了起身,往门外走了出去。婉池和蓉儿撑了伞,也跟了来。不多久,林心竹带着婉池蓉儿来到山崖边,那里有座小亭子,也是她们经常来玩的地方。
还没走进亭子,蓉儿便好奇地说到:“这会子天快黑了,心竹姐姐带着我们来此作甚?况且,还下着雨,路有些湿滑,等会子回去就不好走呢!”
林心竹道:“我今日来了兴致,作了一曲,如今,叫你们来听听。”说着,林心竹携着她们二人,走进小亭子。亭子中间有一张石桌,桌的周围有四个石墩,而桌上设有一座琴,旁边还摆放着一盏灯。
林婉池笑道:“心竹姑娘今天填了什么曲子,我倒要听听。”
林心竹微笑,在石墩上坐了下来,缓缓地抬起双手,轻轻地抚弄着琴弦。一曲奏罢,林婉池与蓉儿都听得呆了。过了一会,婉池才回过神来,笑道:“心竹姑娘越发灵通了,今日的曲子,简直让听的人掉了魂。诶!这曲子,取名了没有?”
林心竹笑道:“当然有了,是个好名字,就叫做‘幽兰曲’。”
“幽兰曲?果真好名字,与这曲子正好绝配。”婉池笑道。
林心竹道:“我这曲子,灵感也正好来自幽兰。婉池,蓉儿,你们过来。”林心竹说着,携着林婉池与蓉儿,走出小亭子,往亭子边站着。她们面对着的是一个悬崖深谷,只见烟云缭绕,看不见底部是什么。
林心竹道:“这下面,有一个深谷。我们守在这山上,不管晴天或是雨天,这悬崖都被烟云笼罩着,常年都看不见谷底的。这下面的深谷,名为幽兰谷,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兰花生空谷,这幽兰谷里盛满了兰花,朵朵清幽雅致,宛如天上的仙子。我刚才的曲子,正是为这幽兰谷而填的。”
林婉池叹道:“幽兰谷,幽兰谷,难怪你刚才弹奏的曲子如此脱俗雅致,听起来让人觉得清新脱俗,似乎闻到了兰花的味道。”
林心竹笑道:“胡说,一个曲子,怎么会闻到什么兰花的味道呢!”
林婉池笑道:“亏你还是修行之人,这样都不知。这音律,是最通灵性的。每一首好曲,都有一个境界。而你刚才弹奏的幽兰曲,就有了幽兰谷的境界。人静静聆听,仿佛自己的灵魂已到了神秘美丽的幽兰谷,自然能看得到盛开的兰花,闻得到幽兰的清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