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翠莲调集了应县四条双桅船,抓住突厥北撤时机装了四船铁煤炉经宁武、入汾河,王络士兵检查发现都是铁家伙,垂头丧气把水手几袋口粮没收就放行了。
白马石铁厂扩展最大生产力,三条高炉练铁,两条浇铸炉不停浇铸,比历史上最红火时代还要红火。顾刚望着这热火朝天景象心情舒畅成就感满满。
这次南下带了几十户伤兵和一队护航士兵,准备运粮时候打出元锋子爵的旗号。
煤炉方便实用又比较干净,压火的功能免去每用生火的麻烦,一个压火蜂窝煤两文钱就不用烟薰火燎,过得去的家庭都愿意出。除了取暖日常生活用也很适合。
没有仆人的一般市民小家庭最欢迎煤炉,解放了主妇劳动节约了时间称它为元氏炉。
船到太原煤炉早就销售一空了,那些预订的客户都等待煤炉到货呢。这次船大装货量大连熟练工也带来了。阳曲、晋中、古交都有商家提出分销,正好立即开展业务。
沈翠莲听元锋说过集团什么司,大概就是总行下面有分行,分行下面有支行,支行下面有多家店铺的意思,元锋意思是可以让伤残老兵创业致富。
土蜂窝煤技术简单,只要掌握煤粉粘土配比压迫成型就可以,东军士兵大多掌握了做蜂窝煤技术。总行给予伤残老兵启动资金,压制蜂窝煤工具配售给煤炉,收取一定管理费,这样他们就能够创业当老板致富。根据他能力大小发展,还可以开支行。
李步遥对元锋不垄断技术、不吃独食很感动,多数手艺人技术是秘不外传,有些独门技术还是传男不传女,元锋真是另类,蜂窝煤技术全军公开,像独门接骨术这样高级秘技也毫无保留无偿分享给军中医官,这是绝无仅有的宽大胸怀!真心佩服。
李步遥原籍河北涞州本姓周几岁时遇蝗灾,举家翻山入晋求生,父母饿死途中,一个商意人李德隆收留了他改叫李步遥。突厥入侵老板叫他赶紧收账,途中被俘为元锋所救。他也想在老家涞州开一家周氏煤炭行,繁衍子孙振兴周氏一族成为名门。
这是小小私心不是另拉山头不算背叛元锋,他是一心一意为元锋出谋划策,忠心办事,今生要投老板那就非元锋莫属了。伤残老兵可以做的事他李步遥也可以做是吧?
李步遥根据沈翠莲意见选择了四个能力比较强员工让他们到阳曲、晋中、古交、清徐去发展当老板,成为第一批支行。又到忻州选择四个本地伤兵到定襄、奇村、三交、南塘去创业,他们致富成老板那是元锋的恩惠,也给忻州府兵朔州东军增光。
这些创业伤兵有总行支持稳赚不赔,再不济也是煤炭店老板,雇一帮人做蜂窝煤。这元氏煤炭行就这样开枝散叶,越是北方地区越是需要这煤炉,前景非常广阔!
沦陷区粮价飞涨,朔州收复有了通航、通商条件,太原商人纷纷收购粮食北运,引起太原粮价上涨两倍,这情况李步遥早就预见到了,已经抢先屯积了十万两银子的粮食。
按照市价已经赚了十万银子,运到沦陷区还要再翻几番,元锋不派亲人心腹监管钱财,五万两银子直接由李步遥支配,这毫无保留的信任让李步遥感激涕零,他在李家十二年替老板发货收账,但银钱过手不超过百两,这知遇之恩让他竭力使资本收益最大化。
沈家也是豪爽豁达大度人家,沈翠莲带来的全部家底五万两银子,也毫不犹豫的交他支配营运,他看准了任何商品增值都不如粮食,突厥人搜刮很疯狂,除非秘密埋藏地下否则颗粒不留,沦陷城市恐怕有钱买不到粮食,这春荒至麦熟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能够把粮食运到沦陷区即使贵也是在救人,太原商贩只敢运粮到朔州,以北恐怕就去不了。没有军队护送难民恐怕要把粮抢光,应县的船来得正是时候!
