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方思索片刻,下定了决心,他对着三人说道:
“我在梦里得到了一个秘法,它叫灵视之法,挺有用的,你们有兴趣吗?”
赵继学和朱君胜立马转过头,和苏征一起看向他。
要知道,门户之见虽然在老龙镇大战之后有所减弱,甚至还出现了问天阁这种在冲击老旧的门户理念的组织。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人,无论是宗盟弟子还是散修,都将自己的功法秘法牢牢掌握,就算是徒弟也不一定全部传授。
苏征沉声规劝道:
“你可想好了,要是传授给别人,迟早会被传扬出去,到时候,你的秘法就不是你自己的了。”
宋有方早有准备,本就是平白得来的东西,反正自己不心疼。
于是他还是点了点头。
赵继学和朱君胜相互望了望,也不知所措。
宋有方拿出一块玉简,将自己得到的灵视之法的运转法门和经脉走向都铭刻了上去,他也害怕记忆出错,给三人传授的法门一人一个样,到时候,出了岔子可不好。
朱君胜仗着自己炼体武者强悍的躯体优势,抢先接过了玉简,谨慎之下,还是让他试炼一下比较好。
赵继学则看了一眼朱君胜,见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修炼,又看向了宋有方,想要劝劝他谨慎一点,但玉简已经拿了出来,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会显得自己矫情。
这个法门修炼起来确实简单,不到半盏茶时间(约五分钟),朱君胜就“呵”的一声睁开了眼睛,他抓了抓脸,说道:
“这个秘法确实有意思,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的法力极少,完全可以长时间开启。”
他又递给了苏征,他能练成只能说明秘法没问题,但他眼界还是差了点,得靠前辈辨别一下。
倒不是他不信任宋有方,只是这种“梦”中得到的东西,来源未必正派,再加上有可能出现的记忆差错,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苏征自无不允地接过玉简,略微扫了一眼,向朱君胜点了点头,确认这个秘法没有问题。
赵继学看着苏征也在半盏茶时间就修习完成,将玉简传给了他。
赵继学拿着玉简也沉下心神修习。
朱君胜诧异地问宋有方道:
“这个秘法叫灵视之法?确实有点神奇,就是只能看到一面,有点缺陷,不过配合我自身就足以兼顾全身周围了。”
宋有方比朱君胜更诧异。
“你只能看到一面?”
苏征也怔了一下,想起了什么一般说道:
“我倒是能看到周身,只不过只有方圆一米左右的范围。”
宋有方感觉到有些问题出现了。
自己修习灵视之法,周身都能看见,范围足足有方圆五米,为什么和他们有这么大差异?
等到赵继学也挣开双眼,立马问他:
“你的灵视之法,能看多大范围?”
赵继学还在朦胧状态,下意识回答:
“至少也是方圆五米吧?”
宋有方心里稍安,刚想吐出一口气,终于有人和自己一样了,等等,至少?
赵继学弄清楚原委,就接口说道:
“不过我只能朦胧感应,并不能看得特别清楚。”
什么?为什么能四人都不一样呢?
苏征却心里有底,对他们解惑道:
“这应该是这个秘法的适配性。”
他接着问了另外三人一个问题:
“你们之前修习秘法的时候下意识想得是什么?”
朱君胜回答:
“我当时想得好像是,要是能看清身后就好了。”
赵继学说:
“我之前听说过类似的法门,所以下意识以为能感应有没有敌人,范围大一点就好了。”
所以朱君胜的灵视只能看到身后,而赵继学的灵视应该叫气机感应?
宋有方有点了解,不过苏前辈为什么只能看到周围一米?
苏征平静地说道:
“我有点老花眼。”
了解了,这说明灵视之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模式,不过……老花眼,噗。
三人显然都想到好笑的事情,紧抿着嘴唇。
“要不再试一次,看看这个灵视之法能不能再改成全景模式?”
宋有方提议道,但随后三人发现,模式已经固定,看来模式的选择只有第一次修炼的时候出现,而野狐禅的四人都没有料到这种方式。
不过苏征还是想到了些将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问天阁在无限期收集修炼功法的错误和修复方法,这种修炼时能感应修炼者所想,从而改变效果的秘法应该没人见过,咱们可以前往不同城池,在不同城池的问天阁办事处,是叫办事处吧?提交这种情况,拿点问天阁的积分。”
朱君胜提出反对意见:
“前辈,这种方法要是被问天阁查到了,不会影响后续的信誉分吧?”
赵继学却哂笑说:
“对于在不同城池提交的情况,问天阁早就知道了。”
“他们不想管,更不可能管,毕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你得去不同的城池,而最快的传送阵和较慢的各种车马行,大都是问天阁的产业。”
宋有方也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层逻辑。
“虽然会有靠自己走路的情况,但是有钱人是不可能使用这种时间长的方法,而使用一次传送阵,得交100灵石。”
“你赚了积分,但问天阁也能赚你路费,更何况你赚的积分还得在他那里消费。”
“你可以稳赚,但他永远不亏。”
朱君胜也了解了,他不禁感慨:
“奸商啊,十足的奸商。”
而在朱君胜感慨的时候,赵继学却转身看向宋有方,对他说道:
“这个灵视之法,或者叫气机感应,对我来说很有用。我很感谢你,但我不喜欢欠人东西,所以,你可以提一下需要的东西,只要我有,都可以作为答谢。”
宋有方却摆着手回绝:
“不用吧,咱们毕竟也算同生共死了,没有必要这么客气。”
苏征却制止了他,他说:
“再好的关系也得勤浇水。”
“更何况,没人愿意一直欠着别人。你可以不在意,但不要在别人想回礼的时候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