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你的意思是我们直接冲到宋池那家伙的大本营了?!”
霍之麟眉目都飞扬起来,提着剑不由自主的挥了几下,说不清楚自己是兴奋更多,还是紧张更多。
汪恕则更关心另一件事。
“如何发现的?”
这间圆顶的屋子除了摆放了整整齐齐摆放了这么多棺材外,汪恕并没有看到任何具有标志性的东西。
“有一族,原定墓穴为屋,棺材为碑,宗祠内不留牌位,自称无相宋氏。”
“无相宋氏……”
五中大多数人都面露迷茫,没有听说过这个宗族。
霍之麟念叨两遍,忽然想起来了。
“你说的是前朝,那个历代负责执掌钦天监的家族?”
他这么一提,汪恕也想起来了。
无相宋氏,自前朝建立伊始,便服务于前朝皇室。
开立者是宋氏的老祖,据说是一名道家弟子,有感于天地,下山辅佐前朝开皇帝开疆拓土。
又因为宋氏历代出任太史令,主导钦天监,婚丧嫁娶,黄历制定,各类祭祀,基本都是交给他们主导。
所以又称……
“神算一族?”汪恕面色凝重,“他们怎么会在这里?无相宋氏不是已经被满门抄斩了吗?”
历朝历代帝王都自称“天子”,追求天授。
所以为了巩固皇权,大都会设立钦天监,干什么都喜欢测算吉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决策都是利国利民,得到上天承认的。
求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但大燕未设钦天监。
不设钦天监,明面上指出的理由是开国皇帝敬鬼神但不信鬼神,实际上却是因为钦天监。
钦天监一开始设立的时候,作用非常小。
无非是在行事时,给个测算结果,走走过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上对钦天监的信任和权利逐渐多了起来。
钦天监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就连储君的册立,也能干扰了。
权利和富贵滋养出了一群败类,也就是温卿卿刚刚点出来的,无相宋氏。
宋氏最开始的时候,干的事情确实大都是利国利民的。
他们的祖训就是“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求太平。”
他们老祖可能确实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在当时就预见到了未来的发展,所以通过皇室给宋氏制定了非常严苛的限制。
不许干政,不许插手官员任命,不许在行事上予便利。
这相当于主动限制了宋氏能够掌握的权利,完全不给宋氏一族掌握巨大权利的机会。
原本这样是极好的。
自律的人毕竟是少数,不管家规制定的再好,总有一些人会管不住自己,不愿意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
但是把限制交到最高权力掌握人手中,就把自律转化为了他律。
用权利限制权利。
尤其是掌权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一动作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宋氏手中的权利被牢牢的限制,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可惜,不管宋氏老祖算的再好,还是挡不住宋氏的腐败。
长时间打交道的都是权力最顶端的人,见惯了迷人眼的浮华,宋氏不甘心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是前朝最后一任皇帝,沉迷于追仙求道,钦天监在他的默许下,权利一度膨胀到高于皇权。
钦天监迅速腐败。
他们自称无相宋氏、神算一族,男盗女娼、不拿人当人的活祭、养小鬼……
只要有钱,能够享受,钦天监的人什么都干的出来。
明明无天灾,无战乱,但是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这一族的下葬规矩也很是奇怪。
不是一人一坟,而是以血脉为联系,一支一墓穴。
墓穴需建成圆顶方屋。
墓中所有人入馆下葬,依照身份整齐排列在墓室中。
下葬的墓穴同时也是各家的宗祠。
墓中设祠,不立牌位。
只有每家的家主才有自己这支分支的族谱以及墓葬顺序对应的册子。
后期的时候,无相宋氏还以这与众不同的下葬方式为因由,宣扬无相宋氏的特殊与高人一等。
大燕的开国皇帝就是受不了这样的情况,才起了反心。
所以在建立了大燕之后,先帝并未设立钦天监,就是怕再出现前朝这样的情况。
就连那荼毒百姓的无相宋氏一族,也是被先帝满门抄斩了才对啊!
汪恕想到宋池的名字,面色沉重:“宋池是宋氏遗孤?”
温卿卿:“不清楚,但以这个我们发现的地方来看,是无相宋氏。”
“我们刚刚打开通道闻到的,应当就是墓穴长期不打开形成的味道。”
温卿卿顿了顿,道:“出去吧。”
毕竟是这宋氏宗祠,从味道看,这棺材中的尸体恐怕也都化为白骨了,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这一行虽然没什么别的收获,但是得了宋池的真实身份,也算是不枉此行。
一行人又恢复下来时的顺序,各自捏紧手中的布条,又沿着甬道出去了。
回到那屋中后,几个厂卫合力将那墓口重新封好,将碗筷柜子抬回去。
“宋池在入仕之前,祖籍晋安,孤儿,长于晋安慈幼院。”
汪恕对朝中臣子的资料烂熟于心,一出来就开始给温卿卿、霍之麟普及宋池的家世背景。
“世人都说,宋池是因为自己曾为孤儿,又得了朝廷的救济,得以在慈幼院长大成人,所以在为官后才格外的慷慨。”
“但如今看来,到底是掩人耳目还是慈悲心肠,还未可知。”
说到晋安慈幼院,霍之麟忽然想到一件事。
“汪恕,你知道晋安慈幼院重修过吗?”
“不知。”汪恕乍一听闻晋安慈幼院重修过的事情,心中一沉,“晋安慈幼院重修过?”
霍之麟肯定点头。
“我去晋安玩的时候,曾接触过慈幼院,慈幼院的院长自己跟我说的。”
“他说大约是十年前吧,慈幼院经历过一场大火,恰逢宋池刚刚到任晋安,碰到了这个情况,直接个人出资重建了。”
“因为有人出资重建,所以这事情解决的很快,知道的人并不多。”
“那院长说,宋池不愿被人追着感谢,所以出资的要求就是要他不要刻意去宣扬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