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李二发表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大唐会更好,百姓会更好,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切都很好。
杨易从李二的演讲中,听出了杀气腾腾。
队伍走到明德门,开始折返的时候,公卿勋贵们开始渐渐散去。
柳云曦低声道:“这时候就可以回去了,谁都不会指责你。”
杨易点了点头,他亲眼看见一个绯袍大佬小跑着奔向人流,片刻消失不见,于是他拉着柳云曦的小手就要跑。
“杨易,陛下叫你。”
杨易翻了个白眼,看向宫九,幽幽道:“宫先生,你来的可真是时候。”
宫九笑眯眯的道:“上有命,没法子。”
杨易来到李二的那架大的不像样子的御辇前,躬身施礼,道:“臣杨易,参见陛下、娘娘。”
李二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听说你刚做了一首词?”
杨易微微一笑,道:“哦,如果陛下数的是《青玉案.元夕》,那应该是臣所作。”
李二咧嘴,道:“很好,朕很喜欢这首词。”
杨易瞥了一眼长孙,发现她正看街边的花灯,眨了眨眼睛,道:“陛下,夜深了,天寒地冻的,可别冻了娘娘。”
李二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一路上比较兴奋,也没觉得冷,被杨易这么一说,反而冷的不行。
他挥了挥手,就像是赶苍蝇似的,道:“走吧走吧,去耍吧。”
杨易大喜,人就是这样,有些事情你不提,他根本意识不到,就像是这么冷的天,有人穿着单衣还觉得热,有人穿着棉袄也会觉得冷。
这就是区别。
杨易直接来了一手: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于是,直接把怕冷的李二怼了回去。
御辇内,长孙好奇的道:“陛下不是要与杨易商议豳州钢铁基地的事儿吗?怎么又把他放走了?”
李二郁闷的道:“不知咋回事,突然就觉得很冷,这事明天再商议也一样。”
长孙暗暗撇嘴,道:“陛下常年征战,习武不辍,区区严寒,就让陛下知难而退,可见如今日子好了,连陛下都学会享受了。”
李二愣了愣,长孙这是说他怠政,一点寒冷,就能耽误国家大事,不是怠政是什么。
于是他掀开帘子,想要召回杨易。
“陛下,杨易被张小敬叫去了,今日长安大庆,许多妖魔鬼怪都出来了,巡检司人手不足,他得去坐镇。”
李二心累的挥了挥手,道:“算了,回宫吧。”
。。。。。。
“真是的!大过年的,就不能消停点?”
杨易愤怒的拍着桌子,吼道:“是谁,敢在这时候找不痛快?真当某之横刀不利乎!”
王玄策从案牍中抬起脑袋,没好气的道:“你可拉倒吧,好歹也跟着陛下走了一段,你看看某跟马周,刚上街就被拎回来了。
上元节花灯无数,今晚光火灾就发生了数十起,要不是早有预案,灭火灭的快,这会咱们几个应该在宫里,而不是在衙门。”
杨易俊脸一黑,道:“这么点小事,用得着某亲自来吗?”
马周抬起头,苦笑道:“大小械斗也有数十起,巡检司与长安、万年两县的监狱都快装满了,大理寺里也抓了不少勋贵,大理少卿刚刚过来知会,让巡检司协同办案。”
杨易撇了撇嘴,道:“杀鸡儆猴不会吗?在这说个锤子。”
大喜的日子杀什么鸡?
王玄策与马周懒得理他,继续处理事务。
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罚款的罚款,该放的放了。
一边处理,一边有胥吏进来送上新的案子,简直就是源源不绝。
这种事情杨易不擅长,他愈发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司丞,退居幕后的决定是很明智的。
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
正想着这会谁专业呢,独孤谋与屈突仲翔联袂而入。
“司丞,大事不好,几个勋贵当街又打起来了。”
杨易拍案而起,“左右,与本官一起抓人。”
独孤谋与屈突仲翔同时懵逼,王玄策抬起头,面无表情,道:“通知大理寺,让他们抓人。”
杨易尴尬的站在那里,道:“咱们不出手吗?”
王玄策不想跟傻子说话,对独孤谋道:“带头的是谁?”
独孤谋连忙道:“临颍县男狄孝绪之子。”
杨易一头雾水,没听说过。
独孤谋又补了一句,“狄知逊。”
杨易大喜,这是个名人啊,虽然是因为他儿子出名的。
话说他儿子好像还没出生呢,不过俗话说的好,有其子必有其父,狄知逊能教育出狄仁杰这么牛逼的儿子,他肯定也不是凡人。
“狄知逊?哈哈哈!”杨易狂笑不已,道:“本官要解脱了!”
