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渊明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土,神情有些晦暗局促。
杨氏高兴的招手:“快来,快来陪娘一起吃,让这个便宜女婿走远点,看着他这张蠢脸我就心烦。”
李文花笑道:“你先出去吧,我陪着娘。”
裴渊明看她,眼神复杂,轻轻点头离开。
出去以后他找了个木匠将马车加固一番,能不那么颠簸,买了一堆棉被铺在车厢内,保证一路身下暄软,长途赶路不遭罪。
他是习武之人,耳目聪明,早就听见了门口有她的脚步声,却没想瞒着她。得让李文花知道母亲是在骗她,她就心安理得的脱身了。不然她心太善,不会走的。
然而接下来,李文花始终没有提要带着妹妹离开的事情,反而越发精心的照顾着杨氏。
裴渊明都怀疑她有没有听见那天的对话,是他听错了脚步声吗?
春季总是一场小雨一场风,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
杨氏说:“屋里好闷,窗户打开。”
李文花推开了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
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
细雨蒙蒙,仿佛回到了当年,大家都青春年少。少年爽朗地邀约:听说城垣西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得像白雪遍地,想与您一同去醉中赏花,意下如何?
杨氏微微笑了笑:“想去赏梨花。”
李文花:“外头正下雨,雨停了我再陪您看吧。”
等着雨停了,她果然信守诺言,给杨氏穿上了厚衣裳,在门口放了个贵妃椅,搀扶着人一点一点挪到椅子上。
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满园雪白,恰似细雪霏霏,还染着夜月的银雾。
杨氏指着那一树梨花说:“我如梨花,不上不下。”
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所以才会自我痛苦折磨。
这世上最舒服的就是彻底的坏人和彻底的好人,苦了卡在中间的普罗大众——杀人放火良心会痛,奉献爱心抠抠搜搜。
李文花:“我倒是觉得这株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杨氏缓缓地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喜欢梨花吗?”
“为什么?一般人都嫌梨花不吉利,有分离之嫌。”
“可能一般人嫌弃的是对的,因为我的闺名就唤作梨花,这一生都在与人分离。”
杨氏又甜蜜地笑了笑:“但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名字,梨花。我的裴郎总是说‘我想赏梨花’,含蓄的可爱。他们裴家的男人值得喜欢,你也喜欢吧?否则就不会装傻了。”
裴渊明是个笨蛋,所以看不出两个女人在对着演戏,不明白这叫台阶,傻乎乎的想要戳破那层窗户纸。
总以为小姑娘受骗,殊不知小姑娘在骗人。
李文花索性直接问:“夫人,你和裴大元帅是怎么走到一起去的?我听见了,你想杀他。”
杨氏:“我们当时差不多就是你们两个的状态,谁都不敢各进一步,明明孩子都有了。然后突然有人掀桌,我们回避的心思被揭露。他气急败坏地说‘你口口声声说爱我,不过就是为了杀我。’我说:‘错了,顺序反了,我为杀你而来,却爱上了你。’那一刻,我们两个的心才真正到了一起,什么都不怕了。”
李文花:“裴大人想要查他父亲的死因。”
杨氏道:“我想要你们两个成亲,赶紧生个孩子,往事我都放下了,他也放下吧。”
“夫人能够放下,是经历了时间的挣扎,了解所有事情,最终做的一个选择。裴大人什么都不知道,骤然让他放下,他会很痛苦,这不公平。”
杨氏戏谑道:“乖女儿,还没嫁他呢,就开始向着他说话了?”
李文花不吭声了,但心里很有主意。
杨氏笑着望向天空,燕子在天空飞舞,几度携春泥筑巢。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每个人都有故事,有开头没结尾,归功于作者来不及,输给了时间,最终潦草收场。
所以大多数人的人生到了结尾,都潦草的平庸。
“裴郎,我不能帮你报仇,我已经没有冲冠一怒的心力了。”
梨花,也只是半老徐娘罢了。
春雨袭来,滋养万物,敲打花瓣。
雨水连着下了三日才停,满地梨花像是飘雪。
裴渊明来给母亲请安,靴子踩过地面囤积的水坑,湿一大片。
“母亲,三年前突厥来袭,两兵交战,我的行军路线被泄露,遭遇埋伏导致大败,元帅赶到方才救我一命。如果是有人要除掉我,是否因我父亲的缘故?如果是的话,我难道还要再坐以待毙吗?”
杨氏道:“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
裴渊明:“可我想给兄弟们一个交代。”
杨氏道:“上战场本来就是要死人的,要什么交代?你裴家祖祖辈辈的灵位都在祠堂里供着,他们要交代了吗?”
裴渊明:“死在阴谋里的人都要一个交代,士兵的命不是用来玩阴谋诡计的。”
杨氏以不变应万变:“你如果想查你父亲,你就绕不过我当年要杀你父亲。”
裴渊明袖子下的手微动,行了一礼:“那我就先不查父亲,我先查庚子月一战,给我自己寻个公道行吧?”
母子二人话不投机,裴渊明匆匆离去,接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太守府。
郡太守助手为郡丞,由皇帝任命。此外,太守府的僚属: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
这些一概由太守自行聘用,可以说是亲信班底。
陈列逊一案牵扯进去些官员,但大多数得以保留。裴渊明撸掉了两个能力偏弱的小官,找退役军官补上,一个新的班底就成型了,对于权力的把控偏低,并没有要牢牢的握住权力要求底下的人忠心耿耿。
他处理太守日常政务,还不断的调查元鼎二十一年,庚子一战失利的所有内容。
很快就查到,三年前庚子月突厥战争时,所有知道行军路线的人,名单一条一条的核对下去,有前任太守陈列逊、都尉楚涵、元帅古德,还有就是他当年的副手,裨将军杨帆。
秦三世时,皇帝南征北战,置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各一人。
裴渊明凭借军功,获封征西将军,杨帆是他的副将。
那场战争失败后,裴渊明被贬至七品县令,杨帆直接调离军队,现如今在剑城开了个酒馆。
“舅舅。”
“渊明。”杨帆从柜子后面绕出来,满面惊喜。
杨帆是杨氏名义上的兄长。
裴渊明想,无论怎么样都绕不过母亲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