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宅院内,王成冕一家子的心情,其实还是很忐忑的。
这一次,王成冕几乎是将家中的一切,都压在了自己这宝贝儿子身上了。
若宝贝儿子,能够中举,那么,一家人也算是安心了。
在京城,有个大宅。
还有个当京官的儿子。
靠着朱英雄的这层关系,不说能一步冲天吧!
至少,也能当个不大不小的京官。
王成冕也不要求自己儿子能有什么实权。
哪怕是个没什么权力的官员,也行啊!
事实上,没权利的话,最好!
王成冕也是个老狐狸了。
他非常清楚一点。
身为皇亲国戚,其实是十分危险的。
你手上要是有点权力,搞不好哪天就会被当成鸡,被拿来敬猴了。
房子的装潢,虽然算不上豪华。
但也十分的干净了。
光是坐在院子中的椅子上,就让王成冕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北平可比不上应天府啊!
这应天府,好歹也是个国都。
并且地处江南。
繁华程度,自然不必多说。
一家人,很快便在应天府扎了根了。
儿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熟读四书五经。
几乎是市面上能看到的,能买到的书,他都读了个遍。
并且倒背如流。
这一次科举,不说能考得多好把。
最起码,拿下举人,势在必得!
不过,古代的考试,和现在完全不同。
古代很少有应试教育。
也就是说,任何题目,其实都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
更多的,是考考生们自己的思维想法。
你要是个小镇做题家,每天只知道死记硬背,那科举多半过不去。
这也是为什么,王成冕的儿子,自幼读书,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可依旧落榜好几次的原因。
因为科举考试,可不单单考你在书上背下来的那些东西。
很多题目,都是关于国策之类的。
要求你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答。
至于答案是什么,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关键就在于,考官们的主观看法。
如果考官认为你答得好,那你就能入榜。
当然了,考官也不止一个人。
你的答案,得让所有考官们都认同才可以。
不过,考虑到自己如今,可是大明亲王的大舅哥。
所以,王成冕的儿子还是很有自信的。
躺在书房中。
王成冕的大儿子,此刻已经开始幻想了。
幻想着,自己当了京官。
每天都有人来巴结自己。
毕竟,自己可是王爷的大舅哥嘛!
不仅如此,每天,下了班,还能逛逛各大青楼之类的。
每日勾栏听曲儿。
小日子简直不要太快活!
王成冕的大儿子,越想越舒坦。
甚至都无心背书了。
其实,现在的他,也完全没有背书的必要了。
因为,能背的,他基本都背了。
但这小子,有一个最大的毛病。
那便是,没有什么想法。
典型的读书读傻了。
只知道自己读过的那些知识。
你要问他什么策略之类的,让他自己想,自己写。
他根本没有任何想法。
用现代话术来说,那就是,书呆子一个。
当然了,书呆子这个词,并不是歧视那些读书读得好的人。
而是说那种没有自己的独立想法,一切都按照书上写的东西去做的人。
换言之,就是说你除了背书,啥也不会。
书上不会教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先不说为人处世。
就说世界上的那些科学家,有几个是背书狂魔?
你书背的再好,没有自己的想法,你也发明不出东西来啊!
你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罢了。
而在官场上,这一点的差距,就更加严重了。
你要是只会背书,到了官场上,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都不懂。
稍微出现点什么大事件,你在史书上找不到类似解决方法的事情,那你就只能干瞪眼。
王成冕的儿子,就是这么个人。
可他自身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反而依旧沾沾自喜。
毕竟,现在自己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说不开心,那是假的。
此时,王成冕的儿子,正坐在书房中,幻想着未来的种种美好。
可远在皇宫中的朱标,却是焦头烂额。
因为今天,朱元璋回来了。
朱元璋回来,定然会对户部的亏空,而发火。
而这把火,什么时候灭,如何灭。
朱标心里也清楚个一二了。
想要浇灭朱元璋头上的这把火。
只有一个办法。
一个字。
——杀!
没错,唯一能够消掉这把火的,只有杀这个字!
……
当晚。
朱元璋便回到了紫禁城中。
这一晚,还算平静。
但不管是对于朱标来说,还是对于那些负责这件事的官员们来说,这都不过只是暴雨前的宁静罢了。
朱元璋现在刚回来,只是还没时间检查户部的帐。
一旦朱元璋缓过劲儿来了。
那么,估计,这应天府当中,又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见到孙子,开心了?”
朱元璋在坤宁宫中,连脱鞋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
自打他回来之后,就一直都是满面红光的。
朱元璋嘿嘿笑道:“妹子,你说,咱这大孙子,咋就这么能耐呢?哈哈哈!咱现在都怀疑,这孩子怕不是标儿生的吧?”
马皇后一听这话。
立马白了朱元璋一眼。
道:“你个老不正经的。”
“不是标儿的种,还能是谁的?”
“不是不是。”
朱元璋一听这话,立即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容易让人想歪。
于是,连连摆手道:“咱不是这个意思。”
“咱是啥意思呢,咱就是说……”
“唉!算了!”
朱元璋想了想,干脆不提这事儿了。
直接转移话题道:“对了,妹子,那能在天上飞的东西,咱这回去,也没看到。”
“雄英对咱态度好像不太好,咱也没好意思提,你见过,你给咱说说,那东西有多神奇?”
马皇后闻言。
放下一盆洗脚水。
然后坐在床沿边上,眼中,顿时出现了阵阵憧憬。
道:“那东西啊,就是个巨大的孔明灯,下一面挂着个轿厢,轿厢中呢,能够乘坐可三五个人。”
“而且能飞的老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