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渊明严防死守下,没有人能突破他的防御线。
秋收彻夜不停,快速的完成,粮食堆入仓库,重兵把守。
沈春站在秋收的田野间,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挂着露珠的高粱叶微微抖动,像是绿衣少女在娇滴滴地哭泣。
她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有人将不可思议变为了现实。
仿佛眼前的麦浪连天般的向她涌来,细弱的声音在耳边不断放大,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
她的母亲是大秦的公主,和亲嫁给了某一任突厥王,她生下后,母亲临终前极力的将她送往大秦,哪怕是做质子。
母亲哀伤地说:“在大秦才有希望。”
希望在哪?她很年幼的时候就来到了大秦,抱着这个疑惑,在一片孤独中跌跌撞撞。
一个男人向她伸出了手,“你的生辰八字很特别,或许可以见到神灵。”
她拜了那个男人做师尊,得知了八字中癸通鬼,而丁火是冥界之火,水火并济,行在阴阳两界。
从那一天起,她就追随了师尊的脚步,寻找着神灵。
世俗种种皆是过客,唯有神灵是毕生所念。
“沈春,你在看什么?”李文花离着老远问她。
沈春回过神来,回头看向她。
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田野间的花朵。
李文花站在一片幽光里,宛若神邸。
沈春跌跌撞撞的向她走去,跪倒在她的脚边,“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的眼睛终于看见神灵了。”
李文花抓了抓脑袋,有些头疼地说:“我真的不想骗人,但你们总是这么单纯。”
沈春有些失魂落魄,她看着小麦玉米一日一日的长起来,直到秋收的这一刻,她的心骤然放下了,又轻轻的飘了起来,灵魂都在悬空。
李文花:“你好像不太对劲,裴渊明、沈骗子、你们来看看沈春!”
他们被叫了过来。
沈骗子扶起了沈春,叫了两声师姐,沈春身体微微哆嗦。
沈骗子说:“我先扶她回去了,她有些魇住了。”
李文花点了点头,目送师姐弟远去,无奈地说:“有我这样的神灵吗?”
裴渊明:“嗯?”
李文花:“沈春以为我是神灵,如果我是神灵的话,我就让裴大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裴渊明笑了笑:“这个秋冬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暖和。”
李文花往他怀里一靠:“裴大人如果喜欢这样的生活,那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裴渊明:“天长地久?”
李文花:“永结同心。”
收了这么多的粮食,这些粮食可以保证这个冬天突厥饿死的人减少到百分之一,如此高的产量,将那些突厥人的嘴巴堵得严严实实。
杜尔乐不可支,提出想要尝一尝米。
李文花索性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来庆祝丰收。
将鲜嫩的牛肉洗净逆纹路切片,在切成小手指长筷子粗细的条,加入水,手抓揉,直到牛肉吸饱汁水在加点盐加点糖,撒上胡椒粉料酒酱油和生粉腌制会。
改刀的芹菜焯一下捞出来凉水里过凉,盛盘里加香菜辣油和蘑菇精先找个底味。
接着热锅凉油里爆香姜蒜末花椒,在麻香的味道一出来再倒半勺豆酱,加盐加蘑菇精添清水把牛柳下锅。
看着颜色渐变,手勺轻轻的一划打散捞出,装在盛有碧绿芹菜的盘里,撒上蒜末红椒丝和一串青嫩嫩的麻椒,用烧热的油一浇伴随着呲啦一声,这麻辣鲜香的椒麻牛柳就好了。
沈骗子寻摸着,摸到厨房里偷吃。
李文花:“李文苗十岁了,已经不来厨房偷吃了。”
沈骗子:“我只有二十四个月,还在喝奶奶,偷吃一下怎么了?”
李文花冲着他比划了两下,“不要脸,不许偷吃,上桌了大家一起吃。”
沈骗子:“还有更不要脸的,我想吃筋头巴脑。”
李文花:“那个太费事了,不给做。”
“这要是裴渊明想吃你肯定给做,哎。”沈骗子装模作样的叹气,偷偷夹了一筷子的牛柳跑了,去喂给了李文苗,还说:“小姑娘脸皮不要太薄,脸皮薄的姑娘没肉吃。”
李文苗吃的很香,一声不吭。
李文花把筋头巴脑的肉洗净,白亮亮的透着粉嫩,用切刀剁成了块儿,码在垫了底儿的锅里。
这锅底儿有香菜有青椒,红萝卜黄姜片白白的蒜子加花椒大料桂皮香叶等,加热水淹没了肉块,用白糖炒好的糖色,加进去清水变得红亮亮。再加了酱油、豆酱、去腥的料酒红干椒,加盐加蘑菇精加胡椒粉,大锅里咕嘟咕嘟的一炖热气蒸腾香味溢出。
一时辰过后,一锅汁浓糯香的筋头巴脑就好了。
她又做了几道素菜,端上了桌。
沈骗子吃着筋头巴脑,冲着李文花不断比心,“超级好吃,有爱的味道。”
李文花无奈地笑了,真拿他没办法。
杜尔迫不及待地尝了尝米饭,说:“怎么和大秦的米味道不太一样?”
李文花:“自然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秦的土地适合耕种,就像突厥的牛羊肉总是更好吃。”
杜尔感慨:“若是能同时拥有大秦和突厥就好了。”
裴渊明说:“可汗的野心这样大,可是彻底的收复了西突厥?”
杜尔摇了摇头,暂时熄灭了他的野心,说:“我哥哥就像滑不溜手的泥鳅,他总是打完就跑,草原太大了,我抓不住他,要是有裴将军能帮我领兵的话,那肯定胜券在握。”
裴渊明说:“突厥的士兵不需要秦国的将领,况且我也不是将军,我是大秦册封的鸿胪寺少卿。”
杜尔笑道:“一纸虚衔,有俸禄吗?”
别说,还真有。
大秦派人发放了裴渊明的俸禄,大老远送来的。送俸禄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旁敲侧击,询问草原上的种植情况,他们夫妻在草原上都做了些什么?大秦在突厥肯定有细作,只是细作的等级不高,不清楚事情始末。
这次派出来的还是崔锋,崔锋很烦出使突厥,心情恶劣的将旁敲侧击变成了直接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