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闲居士2023-04-18 10:534,025

..........

  “王妃,出来的时候不短了,是时候该回府了!”

  “这就到了吗!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啊1”

  鲁王妃觉得也不过就是刚刚见面,还没怎么聊呢,怎么就到点了呢!

  不过她也明白,自己的婢女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欺瞒自己的,定了定神,又是嘱咐了几句,“记住,一定尽快的安排啊!”

  “嗯!”

  “还有你,假如是小羽他出了什么问题的话,你以后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呃!

  同人不同命啊!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换了语气了呢!难不成侄子真的就没有办法跟女婿比吗!

  当然了,李修泽最多也就是暗地里腹诽几句,你真的让他说出来,他还真的没有那个胆子,甚至就连脸上都不敢带有丝毫的异样。

  “姨母,交给我您就尽管放心好了!我保准把您的女婿养的白白胖胖的!”

  “就你嘴皮子能白话!”

  鲁王妃笑骂了一句,不过呢,李修泽这带有插簧打岔性质的一句话,倒是让她稍稍的忘却了心里的郁闷,扭转头冲着侍立在身后的一名侍女说道,“袭人,郡主她走的突然,身边就只带了一个小环一个,这哪能伺候的过来啊,你呢,就跟着姑爷他们一起走吧,好好地侍候郡主,不要让她饿着冻着的。”

  李金羽一听就是大急,张嘴就是要说什么,但是李修泽眼疾手快,猛伸手,用力的拽了一下李金羽的胳膊,力道之大,猝不及防的李金羽,差点就是被摔个跟头,不过这也成功的打断了他想要说的话。

  回了一个眼神!干嘛!

  我还想要问你呢!你这是要干嘛!

  李修泽同样的是递了一个眼神。

  不干嘛!我们这是要行军,带着个女人算哪门子的事情啊!

  那你也不看看提这个要求的是谁啊!那可是你未来的老丈母娘,就凭这个,你能拒绝吗!不要命了吗!

  我,我,我这不是在想办法的吗!

  先应下来再说,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解决!

  好吧!先这么办吧!

  刹那间,两人眼神就是交流起来,并且很快达成了一致。

  先应下来再说!

  “王妃,我......”

  “我知道,不管是你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啊!你跟了我也有八年的时间了吧,从一个含苞欲放的小姑娘长成了这么一个大美人,期间也是尽心尽责,现在,我能信任的也只有你了,小珍她也只有交到你的时候才能让我放心。”

  “恩!”

  袭人重重的点了点头。

  “还有你们两个,一定要听话,赶紧的回去,这兵荒马乱的,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

  视线又转向了李金羽二人,鲁王妃不放心的说道。

  相互对视了一眼,齐齐的点了点头‘

  “走了!走了!”

  说着鲁王妃站起身来,蹒跚着离开了厢房,臂膀不停地耸动着,看得出来,她的心情也是极为的不平静。

  但是没办法,称不上是人鬼殊途那么惨,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两个人之间还留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一时半会的真的难以填平。

  从离开兴隆寺一直到回到军队,李金羽都是一副闷闷不乐的表情,这一次见面,让他五味具杂,真的是想到了太多太多!

  "表少爷,表少爷,姑爷这是怎么了?!怎么看上去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呢?!"

  袭人悄悄的靠到了李修泽的近前,弱弱的扯了一下他的衣襟,低声问道。

  扭头朝着李金羽方向看了一眼,下意识的就是挽了一个白眼,"别管他!"

  "奥!"

  做了这么多年的侍女,别的可能没学会,但是这个察言观色,袭人掌握的还是非常的到位的,眼见的表少爷不愿意明说,当下也没有继续的追问,缩到一旁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了。

  一路行来,天边悠悠的白云,不停的变换着,浮现出了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有他前世的父母亲人,也有今生的父亲以及未能一见仅从他人口中听闻的母亲。

  算了!人还是需要向前看的!大战在即,这些婆婆妈妈的东西还是滚到一边儿去吧!

  看着近在咫尺的营盘,一种熟悉的感觉,重新的布满了他的整个心田。

  "走吧!耽误的这些功夫等下还得从赶路当中补回来呢!"

  大军,随着李金羽等人的回归,又开始踏上了熟悉的征程,

  ……….

  北京城周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天南的,地北的,还有海角旮旯的,一支支的援军,尽数的汇聚在了这里,共同拱卫着大明的国都,拱卫着皇帝,拱卫着朝堂。、

  城头上,凛冽的寒风当中,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环手而立,在他的身后,一众文武大臣分列两行,短短时日,崇祯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皱纹白发更多。

  这些年一来,他就没有过过一次的舒坦年,今年好不容易捷报连传,闯匪彻底被灭了,献贼也被追的东躲西藏,只剩下一口气在那里苟延残喘,再也无法为恶,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国内的流寇,也许就要被彻底的镇压下去了,可是,还没等他多享受一下这种难得的喜悦,鞑子又是给了他当头一棒!

  喜峰口一日之间被破,当值的守将李文俊不思顽抗,带头逃窜,鞑子衔尾追杀,上万的大军,能够逃脱的尚不及十分之一。

  当然了,这种怂包死了也就死了,崇祯表示绝对的不会心疼,但是,随着而来的恶果,却是让他彻夜难眠。

  喜峰口一破,蓟镇整个防御圈也就随之告破,短短的时日之内,鞑子数路大军越长城而入,在京畿之地肆意的猖狂,无人能敌。

  整个战局瞬即就是糜烂不堪,朝野震动,眼见得大明己无力阻挡鞑子的攻势。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却没有人有任何办法,崇祯皇帝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

  臣属无能,竟累君如此!

