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月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忍不住捂嘴偷笑。
“我听我小姑子说你开的那个‘江家饭馆’生意可好了,下次我去县里一定要去你那吃饭。”
“好呀,那我就等着你光顾啦。”
那些长辈们就爱唠叨年轻人的事,在江敏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三表姨缓了一会,又去说二表姨家的儿子不学无术之类的话。
但显然二表姨也不是吃素的,两人你一句说一句,最后都差点在厨房吵起来。
江敏和沈明月就在一旁躲懒看热闹,就差手里拿把瓜子磕着了。
正看得起劲,江洋洋拉着小宝跑了过来,“姑姑,太外公刚才给我拿了炮仗,你跟我一起去玩吧!”
那边争吵也快结束,江敏看了几眼便没了兴趣,直接叫上沈明月,两人带着两孩子去门口去放炮。
沈明月是去年年初才结婚的,还是有点孩子心性在的,所以跟江敏聊天也能说到一起去。
两人东拉西扯的聊了不少,江敏也愈发喜欢这个表姐了。
“唉,看来这经历挫折是真的能让人成长,你现在的性子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沈明月不禁感慨道。
这个表妹漂亮归漂亮,就是骄纵了些,说话也有点没脑子,她也从未想过跟她多打交道,现在明显看得出性子沉稳了许多。
虽然还是不受气的模样,可反击更是一针见血了,更是知道杀人诛心。
也没了以前那种看不起人的态度。
“嗯,人的性格本就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改变的。”
有着上辈子的那些经历,江敏又怎么敢继续任性下去呢?
两人聊了许久,屋里也喊着开饭了。
一大家子人,最后坐了整整三桌。
二外公倒也大方,招待他们的菜品丰富,还整了两瓶酒。
饭后,又随便聊了几句,众人才纷纷提出告辞。
江家自然是最先走的。
回程是江敏骑自行车载着两个小侄子,一到家,两个小家伙就瘫在沙发上。
“你两今天收了不少压岁钱吧?”江敏凑过去悄咪咪的问道。
想她念大学以前可是最爱过年了,本身她学业优异不用担心那些亲戚的盘问,她也就不惧怕这些,反而很是期待他们给压岁钱的环节。
江洋洋从衣服兜里掏出好几个红包,“不知道,我都没仔细看。”
说着,他随手拿起一个,里面放着一张十元钱。
“哇,十块钱,能卖不少糖果呢!”
江敏凑过去帮他一一打开看,除了那个十元的,其余都是五元或者两元。
江小宝的红包都被李英收着了,估摸着里面的钱数也差不多。
“我猜这十元是二外公给的。”
那位二外公模样瞧着颇威严,可对小辈尤其是男娃都挺慈爱的也挺大方的。
“好了,这些钱你都自己收着,不过想买零食得先告诉你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哦,可不能随便乱花!”
说到这,江洋洋却瘪了瘪嘴,“等会我妈回来就把钱都收走了,我没钱买零食!”
江敏很不厚道的笑出了声,她想起自己也是年初中以前,压岁钱都是被她爸妈收着的。
哎呀,看来这个传统不管过多少年都不曾变过!
“那等你想吃零食了来找姑姑,姑姑给你买。”
反正空间里有一大把,哪怕让这小家伙吃一辈子也吃不完。
“好耶,姑姑最好了!”
…
大年初三,工厂正式上班,江敏的饭馆也重新开业了。
最初几天顾客还不算多,毕竟过年时大家伙肯定买了不少年货食材,肯定要尽快把那些吃完。
一直到初六初七,店里客人才渐渐多了起来,同时,江敏也推出了新的营销策略。
那就是办储值卡,跟会员卡的意思差不多,同时分成两个策略,第一个是充值当餐的十倍金额,就可以即刻免单。
另一个则是一次性最少储值满五十元,就可以获得一张储值卡,后续用这张卡在店里消费,可以享八八折优惠。
一大早,江敏就将写好的黑板挂在店门前。
店里零零散散来了七八个人之后,终于有个年轻人上前问道:“老板,你这门外黑板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是说我现在花我这顿饭十倍的价钱买你那个储值卡,我这顿饭钱就免了?那储值卡后续还能用?”
这人一问,店里其他人也都瞬间竖起了耳朵,毕竟那黑板就放在大门口,想不看到也难,他们也想搞清楚这个“储值卡”是什么。
江敏面带微笑,点头说:“就是这个意思。”
这年轻人就是附近厂子里的人,从江敏摆摊时就一直在她这买饭,对她还是挺信任的,再不济那钢铁厂的江厂长还在呢,她怎么着也不可能骗人。
没犹豫几分钟,他就坚定道:“好,那我充个当餐十倍的储值卡!”
江敏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好的,我马上给你办!”
这时,有不知名的新客忍不住发问:“兄弟,你不怕这老板骗你钱啊?”
那年轻人还未开口,李英就忙解释道:“各位放心,每一位客人办的储值卡我们都会记下他的姓名、家庭住址和我们那个卡上的编号。”
“每个人的编号都是随机的,来店里消费除了需要储值卡还要报上姓名。”
这储值卡是江敏专门找印刷厂制作的,卡片正面印着他们店铺的名字地址以及电话,背面则需要手动填写办卡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办卡日期。
有条件的也可以附上家庭电话。
每消费一次就会从卡里扣掉相应的金额。
这年头电脑和会员卡还没流行,这法子虽然有些麻烦但实惠,大多数人宁愿麻烦一点只要能省钱。
李英说完,旁边有人给那新客‘科普’,“这饭馆的老板可是钢铁厂江厂长的千金,就算她真的骗人,那江厂长也不可能跑的,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些事。”
说话间,已经有不少人上前要去办那个即刻免单的储值卡了。
新客挠挠头,他家中还算小康,一月工资也不少,但是因为自小受母亲的熏陶,花钱也比较节俭,能打折省钱他自然也愿意做。