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春节放七天假。
李文苗不上班,往家里一蹲,闲来无事,就喜欢用幽幽的视线盯着沈骗子。
沈骗子被看得浑身不自在。
裴渊明悄悄的对他说:“你以前教她做坏人的时候,没想过她会是你娘子吧。”
沈骗子叫屈:“我什么时候教过,明明是她自学成才。”
裴渊明:“那也是你没有加以引导,但凡从前你看得严,她如今既不霍霍别人家也不霍霍自己家了。养女不贤,祸害三代呀。”
沈骗子:“我哪知道,未来娘子是要自己养的。”
裴渊明难得看沈骗子吃瘪,真是一物降一物。
他乐了没多久,就到了走亲戚串门的时候。
逢年过节,总有同僚登门拜访,寻常人也就罢了。
古霜降来了。
然后风水轮流转,轮到沈骗子看裴渊明热闹了。
“兄长替陛下巡视军营,至今未归,退寄信来嘱咐让我拜见丞相,祝您新年万事顺遂。”古霜降奉上礼物。
裴渊明只觉得身并不是在府宅,而是在高山中,四周空蒙蒙,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凄凄凉凉。
他下意识的去看李文花的脸色。
李文花素面朝天,不施粉黛,长眉不画而黑,嘴唇不抹而红,非常漂亮。
发髻挽的优雅,斜斜的插着两根如意玉簪,带着鎏金扇贝镶嵌珍珠耳环。
换的也是新衣裳,轻薄雪白的圆领衫子,宽袖褙子的衣襟上以绣着云纹花边,领子一直通至下摆,外披白底水红领子大袖,是非常正式的打扮。
裴渊明有些酸涩,她打扮的这么漂亮都不是为了给我看。
李文花侧眸看了看他,嫣然一笑:“裴大人,别总看我,你招待客人呀。”
裴渊明看向古霜降,她反而没怎么打扮,毕竟是身着官服前来拜访,一身男装,颇有些英姿飒爽。
他挥手表示免礼落座,古霜降坐下,李文花给她上茶。
李文花问:“最近过得怎么样呀?”
古霜降抬眸一笑:“承蒙夫人记挂,一切都好。”
裴渊明无端又觉得冷,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已年满十六,按照规矩太宗临幸国子监,观看释奠礼,国子监祭酒讲解《孝经》,你要督促读书的子弟,能够通晓《礼记》、《春秋左氏传》,这样便有机会补为官员。”
古霜降:“谨记裴相之言。”
裴渊明:“我听说学舍住满了,你们内部商议一下,选个人去跟工部沟通,看看环境地势,能否扩建,可一千间,增加学生两千人。”
正说着,外头王晓来拜访了。
王晓拿着薄礼,就怕送了贵重的礼物,被李文花揪着一痛揍。他行礼,看来不禁嘘寒问暖,就被拉着谈公务。
李文花给他也上了杯茶,他苦笑:“小文,只怕今天我要如牛饮水了。”
裴渊明扫了他一眼,“王侍郎,你对于扩建可有想法?”
“有,户部有钱吗?”王晓喋喋不休的抱怨,每次和户部要钱有多的。
紧接着薛副将前来拜访,李文花干脆就在后面泡茶,让沈骗子往上端。
裴渊明瞅见他,便想起了一件事情:“古丞,你回头商议一下,往连屯营飞骑那也派去博士,给他们传受经典,有能通晓经义的,便可入贡举。”
“是。”
“多谢丞相。”
这是在给机会。
古霜降趁机道:“国子监如今的人还是太少,尤其是国子学,国家栋梁孵化之地。裴月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放在算学实在是可惜。”
算学,是李文花挑选的学科,裴渊明一时没说话。
李文苗眉毛一挑:“很少吗,我看跟从前在长安的时候人数差不多。”
古霜降笑道:“和大秦鼎盛时期相比,少了些,那时全国各地学生云集长安,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首领派他们的子弟请求入国子监学习,就读学生达八千多人,那才是真正的盛况。”
李文苗瞅她,怎么看都不顺眼,“现在很难了,那些国家有的都不复存在了,人肯定凑不齐。”
沈骗子:“苗苗,我泡茶端不过来了,你来帮我一下。”
李文苗立刻去帮忙。
来的人越来越多,钱葳蕤、李佳奇等等,把他们窄小的大厅挤得人满为患,形成了一个小朝廷,谈的全都是朝政。
偏房,桌面上都是茶叶,热水烧的咕咕响,夹杂着人说话的动静。
沈骗子很失望,“我是准备看感情戏的,怎么全是政治戏?我又听不懂!”
李文花扶了扶发钗,“白打扮的这么漂亮了,看来还是咱们两个太俗了。”
李文苗一抱胸,哼道:“姐姐还是太单纯,我端茶的时候看见她脸和脖子是两个颜色,分明是脸上敷了薄粉,那便是传说中的素颜妆。此人分明是贼心不死,但按耐着,我还听见她怂恿姐夫把裴月送到国子学,分明是和姐姐对着干,今天敢插手月月的人生,明天就敢登堂入室让月月管她叫娘。依我所见,就应该将她……”
李文花:“你快省省,去库房挑个礼物,待会让她拿走。”
李文苗:“姐姐!”
李文花:“她现在什么身份?”
李文苗不情不愿地说:“国子监丞。”
李文花:“专门负责惩戒国子监中犯有过错者,管理对象为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职员工和监生。这代表只要她看顾裴月,我就不担心熊孩子和恶毒老师,你快祈祷她长命百岁吧。”
沈骗子竖起大拇指:“小花,好心胸。”
李文花淡淡道:“凑合吧,谁让我家孩子多。苗苗,你心胸也宽阔点,将来为为、和你的孩子都要去国子监读书,多个朋友比多个敌人多条路。”
李文苗脸微微一红,用诡异的眼神打量着沈骗子。
沈骗子背后一冷,干笑道:“我去上茶水。”
他刚将茶水端进屋,就听见有人说:“丞相,陛下已经年满十六,按理说应该大婚了,但裴月年岁尚小,是否要先为陛下纳妾,也好为皇室开枝散叶。”
大家都在等着裴渊明一句话。
裴渊明问:“你们有人选吗?可以推荐。”
场面轻快了几分,大家畅所欲言。
“依我所见,李文苗就是个很好的人选,她出身好,在国子监读过书,而且还是陛下跟前的起居郎。”一个官员推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