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看不到这一层,是因为他不是混体制内的。
老王看不到这一层,但是不妨碍太白可以推算出来,所以老王明白,而杨易懵懂。
既然都进入了长安这个巨大的漩涡,已经容不得杨易不争取某些东西了,毕竟这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世界。
十月初,第一场冬雪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
巡检司的三千巡检也已经到位,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李二友情奉送的真正的悍卒,有些则是不良人中选拔出来的。
更多的,则是缺胳膊少腿的府兵,他们已经不能上战场,回家耕种又不甘心,于是纷纷来到巡检司,想着混一口饭吃。
杨易给了他们机会,并定下了规矩。
他在巡检司门口立了一块碑,上面写了四句很著名的话。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针对于贪污,杨易更是下了大力气,基本的俸禄不算,靠俸禄,大唐大部分官员都能饿死。
所以杨易下了大力气,给巡检们定制了福利政策。
至于福利的来源,自然是取之于民。
税收这一块他是不能碰的,因为这是户部的肉。
但是长安不仅仅有税收,还有很多可以下手的地方。
比如摊位费,比如垃圾清理费。
原本的长安,杂乱不堪,虽然规定了只有东西两市可以进行贸易,但是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人家也要生活不是?
但是巡检司接手了维持长安秩序的活之后,杨易上表李二,允许各坊市筹建属于自己的农贸市场。
毕竟买个菜跑一趟东西两市,离的远的说不定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吃上菜。
杨易的奏表与众不同,名曰:长安坊市商贸活动计划书。
他详细剖析了各坊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消耗量,做了一个表格,很好的向李二阐述了什么叫专业。
然后表示筹建农贸市场的必要性以及对长安乃至大唐的好处。
别的不说,东西两市主要是以大宗贸易为主,寻常人家其实根本就用不到,小商小贩沿街叫卖,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无形之中,这就丧失了很多的税收,而且这些小商贩,很容易被长安恶少们欺负,索要钱财。
以前不良人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保护小商贩获得的。
所谓恶少,并不是纨绔,而是一群恶劣的无赖,这些人无所事事,整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
只要你给钱,他们甚至敢半夜模进某个官员府内,做一把刺客。
简单来说,就是特么的无业流氓。
杨易对此深恶痛绝,但是他知道这种事情,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但是却可以尽量减少普通百姓的损失。
还有垃圾清理,长安如今五十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简直是数不胜数。
而长安百姓是怎么处理的呢?
随意丢弃不算什么,随地大小便也不算什么,长安城内的那些河渠,才是他们倾倒垃圾的主要场所。
长安八水,靠近长安的这一段,堪称臭气熏天。
只不过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谁也不好说什么。
杨易规划了公厕,给李二陈述了公厕的好处,毕竟粪便是可以肥田的,这一点作为亲民的皇帝,李二也是很清楚的。
李二很痛快的提笔写了一个大字:准!
然后,明发六部。
因为他对杨义的这份计划书非常满意,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没有什么之乎者也,一切靠数据说话。
所以,杨易写了告示,让巡检司贴的到处都是。
百姓其实是不买账的,管天管地还能管人拉屎放屁?
如今一看告示,还特么真管了,这能忍?
至于百姓愿不愿意,他是不管的,先进的生活模式,总需要慢慢习惯。
他向李二借了大量的匠户,征发匠户,是要通过吏部的,吏部的人过来问了一句,被李承乾带着杨易的学生们揍了一顿之后,很干脆的批了三百匠户。
看着眼前面色木然的匠户,杨易皱了皱眉头,道:“这些人怎么跟死了爹似的。”
杨易左边,张小敬嘿嘿一笑,嘲讽道:“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你想让他们有什么精气神?”
杨易右边,新投来的魏昶摇头道:“司丞,你若是想让这些人好好干活,必须得有监工才行,不然他们会偷奸耍滑。”
杨易皱眉,你们这是不尊重人啊!
他深知这些人的用处,长安能有如今景象,靠的就是他们一砖一瓦堆起来的。
但是没有人尊重他们,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做不到。
“每日绝早入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很辛苦。
其中有一部分全家入局造作,他们多是原来被俘的工匠或被抑逼为工匠的俘虏,除了官府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之外,没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艰难,衣食不给,常常发生质典子女之事。
另一部分是工匠自身入局﹑院应役﹐得到一份盐粮﹔工余可以回家和家属一起工作﹐自行买卖。
他们多是从民间签发的匠户﹐其处境比前者好些。
但是各级官吏﹐往往巧立名目﹐“捕风捉影﹐蚕食匠户﹐以供衣膳”。
所以不论哪一部分匠户所受剥削和压迫都很沉重﹐只是程度有些差别。
杨易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本官只有一句话,多劳多得!”
匠户中,一个苍老的不像样子,可以做杨易爷爷的老汉拱了拱手,道:“遵命。”
众人齐齐躬身施礼,口称“遵命”。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很明显不在意杨易说了什么。
杨易翻了个白眼,道:“三百人,分出一百,成十队,造农贸市场,再分出一百,成十队,五队造公厕,五队造基础设施,剩余的一百,本官自有用处。
每队选拔出队长,负责建造事宜。
一日三餐,每餐四菜一汤,必有一个肉菜。”
众人的眼中,迸射出一缕光彩。
杨易很满意他们的反应,继续道:“一月工钱五百文,领队七百文。”
众人顿时哗然,五百文钱,足够度过这个冬天了,老婆孩子也能添点新衣。
张小敬与魏昶同时肃然,看向杨易的眼光怪怪的。
杨易继续道:“每月评选,工作出色者,前十名,依次奖励一贯至十贯,工期结束,优异者本官亲自上表,为尔等庆功,请陛下为尔等放良!”
众人齐齐看向杨易,那老汉上前,很郑重的施礼,道:“司丞,此言当真?”
“本官从不虚言!”杨易正色道:“既然夸下海口,自然会遵从诺言,尔等若是不信,一月之后,便见分晓。”
老汉连忙道:“司丞说笑了,老汉是相信的。”
杨易点了点头,道:“本官有言在先,谁若是敢偷奸耍滑,本官也不会客气,一人偷懒依次,全队连作,伙食降一等,罚款十文!连续三次,踢出本官的工程队。”
老汉回头,恶狠狠的道:“耶耶话放在这里,司丞的活,谁敢犯错,耶耶打死他!”
众人齐声应道:“喏!”
杨易眯起眼睛,这老头威望不小啊!
“他是谁?”杨易低声问道。
张小敬幽幽开口,道:“前隋大匠郭闻!”
杨易差异,道:“大匠?你确认?”
张小敬点头道:“当年郭闻曾在宫中督造殿宇,某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归唐之后,因故触怒了太上皇。”
杨易没想到自己的工程队还有这等大佬,撩起袍子跑了过去,躬身施礼,道:“原来是郭老当面,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让郭老见笑了。”
张小敬:。。。。。。
魏昶低声道:“司丞这是?”
张小敬木然道:“他这人心高气傲,纵然面对国公也是不假辞色,但是对真正有本事的人,却礼贤下士,堪称谦卑。”
魏昶心中一震,这位司丞,不简单啊!
那边,郭闻连忙扶起杨易,道:“某只是一罪囚而已,当不得司丞大礼。”
“当得!当得!”杨易喜滋滋的道:“既然郭老在此,小子就不用越俎代庖了,以后要靠郭老多多指点才是。”
郭闻犹豫了一下,道:“司丞,某奉命而来,司丞只需兑现承诺,某自然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