王玄策瞥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道:“司丞,区区一个纨绔子弟,为何让你欣喜若狂?”
你懂个dei!
杨易嘿嘿一笑,抓起八面剑,道:“回头送你一个好帮手,可别说某不够意思。”
整天不上班是我的错吗?不!是李二的错!老子要做的事情太多,巡检司这点破事,实在是有点碍事。
他带着独孤谋、屈突仲翔,策马扬鞭,来到了纨绔们斗殴的地方,位于兴化坊与丰乐坊之间,两伙人依旧在激烈的争斗,参与人数不少,密密麻麻,足有四五十人。
这些人没敢动兵器,但是后来大多都有棍棒、板砖。
边上有很多人,长安县的衙役,以及武侯卫,还有一群黑衣人,估计是大理寺的人。
杨易停马,大喝一声,“某乃巡检司司丞!都助手!”
“巡检司?什么鬼东西,不认识!”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齐齐后退了一步,一个汉子壮着胆子道:“司丞大人一向可好。”
杨易拱了拱手,笑呵呵的道:“本官很好,你认识本官?”
那汉子大声道:“前次大人往和平坊赈灾,某曾远远看了一眼,司丞大人为国为民,辛苦了。”
“不辛苦!”
杨易忽然有一种见领导的冲动,他挥了挥手,道:“巡检司办事,尔等无关人员,速速退去。”
巡检司的大名,这半年的时间,已经传遍长安,口碑甚好。
大概是百姓们没见过不贪不占,处处为百姓着想的衙门,所以一旦有了,他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顺从。
杨易下马,看了一眼大理寺领头的那位,拱了拱手,道:“为何不制止?”
那人漫不经心的道:“制止?怎么制止?狗咬狗一嘴毛,只要不伤了百姓,本官懒得管他们,大理寺也没地方装他们。”
杨易惊讶不已,这人倒是直肠子,也不怕得罪人。
“你说谁是狗?”
一个纨绔子桀骜的冲了过来,挥起棒子就要揍人。
杨易飞起一脚,把纨绔踹飞,倒在地上痛苦不已。
杨易挥了挥手,喝道:“独孤谋、屈突仲翔,给本官统统拿下,但有反抗者,打死勿论。”
独孤谋与屈突仲翔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的兴奋之色,纨绔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作为顶尖纨绔,他们来的仇人可不少,这里面就有几个。
这下子,妥妥的公报私仇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他们俩的父辈都是勇猛无俦的猛将,他们自然也不差,纨绔里面也有跟他们相当的人物,但是他们身后还有上百巡检。
而这些巡检,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别看有的缺胳膊少腿,那是悍卒的标志,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两人率领巡检们,如同狼入羊群,眨眼间的功夫,纨绔们就倒了一片,一个个哀嚎痛苦。
杨易连忙喊道:“独孤谋,小心点,把那个叫狄知逊的找出来,不要打死了。”
人群之中,狄知逊闻言大惊,某不是祸首,找某干什么?
他连忙向外逃出,独孤谋是认识狄知逊的,当即四下逡巡,终于发现了鬼鬼祟祟要逃走的狄知逊,大喊一声,“兀那贼子,哪里逃!”
狄知逊向钻进百姓里,被挤了出来,被几个好心的百姓按倒在地,“独孤郎君,贼人在此。”
独孤谋大笑着走了过来,冲百姓们先是恭谨施礼,道:“多谢诸位助官府擒贼。”
一个老汉连忙道:“独孤郎君说的哪里话,这是咱们的本份,巡检司这些日子的好处咱们都记得呢,有事郎君尽可吩咐。”
独孤谋感慨不已,这就是清官的好处,若是还想以前那样,哪来的百姓人心?
狄知逊垂头丧气,被独孤谋压着来到了杨易跟前。
大理寺那位官员饶有兴趣的道:“杨司丞对此人似乎另眼相待?”
杨易呵呵一笑,道:“早有耳闻,有些兴趣罢了,对了,还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那官员拱了拱手,道:“大理寺少卿戴胄,表字玄胤。”
杨易暗道,又是一个牛人,他连忙还礼,道:“巡检司司丞杨易,表字子庚。”
戴胄微微一笑,道:“早闻子庚治理有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长安百姓对巡检司可谓是极为拥护啊。”
杨易心中得瑟,一脸谦逊道:“哪里哪里,玄胤兄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