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惊叹不已:“太厉害了,想不到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能够画出这样的水平,将来一定能成为大画家!”
“要不是亲眼目睹,我都不敢相信一个七岁女孩子能画出这样的水平。”
“我家孩子要是有他一半厉害,我做梦都会笑醒!”
“有一个好父亲就是不一样,自家的孩子赢在起跑点,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比。”
赞美声不绝于耳。
悠悠听到这些人夸赞自己爸爸也很高兴。
沈十三冷冷看着王总道:“现在你已经见识过我女儿的能力了,你是不是该向我们道歉?”
王总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但还是露出了尴尬的笑容道:“我承认这幅画是你女儿画的,我也佩服你女儿的能力,我为我之前说的话向她道歉。”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只能屈服。
悠悠道:“哼!原谅你了!”
小孩子就是不怎么爱记仇,而且她现在心情也算不错。
沈十三看到自己的女儿已经原谅了王总也不想再理会王总。
而那些网友们也疯了。
他们也想不到悠悠的画技竟然如此强大。
“牛逼,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666666,这么小的孩子就达到这样的高超水平,佩服!说不定将来我国家会诞生一位牛逼的女画家呢。”
“这不妥妥就是神童吗?以前我还觉得这只会出现在小说,想不到在现实中都有这样牛逼的小孩子。”
“为什么牛逼的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的孩子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好。”
“羡慕死人了。”
一些懂画的人也纷纷点评:“不多,不说这个小孩子非常有天赋,她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普通人。”
“整张画的布局,空间把握方面都相当不错,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是超乎想象了。”
“很难想象一个这样小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只能说这孩子非常有天赋!”
“一句话,将来前途无量!”
经过这件事,网友们对悠悠和沈十三的好感再次上升,粉丝量再次增加了几十万。
这时,现场那些家长就有些站不住了,纷纷跑过来询问。
“请问你是怎么教你女儿的?能不能传授一点教女儿的经验?”
“你女儿好厉害,能不能教教我是如何教孩子的?”
“传授一点经验给我们,我们也想让我们的孩子成才。”
许多家长都满脸热切,都想求教孩子的经验。
直播间的网友也被这个话题成功勾起了兴趣,特别是一些成年人有孩子的父母,更想知道这些问题,他们也想知道沈十三是如何把悠悠培养成这么优秀的。
沈十三倒也没有拒绝:“我家人也没有特别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我女儿的兴趣,然后去引导她。”
某家长:“假如你女儿达不到你日期的效果,或者你教了几遍之后,悠悠还没学会,那你会怎么做?”
沈十三直言不讳道:“你问的这种问题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过,基本上我说两三遍我女儿都懂了,所以你这个问题我实在不好回答你。”
家长们全都愣住了,感情是你家女儿够聪明,领悟力够强,所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网友们惊呆了:“你这是在夸你女儿聪明呀,难怪悠悠这么聪明伶俐,学习能力这么强,原来是智商高人。”
不料这时悠悠翘着尾巴说道:“这个我可以回答你们。”
“其实我爸爸教学的理念非常简单易懂明白。”
大家一看悠悠爆料,都连忙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
“友友那能不能和阿姨说说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悠悠看到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是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老气横秋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这个简单啦。”
“有一天我看到天上好大一朵云。”悠悠比划了一个夸张的姿势,形容那朵云非常大。
表情也恰到好处,似乎是在向别人传达那多人有多大。
众人听到这里都有些懵逼,这和你爸爸教人有什么关系?
悠悠接着说:“我就问爸爸为什么云会在天上,爸爸就告诉我,因为地球有很多水,然后那些水蒸气就会上升到天空就会形成云,那些人受到气流的影响就会到处飘啊飘,最后就会变成雨水掉下来。”
“我问爸爸为什么知道这些,爸爸就说这些东西都是人类研究出来的知识,只有读书才能够了解这个世界,才能理解别人不理解的东西,所以我就跟我爸爸说要认真读书,不想做一个文盲,免得别人说云是怎么做成的,我都说不出来。”
“可是我爸爸告诉我,光认真读书还不行,要灵活运用,能够举一反三,要学会从多个方面去想一个问题,要养成思考习惯。”
“我记得有一次,和爸爸吃早餐,他拿了一个面包给我,还给我说面包是怎么做成的…”
“之后我每次吃面包都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就知道面包是怎么做成的。”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浇花,他就问我那些叶子为什么会朝一个方向长,如果猜中了,就要送我一个超大玩具,当时我想了好久都回答不上来。最后爸爸告诉我,叶子长得比较茂盛的地方,就是向着阳光的方向,因为叶子要吸收光合作用…”
听到悠悠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家长们都惊呆了。
这和他们教孩子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啊。
他们教孩子基本上都是教孩子如何做作业,如何读书硬记。
“沈先生,这么简单的方式就能教出这么聪明的孩子?”
家长们都有些不相信不接受,他们感觉沈十三也没做什么,怎么就能够教出那么聪明的孩子呢?
难道只是随便说说就能让自家孩子聪明?
沈十三只好总结道:“我教孩子就只有一句话,引起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然后让他们学会思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就等于打开了探索的求知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