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世子殿下他们亲自在开通水渠。”
“唉,水渠开通本是为我们好,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对啊,世子殿下他们已经干了好几天了,也没出什么事,那些毒虫应该已经真的被消灭了吧……”
在顾惜几人亲自埋头苦干了几天之后,百姓们的良知终于有所唤醒。
渐渐的,有人加入了劳作之中。
直到最后,所有罢工的百姓全部都回来了。
见此情景,顾惜几人很是高兴。
“凡事不能强迫,只要大家看到其中的道理,就一定会想清楚的。”
顾惜此话一出,郭钰不禁有些赞佩这个行事干练的女人。
接连干了小半个月之后,水渠的开通终于进入到了尾声。
在众人热切的注视下,岭南王亲自挖开了最后一锹土。
涓涓细流顺着沟渠一贯而下,慢慢的汇向了干旱的岭南地区。
看到这一幕,众人兴奋不已,情到浓时,百姓们更是激动的红了眼眶。
“乡亲们,大家的好日子回来了!”
岭南王的话音一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水源的问题已经解决,顾惜却没有急着回去,而是继续留在这里帮助岭南恢复生机。
“王爷,虽然现在解决了用水的问题,但岭南的气候本就属于干旱缺雨,难保以后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您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储水系统,避免以后再陷入这种困境。”
顾惜的提议让岭南王醍醐灌顶,立刻按照顾惜的想法将这件事情提上日程。
为了能够将储水系统建设的更加完善,顾惜特意在商城中购买了一本叫做《巧夺天工》的书籍。
这本书是专门记载一些关于工匠建造的书籍,顾惜从中提取了许多适合于当地环境的条例,最终汇总在了一张图纸之上。
将它交给岭南王之后,岭南王便派人着手动工了起来。
“小惜,事情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应该动身回去了?”
两人牵手走在田间地头,周夜看着顾惜问道。
闻言,顾惜摇了摇头,“不着急,我还有最后一件事情没有办完。”
“还有什么事?”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粮食的问题了。”
听闻此话,周夜不禁有些疑惑,“现如今用水问题已经解决,长出庄稼自然不成问题,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我的观察,现在岭南地区种植的是一年两季的绿叶型小麦,这种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很是强大,稍有缺水的情况就会影响产量,而且他们的种植方式也没有对土地水分的利用发挥到最大……”
说道农业,顾惜侃侃而谈。
将顾惜的看法听进去,周夜愈发觉得自己是娶了一块儿金子。
两人将地形进行了一次仔细的勘查之后,回去便将此事汇报给了岭南王。
“顾惜,庆荣府能有你这么一个能人当真是他们的福气,不知你愿不愿意迁到我岭南定居啊?本王保证,只要你肯过来,绝对给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侧目于顾惜的能力,岭南王一不小心就开启了抢人计划。
听闻此话,顾惜玩笑道:“我就不来给您添麻烦了。”
“哈哈…既然你不愿意,本王也就不勉强了,至于土地的事情,本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得到了岭南王的支持,顾惜便开始带领百姓对现有的农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田间地头上的树木。
现在他们所种的树木是桉树,这种树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它们会抢走土地中大量的水分,从而导致其他植物供水不足。
对此,顾惜提议将它们替换成相对来说比较好存活、对水分需求量较低的香樟树和柳树。
“既然树木会抢夺粮食的水分,那干脆我们什么都不种不就好了?”百姓们一刀切的说道。
闻言,顾惜耐心的解释道:“那可不行,树木在环境中有很大的作用,例如阻挡风沙。”
顾惜的每一句分析都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为众人排解了心中的疑虑之后,百姓们便心甘情愿的开始了砍伐、栽种树木的工作。
忙完树木的事情之后,顾惜便着重开始了对粮食的改革。
首先将以往的一年两季型小麦改成了一年一季,在剩余的空档里面,添加了一期玉米的种植。
其次,顾惜充分利用代田法,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中的水分资源。
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了之后,顾惜和周夜向岭南王提出了辞行。
“自你们来了以后一直都在忙碌,本王都没有好好招待过你们,不如你们再留上些时日,让本王尽一尽地主之谊。”
面对岭南王的邀约,顾惜二人微笑着婉拒了他的挽留。
翌日清晨,顾惜和周夜便准备离开了。
本以为自己的离开不会对岭南造成什么影响,可当顾惜一打开房门,她便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了。
只见岭南的百姓尽数站在眼前,手里还或多或少的提着些许的东西。
“你…你们这是?”
“顾小姐、周公子,听说你们要走了,我们很舍不得您,所以特意过来送送你们。”
“多亏了有你们,我们岭南才能重新过上这种好日子,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岭南的百姓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们也没什么能送您的,这是我们家养了几年的吓到家,您一定得收下。”
此话一出,百姓们纷纷上前递交礼物。
看着眼前拥挤的人群,顾惜和周夜面面相觑,很是感动。
“乡亲们,感谢你们的厚爱,能够帮助到你们我们也很开心,但东西我不能收。”
“不行,您一定得拿着。”
“岭南到庆荣府路途遥远,这么多东西马车上也装不下不是?这样吧,这个我拿着,就当是留个纪念了。”
顾惜象征性的从中拿了一个岭南特产的木珠说道。
见状,百姓们只能悻悻的收回了自己的东西。
目送着顾惜的马车出城,百姓们才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反观顾惜和周夜二人,此行虽然充满了疲累,但他们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