  该杀!

  "东虏兵锋现至何处?"

  好在崇祯还保有一丝理智,知道自己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稳定朝局,强自压下心中的怒火,尽最大可能的保持清醒,问道。

  周延儒作为首辅,自然责无旁贷,他站了出来,先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无论是什么情况,这礼不能废,虽然他看似是身为首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限的风光,但是,内中的苦楚只有他才能品位的到,就说是现在吧,这身周就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呢,恨不能扒掉自己的衣服,寻找的所有的破绽,好取而代之。

  因此,他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回皇上,东虏主力破关而入之后,分兵数路,于京畿之地大肆的劫掠,而且,有一股东虏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檄山东巡抚率兵扼守,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叹息道:"虽然虏贼并没有直接的围困京师,给援兵的汇集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但是,这百姓,可就受苦了!还有就是,山东重地,不可有失,特别前次入寇德王失陷,朕身上的压力很大,所以,无论是如何,都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臣遵旨!"

  周延儒恭敬领命。

  崇祯皇帝略一沉吟。又是问道:"孙传庭所部,还没有消息吗?"

  听到崇祯的话,周延儒身躯不由得就是一颤,孙传庭前一些时候那可是大出风头,已是重新的简在帝心,对于他来说,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有些上些眼药吧,但是斟酌了半响,还是放弃了。

  "回皇上,陕西路远,孙督师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沉吟不语,他的心中,对于现在城下的这些援军,根本就没有信心,只有孙传庭跟杨嗣昌,才是现在他心目中的顶梁大臣。

  良久,他才说道:"难道就没有一点消息传来吗?"

  说这话的时候,因为焦躁,他的语气中已是带有了怒意。

  见天子发怒,周延儒也是心惊,他叩头道:"皇上,倒也不是一点消息没有,据报,孙督师已经派出了一支先锋队伍,算时间,今明两日应该就能到了吧。"

  "也罢,左右虏贼未至,再等上些时候吧,呃……"

  话音未落,他的眼睛已是瞪得溜圆,大张的嘴巴再也难以并拢,这一刻,君王该有的威仪早已经是被他尽数的丢弃个干净。、

  没办法,实在是刚刚看到的那一幕让他太震惊了~!

  视线中,远远的出现一支兵马,上空飘扬的皆是纯白旗号,上布张牙舞爪的火焰飞龙。崇祯一眼就是认出了,这是虏贼正白旗的旗号。

  他们来了!

  绝大的恐惧,已是抓住了他的整个心田,让他难以呼吸!

  多尔衮作为这一次入关的主帅,可谓是大军在握,按理说应该是志得意满的,但是,他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这一次皇太极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竟然把大权真正的交到了他的手里,这让他始终是琢磨不出其中的味道来,因此,入关之后,步步为营,并没有贪功冒进,先是大肆的劫掠了一番,顺带着清扫了一下有可能的反抗力量。

  大明的京城,他自然是心知肚明,那里是打不下来的,所以,他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围困,而是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好吸引各地赶来的援兵到位。

  那些能够赶过来的援兵,应该就是这大明朝还能保有一些血性的了吧,只要是把他们彻底的打垮,这大明朝的脊梁骨,恐怕也就会随之垮了吧,那样的话,对于大金以后席卷天下也是极为的有利。

  当然了,他敢如此做,完全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确信,要说是先前,他万万不敢如此,但是现在,在看到了黑魔军一路的表现之后,他终于敢确信了!

  甚至,他的心里还抱有一丝的幻想,也许这一次……

  不过,他也不会劳师远征,在距离北京城尚有数里之遥的地方,扎下了营盘。

  也许有人会怀疑说,这北京城,不是早就被各路援军围拢的水泄不通了吗,怎么还会有地方留给鞑子安营扎寨呢?

  呵呵!

  说这些话的,你就真的小瞧了人家鞑子的实力了吧!

  虽然这些明军占了以逸待劳的优势,但是真正交上手之后,他们用血泪的代价,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两军对战,真的不是靠血性就万事大吉的!

  摧枯拉朽!

  就是这么简单!

  整个战斗持续的时间甚至都不到盏茶!

  血性退却之后,才是无边的恐惧,这个时候,鞑子那满万不可敌的传说,才算是真正的萦绕满了明军的心头,营寨不由得靠拢在了一起,似乎是抱团才能有更大的安全感。

  判断出来鞑子不会选择今天进攻了,崇祯等人也是赶紧的返回了宫内,商讨起来。

  当然了,无论是他们如何的绞尽脑汁,也不可能改变眼下这个困境了。

  鞑子营盘中心有一个高台,在这里,竖立着八旗满洲正白旗、镶白旗、八旗蒙古正白旗、镶白旗,外藩蒙古喀喇沁部几杆巨大的织金龙纛。

  围绕在四周的,浩浩荡荡的都是鞑子人马,其中以正白旗的旗号为最。

  要知道鞑子总共也就是三百一十个牛录,其中多尔衮亲领的正白旗就占了四十八个,他的兄弟领的镶白旗更多,足足五十个牛录,属于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人数也没有多尔衮兄弟多。所以,才会如此的着人忌惮!

  此次入关,多尔衮兄弟可谓是尽起大军,除了那些老弱病残留守以外,一万五千人马,其中披甲旗丁五千人,还有数百的巴牙喇兵,统统的领了出来。

  为了让更多的旗丁可以存活下去,多尔衮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

  自然,随行的其余各旗,人马也不能少了,浩浩荡荡,数万大军,黑云压城一般压在了明人的心头。

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二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带着系统闯明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