沈翠莲船队满载粮食,拉起朔州东军山阴子爵轻车将军元的大旗,满帆往北开去。
朔州收复之后原先逃难的青壮又陆续回来了,豪门大族也纷纷从避难所返回,城市有了人气,但粮荒更紧张了,什么东西都贵,谁掌握物资谁就是大爷。
收复朔州杜鹏、王络、崔乃亮都花了许多钱,朝廷重建城市款项还不知在那儿,政府从附近县调来粮食还不足军粮需要,表面看起来没捞到什么好处。
既然掌握物资有许多好处,那最有条件掌握物资的就是他们了。虽说不能设卡阻碍商人车船通行,这朔州基本就是终点站,敢继续北上车船那是太少了。
杜鹏、王络、崔乃亮都在码头河岸官道设置检查站,过往车船收取税款,既然货物要卖那就卖给军队,不征为军用就已经很公道,价格比商家便宜些还敢争执么?货物就直接拉到商贩处,既不要仓储也不用垫资金,商家当面算账他收差价了事。
沈翠莲的船队到朔州码头,虽然竖着朔州东军山阴子爵元的大旗还是被拦住了。
值勤队正带人上船要检查被骂了下去,王络的人看到是朔州东军元锋船队不敢惹,百夫长立即报告了崔乃亮和杜鹏,四船都是麦子共八千石是笔特大买卖!
这赘婿不是押运赔款去了吗?怎么跑到太原贩粮去了?是什么人假借他的名义做买卖扯大旗当虎皮吧?别人怕赘婿我们可不怕,他再牛也是朔州的下级!
崔乃亮叫校尉王成,拿下了他的名贴去请船主到府衙作客,那意思当然是要好处。
沈翠莲一身戎装队正崔虎带了一火卫兵,雄纠纠护卫到了府衙,崔乃亮没想到船主竟然是个妙龄女子,而且如花似玉!她是赘婿什么人呢?
“小女子朔州东军山阴子爵元锋麾下沈翠莲见到过两位大人,”她单膝下跪行了个军礼。
崔乃亮贼眼溜溜转,诧异道:“唷,我忻州府兵从没女的,元锋何时招募女兵了?”
崔虎上前一步行礼答道:“启禀佥事大人,她是元大人夫人总管军需事。”
夫人?他不是赘婿吗,怎么能有另一个夫人?对了,这小子老婆不在身边耐不住寂寞弄了个外室!唉哟,花魁级别呀,甜死这赘婿了!色胆包天呀,东窗事发怎么回崔家?
“哦,沈夫人胆子不小呀,竟敢借元锋之名跑起商意来了?而且做得蛮大的呢!”
“崔大人,这是军粮和沦陷区救灾粮,元大人临走前令小女子筹款操办的,不是做商意。”
“呦,有这事?”崔乃亮表示怀疑,他赘婿光屁股连军饷都要赖山阴县那来的钱?是那个大商家手笔吧?“山阴不是还有存粮吗?怎么叫夫人抛头露面筹粮呢?”
沈翠莲冷冷道:“大人刚收复朔州有所不知,东军连克应县、西坊、浑原,擒获方华、马奎叛逆,俘获3000余叛军,此粮要救三县百姓,小女子只有勉为其难了。”
杜鹏听她话有骨头,大大咧咧心里不爽讥讽道:“看夫人一身戎装想必参与平叛了?据说叛军亦有突厥督战的,虽有卫士在左右,未知夫人见到腿软否?”
沈翠莲鄙薄的望他一眼,逃跑将军有资格讥讽别人胆小么?“将军所猜不错,小女子在应县怒杀两贼血溅衣裳,将军虽驰骋战场恐怕兵未血刃吧?”
杜鹏脸上飞过一缕红霞,这女子金玉其外毒辣其中,竟敢以下犯上讥笑本帅兵不血刃!今天就扣下你的粮船叫你沈家血本无归!叫你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沈夫人果然巾帼英雄呀,一旁观战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了,元将军送两贼首理所当然呢。”
崔乃亮看杜鹏被讽尴尬同病相怜辩解说:“夫人,主帅只要运筹帷幄何需冲锋陷阵呢?”
杜鹏不想跟她扯皮了,摆出大帅威严板起脸孔用不容置疑口吻说: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朔州军粮紧缺士兵断炊,请夫人来是商量紧急征用粮食的”
沈翠莲扫他一眼鲸吞我粮食?没那么容易:“将军,这粮食已经征用为军粮无需再征了。”
杜鹏愕然,老子才说征用呢,谁抢前头了:“夫人这开不得玩笑,谁都要听帅府安排。”
“将军,没开玩笑这是朔州东军之粮,将军莫非要重复征用吗?”
“不是重复征用,夫人,是重新安排,这批粮先给朔州救紧下一批再发山阴可也。”
沈翠莲淡然笑道:“将军,还记得不设卡不强买吗?钦差大臣还在山阴呢!”
杜鹏的脸黑了下来,崔乃亮从旁笑嘻嘻解围:“夫人别误会,东军也属朔州内部调剂市价结算不涉设卡强买,夫人四船之多一船朔州应急,钦差大人在此亦会赞同呢!”
雁过拔毛鸭蛋过手崩一块呀,这俩打突厥没本事干这是内行:“既然钦差都赞同小女子那敢抗命不遵?好吧,市价结算每石麦子11两,一船2000石谁结算呢?”
“夫人,朔州粮价没那么高,每石麦子10两。我这就传军需商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