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燕庆幸自己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但也担心孩子们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思年的话也提醒了她,回头得好好的跟溪林谈谈。
两位哥哥的优秀给了她太大的压力,要是她太拉垮,别人一定会拿她来做比较。
给溪林报了名,母女俩回到家里。
李雪燕把想法跟溪林说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你也很优秀,不用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妈,你想什么呢,不是跟你说了吗,阿拉伯石油多,我想去做生意!”
溪林笑嘻嘻的,觉得老妈想得有点多,现在只是感兴趣,能不能学好还不一定,长大以后能不能用上还不一定,想那么多。
“我学着玩也可以呀,你希望我每天都跟他们往外面跑?可是我已经长大了,不喜欢跟他们往外面跑,安安静静的在家里看书更有气质。”
李雪燕:“……”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做气质?
“妈,你知道大哥二哥怎么说你的吗?”
溪林露出狡黠的笑,李雪燕直觉不是什么好话。
“怎么说?”
“说你太患得患失,还不如奶奶洒脱。”
不洒脱吗?李雪燕仔细回想这十几年,的确如此。
可能重生以后太顺利了,经常会让她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怕眼前的一切是海市蜃楼,突然就消失了,而她还是那个孤魂野鬼。
“妈,我们学习什么可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不重要,想学就学,不想学、撑不下去了就放弃,没有哪条规定说学了什么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又不是活不下去,你别被那些鸡汤给坑了,有时候,明知是死路还坚持到底,还盼望什么奇迹,那不是自寻死路嘛。”
好吧,被不到十岁的孩子给教育了,李雪燕却觉得溪林说得挺有道理。
他们还小,还有很多很多机会,不多尝试一下,怎么知道那一条路适合自己?
李雪燕索性不管了,反正溪林会自己做时间安排。
最后一个学期,溪越不想住校,跟李雪燕说了一声。
李雪燕便安排黄坚强每天晚上去学校接他。
学校到枫苑距离只有不到五分钟的车程,回来也方便。
因为学校比家里吵,家里住得更舒服。
农历二月,黄坚强的武馆开了起来。
征得溪澄和李雪燕夫妇的同意之后,用了溪澄的照片和名头做宣传。
他不敢夸大,只说了自己是溪澄的武术启蒙老师。
溪林问他要了一叠宣传单,乐呵呵的帮他去学校宣传。
溪林所在小学校长得知黄坚强开馆,特意找他合作。
学校每周有两节体育课,安排一节全校集中一起上,请武馆派个教练去,教全校的师生练习武术。
黄坚强一听,这是一项利民的好事,脑子一热,费用都给学校免了。
然后他悲催的发现,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就做了亏本生意。
为此,这件事被溪林笑了好久。
“师父,你不知道,我第一次做生意,亏了好多钱,我妈笑了我好久,没想到还有人比我更笨,你把他们都教会了,以后谁来你武馆上课?你不得一直亏?”
黄坚强欲哭无泪,可这会儿总不能再去跟校长说要收点钱,只能这样吧,祈求祖宗保佑,以后来点生意,让他混得下去。
实在不行只能安慰自己:算了,亏就亏了,反正他的工资能支撑起武馆。
李雪燕得知黄坚强的事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这是一个老实汉子!
“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去学校教学的工资我们来支付吧。”
夫妻俩做了一个决定。
*
草长莺飞二月天,牧场的山头入眼皆是绿色,生机盎然。
李雪燕开着她的五菱神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牛棚。
技术员把牛放了出去,牛棚里一片安静。
场长不知道李雪燕要来,也跟着放牛去了,只有守山的大爷守着大门。
李雪燕仿佛进入了无人区。
李雪燕索性出了牛棚,找了一块背风点的地方坐下,远远看去,依稀能看到对面山上的大片牛群。
自由自在采食养出来的牛,牛奶质量应该更好吧。
可这样的牛奶价格肯定不低,否则她会亏得吐血。
一个人在山头坐了很久,还是守山的大爷来问她要不要去跟他吃午饭,她才回过神来。
徜徉大自然美景之中,很容易忘记了时间。
“谢谢大爷。”李雪燕跟着大爷去了门卫室。
意外的发现还有一个小男孩,七岁左右,皮肤黝黑,见到李雪燕害羞的躲到大爷的背后。
“这是我孙儿,闲着没事我就把他带来了。”大爷不好意思的给李雪燕介绍,“不过你放心,我会看着他,不让他去牛棚搞破坏的。”
“他不读书吗?”李雪燕很惊讶,这么大的孩子不读书?
大爷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学费太贵了,我们读不起,而且……而且我们这里没有小学,要走三个小时才有小学,很难。”
李雪燕这才想起来,还没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还得再等一年。
不过再等一年,他们读书也不方便。
李雪燕主动跟大爷聊起来他们村的情况。
他们附近几个村都属于XX大队的,大队部离他们很远,没有路,当初牧场修路也只修了两个村,还有好几个村没有通车的路。
走山路过去需要三个小时,大队部那边有宿舍,孩子们可以住在宿舍里,自己带米去煮饭。
这年头的孩子早当家,一般五六岁的孩子都会煮饭,不一定好吃,但能煮熟。
李雪燕心思活络了起来,捐赠一辆校车不可能,因为路不好,车速慢不会还不安全,成本也高。
但有机会的话可以帮他们把食堂搞起来。
下午,李雪燕索性放弃了看牛,让大爷带着她去了大队部的学校看看。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教室由过去的旧房子改成,低矮潮湿,光线也不好,宿舍的卫生条件更差,跟牛棚差不多,但村民经常维修,好歹没有漏雨。
李雪燕沉默了很久。
晚上,莫关洲回家,她跟他说起了白天的事。
莫关洲太了解李雪燕了,“你想帮他们建学校?”
“就是不知道我的预算还够不够。”
“我给你算一下,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就得十八个教室,三十六个宿舍。”
不盖楼房的成本在十三万左右,盖楼房的预算得翻倍。
“那就不盖楼房吧。”
再等个十几年,自然会有公家的人来盖楼房,现在能改善一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