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旁边的老六一看这平日里紧跟着公子步伐的曲符已经失宠,这难道不是劳资上位的机会吗?
他眼睛一亮,挺直腰板说道:
“公子,这人总是纠缠,不如送到明镜堂,让他老实老实。”
成德伦看着面色更加苍白的曲符,微微一笑,点头道:
“既如此,你把他送过去吧。”
“明镜堂那帮崽子,怕是许久没练手了吧?”
“是!”
老六一并脚,重重地踏了一下地板,走过去硬生生将曲符从地上拔了起来,冷笑着说道:
“曲先生,咱们往东面走走吧?”
“我看你这老是跪着的,腿脚也得活动活动啊。”
曲符这才反应过来,成德伦真是恨极了自己,要把自己送到没有活人能出来的明镜堂?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公子、公子,小生、小生……”
老六一震胳臂,就要把他搀扶出去,他狰狞着说道:
“曲先生怕是跪傻了,我带你出去松松骨头吧。”
坐着的成德伦向着成奎一点头,示意他跟上两人,哼,真以为临阵脱逃能逃得了吗?
成德伦已经将目光聚集在酒楼里剩下的唯一的一桌人身上。
朱君胜低头问道:
“这,咱们的菜还能上来吗?”
“我有点饿。”
宋有方和钱守约立马想到了还粘在楼梯上的部分呕吐物,胃里又是一阵的翻滚。
“要不,咱们还是啃点干馒头吧?”
钱守约突然想起自己好像莫名地招惹到了成德伦,于是建议道。
成德伦开口了:
“说来惭愧,几位应该是初次来到采离城的吧?”
“竟然惊扰了几位的用餐。”
他回头看了看,发现张梧桐还在后厨,没有出来,于是邀请道:
“这里也杂乱无章,不如几位与我一同前往采离城的桂花坊,成某备宴向几位赔罪?”
无事献殷勤啊。
宋有方往前走了两步,免得朱君胜馋虫发作,上头同意了他的邀请,他说道:
“赔罪不敢当,我们几个心思少,倒没觉得受惊。”
“山野中人,随便找个地方垫一下肚子就行了。”
朱君胜点了点头,有时候,成名的酒楼味道确实不如苍蝇馆子。
等会儿自己可得发挥特长,好好找一下。
成德伦深深看了一眼宋有方,只能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在下只能深表遗憾了。”
还好没提前付账,朱君胜扫视了一眼申九的手套,跟着宋有方和钱守约一同出了酒楼。
“公子,要让咱们的人查一下他们的底细吗?”
申九凑了上来,成德伦深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道:
“没必要花心思在这些无谓的人身上。”
他抬头看向东方,狠狠地说道:
“无论用什么方法,我要在三天之后,见到谢三宝的尸体。”
“可他们是平远城的使者。”
成德伦看向申九,这就是他不愿意让他跟着的原因了。
“他都这么羞辱本公子了,我管他是谁的使者?”
“可……最后的结果是他只打伤了几个跟班,没动公子分毫。”
“真闹到城主那儿,城主都未必会站在您这边,只会选择息事宁人。”
成德伦着实不想再看到申九那张可恶的脸,于是转过头,说道:
“那就别闹到城主那儿。”
看来得动用暗地的手下了。
他心里想道。
“怎么不去刚才那家啊?”
坐在小摊旁边的板凳上,钱守约问道:
“咱们之前不是提前去的金山酒楼,就算耽误了不少时间,也有还迎客的酒楼。”
“就算不行,也没必要来这儿吃面条吧?”
他回顾了一下这里糟糕的环境,低声说道:
“再说,这儿能行吗?”
朱君胜已经从筷笼里挑出了合适的筷子,他笑着说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
“真正的好店早就人满为患了,这会儿还迎客的酒楼,多半也剩不了什么吃的了。”
“但这儿不一样。”
他抬起下巴向两人指了一下,说道:
“看见那边那个胖子了吗?”
宋有方惊异问道:
“你还会相面?”
“说说,看出什么来了?”
朱君胜自然不懂相士的吃饭家伙,而是给他们解释道:
“他身穿着绸缎衣服,还在整理衣服,脸上衣袖还沾着水珠,说明他刚起床穿衣,就直接来这里坐下了。”
“这是个懂行的食客,他坐着的地方,那肯定不能差了。”
钱守约不太懂,于是和他杠了起来,说道:
“这位道友对于肥胖人士有一些误解吧?”
“谁和你说胖是因为吃得多?”
他看着老板端着六碗向他们走来。
“咱们的面来了。”
谁想到老板向他们笑了笑,将六碗不同卤子的面条,一一放在了背对着他们的胖子身前。
朱君胜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不错,他要了所有口味的面条,说明这地方的卤子和面条做的都不错。”
钱守约终于佩服起来,他问道:
“这怎么说?”
朱君胜笑着给他解释道:
“六种卤子自然是六种味道,但面条嘛,卤子和面条的搭配、在不同卤料里面条的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
“面条做起来,看着容易,但若是配不上配的卤,只能拉低口感,现在我倒是放心了。”
“这位客官是行家啊?”
略显老相的老板端着他们点的面条走了过来,给他们一一上了桌。
“您三位要的鸡丝面、杂碎面和香菇面。”
朱君胜凑上去闻了闻,朝着老板点了点头,说道:
“您这卤子的香味,可以在我吃的面条里,站上前三的位置。”
“哦?”
老板不惊反喜,越是这么说的,越是吃得多的,他好奇问道:
“那客官认为的最好吃的面条,是怎么排的呢?”
朱君胜索性将筷子放在了碗旁边,又吸了一口鸡丝面的香气,对他说道:
“我平生吃得最好吃的面条,第一当属墨城里的宋记面馆里的香菇面,第二嘛,得是江畔隋记面馆里的阳春面。”
“您这儿的全氏鸡丝面可数第三,原本第三现在第四的,就是阿森城的纳家面馆的西红柿鸡蛋面。”
“兄台认为最好吃的不是隋记阳春面?”
一个声音从朱君胜身后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